浅析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困境和教育途径

2018-04-01 04:33
世纪桥 2018年6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资助心理健康

熊 艳

(荆楚理工学院,湖北 荆门 448000)

贫困大学生除了要面对其他大学生所面对的压力外,还要面对经济压力,容易产生自卑、焦虑、过分敏感、孤独、自我封闭等消极思想心理和行为表现[1]。关注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分析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展开有针对性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健康发展,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

(一)家庭方面因素

家庭经济困难是导致贫困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家庭经济入不敷出,自然无法提供充足物质条件,无疑会对贫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造成很多困扰。困窘的生活状态容易产生自卑与挫折感等不良情绪体验。经济拮据带来的苦闷、焦虑、心理抑郁感等负面情绪长期得不到疏导,容易造成人格障碍,出现认知偏差[2](P.133-134)。

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是引发贫困大学生不良心理的重要原因。贫困大学生的父母通常受教育程度不高,见识有限。大多数贫困学生家长为了改善经济状态而选择离开孩子外出打工。他们教育子女的行为方式相对简单粗放,对子女的关爱表现为尽力提供吃、穿、住、用这些生活方面的供给,顾不上或者是忽略了子女在精神和情感方面的需求。当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时,压抑自我需求成为贫困学生心理适应一种习惯性方式,心灵世界也因长期缺少安全感和快乐感,变得冷漠和抵触[3]。

(二)学生个人因素

个体不能正确看待贫困和完成角色转换导致心理出现危机。家庭寄予他们的高期望值与低水平的物质支持,使贫困学生从入校之初就已背负着沉重的经济和心理压力。受家庭背景的影响,很多贫困大学生学习勤奋努力,怀有改变家庭面貌的强烈愿望。当他们历经艰难进入大学后,贫困大学生很快会切身体会到,大学的生活和中学时期的差异。班上的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生活条件、家庭背景各不相同,学习成绩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诸如兴趣特长、人际交往、家庭关系等都成为了评价要素。进入大学,他们还将会深刻见识到城乡间、校园内巨大的贫富差距现象,这些反差不可避免会给贫困大学生的精神和心理带来剧烈冲击。当个体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贫困和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变化,就会产生失落迷茫、嫉妒、怨恨等极端化情绪反应。

贫困大学生受自身和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在个人才艺特长和与人打交道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缺乏培养锻炼。进入大学后,在日常的学习交流、人际交往和集体活动中,贫困大学生一时难以从内心深处接受自己从往日那个令人瞩目的“白天鹅”,变成了如今不受关注的“丑小鸭”[3](P.129-130)。强烈的自尊心与自卑心理纠葛交织,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失调。部分贫困大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与其他同学产生隔阂,下意识地选择回避生活环境的变化,采取一些消极退缩行为来逃避冲突,甚至出现自我封闭、抑郁的倾向。

(三)社会学校因素

教育的不公平制约了贫困学生的成长发展。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城乡经济、文化、教育水平差距很大,且短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改善。和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不管是办学条件还是师资力量都要薄弱很多,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普遍缺位。落后的学校教育、管理使贫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受挫。

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和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贫困学生承受更多的偏见、歧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击和伤害,留下心理阴影。随着高校的收费制度改革,和中学教育相比,高校学习期间的学费、生活费对于贫困大学生家庭来讲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为了解决在校期间的学费、生活费等问题,贫困大学生除了采取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申请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工作岗位,争取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外,还需要利用休息时间去四处寻找兼职机会。当学习与工作不能两者兼顾,导致学业受阻时,更容易产生焦躁沮丧、自罪自责等思维情绪极端化心理。

二、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脱困的教育引导途径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和学校的高度重视。采取行之有效心理帮扶措施,营造健康向上的心理成长氛围,帮助贫困生形成积极人生态度,开启人生新征程,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处置体系

首先要做好预防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主平台,优化网络心理健康咨询渠道,拓宽心理援助的途径。学校要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宣传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帮助贫困大学生增强抗挫折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和心理危机的应对能力。

