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莉,李国锋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阿克苏843000)
在新疆两后生是指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贫困家庭中的富余劳动力[1]。在南疆少数民族地区90%两后生来自农村,他们汉语交流能力差,缺乏城市生存技能,思想封闭造成多数两后生不能融入城市;同时又不适应农村生活,处于社会的“边缘群体”[2],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和脱贫攻坚的潜在性因素。两后生从学校、家庭走向社会,其首要问题就是就业。在此过程中,职业教育要发挥转变就业观念、融入城市社会、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以及促进新疆社会稳定的作用。
对于顶岗实习管理要兼顾教学任务实施、学生利益维护和企业利益,在运行过程中企业往往因生产和自身利益需要,存在牵强敷衍心态,也难以接受有关学生实习岗位和时间限定的要求[3]。因此寻找彼此之间的利益平衡点,是开展好顶岗实习的前提。
阿克苏地区实施两后生整建制入学,“三免一补”政策,学院实施助学金政策,保障了新疆少数民族两后生上学无后顾之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巨大,但转化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不足,很多家长送孩子读职业院校的意愿不强烈,政府投入与实际成效失衡。
校外顶岗实习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高自身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但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分散在校外,在监管上存在一定难度。对职业院校,制定合理、可行的校外顶岗实习目标、计划内容是保障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质量的基础[4],但企业流水线的生产使得学校很难落实顶岗实习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此外,考评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质量的指标单一,考核项目内容不够细致,实习效果难以客观评价。
阿克苏地区是全国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和长绒棉之乡,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纺织服装产业规划布局“三城七园一中心”的重要一极。国家政策的支持使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形成了200万纱锭、800台织机、500台袜机、500万套(件)服装家纺生产规模。纺织服装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特点使得企业开始主动与学校合作办学,但企业用工荒的出现使得多数企业将顶岗实习中的学生等同于在岗职工,根本不考虑顶岗实习学生的年龄、承受力等因素,部分学生工作受挫后表现出极度不适应,大大挫伤了顶岗实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
两后生生源较复杂综合素质低,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较低,导致其进入企业后不适应企业环境,逐渐流失。由于顶岗实习时年龄小,大量学生还未能形成正确的“三观”,在遇到繁重的工作、严格的工作环境及沟通不顺等困难而又缺乏及时有效的引导时,很容易做出轻率举动,进而旷工、不在岗位实习,导致顶岗实习稳定性较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坚持服务发展、就业导向,以推进产教融合,以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拉近学生与岗位,学生与企业的距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
根据阿克苏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新常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阿克苏地委、行署将纺织工程系搬迁到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同时整合地区八县一市所有纺织服装类职业教育资源,挂牌成立纺织工程系和南疆纺织服装人才培训基地,拟投资2.3亿元进行建设。学院抓住机遇,以产业为背景,企业为依托,为实施入园办学创造了条件,使学生能够走出课堂,在企业生产、服务第一线接受顶岗实习。
学校的厂中校实训基地建设,按照校企互利双赢原则实施开放办学,与优势企业深度合作,选择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知名纺织企业和成长性好、科技水平高、与学院关联度强的企业进行服务对接,建设厂中校。与华孚色纺、巨鹰服装等6家纺织服装企业建立了紧密型实训基地,开展集中实习。结合纺织服装类专业自身特点,制订纺织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于纺织企业岗位要求,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共同制定课程体系,开发项目化课程;校企发挥各自优势,共享场地、设备、管理和双师团队。在校内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实现实习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严格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实习生刚踏出校门走向企业,学校即与人社部门做好衔接;签订实习协议时,明确实习报酬和实习时间,减小实习生与正式员工待遇上的差距。校企双方建立常态化座谈会机制,关注实习生,通过徒弟拜师等形式指导和帮助实习生完成工作任务,实现自我价值。选派优秀实习生参加疆内培训项目,培养并提拔其为后备管理干部,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校企双方共同建立考评机制,实习任务对接企业产品,将实习作品“合格”作为考核标准,改变以评价定学生实习效果的传统做法,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学生对自己实习的感受和收获做出自我评价,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毕业后在订单企业就业,满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促进了人才供需双方的“零距离”对接。
学生正处于“三观”的形成阶段,实施了“系部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整体抓德育举措。构建了全员育人的管理目标责任体系及其“五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模式,搭建了学工办、办公室、辅导员、班主任、实训教师平台,形成了“五点二线”的德育工作机制,以及“学在校园、做在企业”的育人格局。将马克思主义“五观”、“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遵章守纪和国语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解决好学生人生“总开关”,引导各族学生感党恩、跟党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同时将企业文化渗透进来,培养学生的企业归宿感。通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培养,实现了“培养一人、就业一人、带动若干、稳定一片”的目标,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稳定。
充分借助援疆优势,将内地优质教学资源对口支持我院职业教育互联网建设,共享教学资源。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按时登录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再按照顶岗实习操作手册的步骤进行操作。通过云平台完成学校实习全过程动态监管、多角色协同管理、全方位信息服务,建立了学校、企业、家长、老师和学生的在线交流反馈平台。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对国语交流有困难实习学生可利用云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在下班时间自学国语,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按教务处要求 顶岗实习学生用国语填写好有关表格,建立顶岗实习档案。辅导员、校内指导教师至少每月进入企业检查实习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并反馈系部。在顶岗实习期间,实习学生必须服从实习单位、辅导员和校内外指导教师的领导,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秩序、学院及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确保安全。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请假,应事先与校内指导教师和辅导员联系,征得同意后按实习单位要求,严格履行请、销假手续。
学校与华孚色纺、联发纺织、疆渝纺织、巨鹰服装、恒昌针织等知名企业合作开设了订单班,订单班在校学生人数533人,通过企业师傅传技能,校内教师建平台,双方负责抓管理,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和落实就业,促进了人才供需双方的“零距离”对接。通过顶岗实习使每个学生能够有一技之长,提高了其就业、工作和职业转换能力,使学生成为了懂纪律、守规矩的新时代产业技术工人,实现了两后生“有学上、有技能、有事干、有钱挣”的目标。自推行顶岗实习新模式以来,实习在岗率保持在95%以上,有23名学生成为了企业后备管理干部,36名学生与在岗工人同等待遇,还有学生主动将亲戚推荐到职业院校学习。有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农民主动将自己家孩子送进职业院校,走进工厂,实现了脱贫致富。自治区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现场会在阿克苏举行,有200多名来自各地州市的参会代表走进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工程系进行现场观摩,其经验特色先后被中央媒体报道,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高度评价与家长、社会的共同认可。
在南疆职业院校推行的“紧抓思想主线,强化通用语言,强化协同育人”的顶岗实习管理理念,需要学校、企业、政府、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学校、企业和实习指导教师应站在更高高度,面向脱贫攻坚主战场,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与脱贫攻坚对接,才能达到用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理想的目的。
[1]吐送尼沙·艾力.如何提高高等院校两后生的汉语听力能力[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12,(3):121-124.
[2]彭 珺,曹春梅.新疆少数民族“两后生”职业教育现状及反思[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5,(2):10-12.
[3]吴智勇,赵 越.“五位一体”项目化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6,(16):84.
[4]王桂明.中职学校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质量问题与对策: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现状调查[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2,(2):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