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丽,张 洋
(吉林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新疆自古以来是一个多宗教、多文化的地域。近年来,国外敌对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打着宗教的旗号,对国家安全领域造成威胁。新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形式变得更加的复杂、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加强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显得刻不容缓。如何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学科理论引领他们处理宗教问题,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是广大高校师生开展马克思主义工作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就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对待宗教,遵循宗教和宗教工作规律,深入研究和妥善处理宗教领域各种问题,结合我国宗教发展变化和宗教工作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用以更好指导我国宗教工作实践。”由于新疆地域的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认识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高校师生,成为改进并完善马克思主义教育工作重要举措。
目前,新疆改革发展稳定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确定为新疆工作的总目标,维护新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到各族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通过歪曲新疆“三史”,大肆传播“双泛”思想,对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也对新疆高校教育产生消极影响。这对新疆高校从深层次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更高的要求。
高等学校是社会文化的中心,尤其是社会理性文化的策源地。高校大学生学习的根本任务是以理性思维能力为基础提高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研究能力。因此,高校的理性文化发展得好,对于高校研究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科理论来说是一种优势,对于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科学理论而言,更是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目前,新疆高校涉及宗教问题的课程主要有两门课程。《宗教学概论》是系统的理解如何正确认识宗教问题的,因此对大学生没有真正起到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来树立正确宗教观的积极作用。
新疆宗教对于新疆工作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从高校教育方面来看,对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认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新疆社会发展的因素,对马克思宗教观教育认识不够深入,导致大学生对其理解较为淡薄。在实践教学中开设的学科较为单一,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例如,现实中,对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学科存在科目较少,教育内容不够系统。其次,高校对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经验思考不到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理论为指导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又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新形势下,高校现阶段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面临什么困难及问题,如何在新疆地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促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都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
师资匮乏未能建设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是根本原因。首先,新疆高校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队伍建设发展上不平衡,多数教师没有系统的学习宗教学的知识,更没有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最新成果与现阶段发展相结合,不能有效的把理论与教材中的体系相结合,而大多数教师对学科性质和作用概念模糊,对马克思宗教观教育认识不完全到位,从而导致队伍学科素养差异性较大,直接影响马克思主义队伍的建设。其次,目前新疆高校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与利用,高校师生局限于知识理论与政策水平的限制,简言之,没有达到应有的育人的目的,高校之间对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没有达到共识,缺乏相互沟通,从而造成师资队伍之间缺乏相互交流与学习的机会,没有共享机制。
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最为科学的理论依据。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也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必由之路。理论联系实际有两方面因素:其一,由于师资力量不平衡缺乏研究意识和社会实践,不能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新疆的现实实际需要做出有效的联系,直接影响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新疆的发展实际效果。其二,教育本身是以人为本,新疆高校师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缺乏理论武装和实践育人的有效结合,系统的教学和专题教育的结合,致使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工作受到阻碍。
由于宗教的特殊性以及敏感性,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各管理部门采取了审慎的态度,基于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发展机制不健全,未能充分激发队伍创造力,导致各民族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致使一部分马克思文献研究、思想研究工作者工作压力大,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例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工作职责不明确,客观上没有投入足够时间和精力。工作职责不明确是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工作做的更细更深的主要原因。
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就是在加强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基础上,从理论角度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内容、范围、方法等。通过开设若干相关课程形式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性质决定的。首先,从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之间相互关系理论研究上,来推动相关学科研究,在理论上能够清楚认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相关度,才能更好的加深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科学性的认识。其次,根据新疆高校的现实性,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工作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要切实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放在“灵魂”学科、“核心”学科的重要地位,加强建设。
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师资队伍是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工作的主力,是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工作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要完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师资队伍培训进修体系,搭建多层次的学习培训平台。二要健全高校之间互相交流平台,加强对马克思宗教观教育工作交流,通过定期学术研讨会及建立网站,形成工作合力。三要完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理论研究制度,加强团队建设,从而更好的为新疆发展作出贡献。
所谓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实践性,主要包括两层方面的含义:其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本身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不仅取决于时代的需要和内容的正确,还取决于在新疆高校教师群体中普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中,必须研究其规律性,以便更好地贴近他们的思想实际需要。这一点,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能不断的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遵循马克思宗教观的客观规律。其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原理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实践性本质,表明了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内容的实践性具有指导意义。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想加强学生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视域下对宗教的产生、发展、本质、功能等方面的认识,更需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现实,解决学生关注的理论与现实中的问题,服务于高校师生的现实需要,从而才能真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使理论教学具有针对性、提升重要性。因而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要结合新疆区情,在实践中认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从而能更好调动高校师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准确认识中国当代的宗教现状,这也是当前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迫切需要。
邓小平同志曾经强调指出:“制度是决定因素”,健全有效具有针对性的制度,是保障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建立多途径的管理、培养和完善制度体系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优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明确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对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工作、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