其次要建立健全从学校、院系、班级再到宿舍的四级联动工作机制[1]。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老师要重点关注弱势学生群体的动态,并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党员的作用,有针对性开展人际关系训练、学业、心理方面的帮扶指导。对于疑似出现心理异常的贫困学生,及时将信息上报、转介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要健全重点关注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完善全方位的危机预警干预体系,能有效做到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困扰早发现、早预防和及时处理。

(二)加强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

老师要加强班级、宿舍文化建设,营造出团结友爱、平等尊重的学习生活环境。在日常管理中,老师要有意识的和贫困大学生保持良好沟通,及时准确了解贫困学生的所思所想,力所能及的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用真诚和爱心去打动、温暖学生的心灵。老师要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引导贫困学生悦纳自我。当贫困大学生在日常交往和集体活动中,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理解与尊重,满足了爱和安全的心理需要,就会对班集体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也有助于促使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心理状态,将老师和同学的关怀化为前进的动力,走出心理阴霾,增强克难奋进的勇气和决心。

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鼓励贫困大学生积极参与各项社团文体活动,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来培养锻炼自己的能力素质,帮助贫困大学生在竞争中完善和发展自我。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不仅能有效增强贫困大学生自信心,还能激发他们自我实现的动机,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去面对未来。

(三)大力开展资助育人工作

1.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引导

开展资助育人工作,一方面要求老师深入贫困学生群体,多方面调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严格按照工作程序,把握公平、公正原则,将国家的各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落到实处,从而有效缓解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让他们能安心就读。另一方面,在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的认定、发放和中后期的监督管理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对贫困学生的“精神扶贫”教育并积极展开思想引导,消除其因贫困而产生的心理负面情绪,营造“他助、自助、助人”的良好氛围。

加强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提高思想觉悟,需要帮助他们分析自身存在的错误认知,告诉他们目前遇到的困难都是暂时的。虽然无法选择出生,但完全可以通过努力去决定自己的将来。使他们能正确看待自身的贫困,把贫困看作是磨练意志的磨刀石,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从曾经的苦难经历和挫折中获得成长的经验,建立自信、改善精神面貌。老师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让贫困大学生深入了解和认识到资助政策是党和国家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关心和帮助,饱含着党和政府对他们的殷切期望。引导他们树立感恩意识和奉献精神,用实际行动去回馈社会。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与自豪。

2.转换资助方式,培养贫困大学生自强自立的能力

转换资助方式,拓展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渠道,让受助学生能够凭借自身的能力去解决自己的经济困难,有利于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也更乐意接受。

拓展有偿资助渠道,学生工作管理部门首先要大力挖掘、拓宽校内勤工助学工作岗位,鼓励贫困学子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积极参加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能长期稳定的获取一定的生活费用。其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还应当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力量,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奖助学金和工作机会。如主动与学校专业相关联的企业商谈,设立助学班;与优秀校友联系,提供实习、兼职的工作岗位。有偿资助让贫困大学生在感受社会关怀的同时,增强了的责任意识,也提高了受助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他们通过工作拓展了视野,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工作,他们学到了一些业务技能,也锻炼了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等意志品质。有偿资助,让贫困大学生不仅学会如何做事,也学会如何做人,他们的内心变得更自信、更坚强,更成熟。

(四)构建家校沟通机制,进行家校合作共育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的形成与家庭因素有很大关联。开展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帮扶引导工作,学校要取得贫困大学生家长的配合支持,并积极做好“学生、家庭、老师”之间的沟通协调和跟踪指导[4](P.73-75)。学校一方面要帮助贫困生调适心态,正确认识贫困产生的原因,摆在自己的位置,教导学生体谅、尊重父母,引导贫困学生建立自信、培养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也要与贫困学生家长保持沟通协调,促使家长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对已经表现出心理障碍的贫困生开展心理干预处置的同时,老师要及时向家长反馈该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并有针对性向家长传授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专业知识,指导家长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帮助,共同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心理成长氛围,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5](P.117-119)。通过家校合作共育,引导贫困大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去面对来自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挑战,走上健康发展的人生之路。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资助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