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商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

2018-04-01 03:44:52王建均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儒商经商企业家

王建均

儒商文化在中国传统商业伦理中居于重要地位,是中国传统商业伦理的精髓,同现代市场经济具有内在契合性,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文化基因,也是企业文化研究兴起的直接原因。儒商文化曾经促进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也造就了现代海外华人企业的辉煌,是推动日本战后复兴和崛起以及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的的重要力量。当前,要突破制约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人力成本约束以及技术创新约束,提升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以儒商文化为根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一、儒商文化是现代企业文化兴起的直接原因

儒商,是指具有儒家思想并将其运用到商品经营活动中去的商人,即所谓“以儒术饰贾事”者,体现了以儒行商和以商行儒的统一。儒商在春秋、战国之际虽已出现,但儒商一词出现得比较晚。明嘉靖、万历之际,出现并流行“儒贾”说,到清顺治、康熙才出现“儒商”说。儒商与儒家文化是相伴而生的。古有陶朱、子贡、白圭等儒商,后有徽商、晋商、淮商、闽商、郴商等儒商商帮,现今也涌现出邵逸夫、霍英东、任正非、张瑞敏、马云等具有新时期儒商精神的儒商。所谓儒商文化,就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等伦理思想同商品经济融合的产物,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和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

儒商文化是企业文化研究兴起的直接原因。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复兴并崛起,引发美国学者的研究热潮,企业文化成为显学。美国学者认为日本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起来,主要原因是日本特有的管理方式,特别是其中体现的儒家价值观念。日本著名管理学家伊藤肇指出:“日本实业家能够各据一方,使战败后的日本经济迅速复兴,中国经典的影响力,功应居首。”[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迪亚·森认为,东亚的成功部分地、甚至可以说大部分应归功于亚洲文化的价值观,特别是儒家价值观。他还特别指出,“欧洲文化并不是实现成功的现代化的唯一道路。”[2]企业文化应充分学习中国的儒家文化。

二、中国传统儒商文化内涵

儒商文化以儒家学说的价值观、道德观为取向,体现了中国儒商在日常经营、生意往来和为人处事时的思维方式和处事准则,有其丰富的内涵。

1.仁者爱人的人本经商思想。“人本”与“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也是诸多儒家著述中反复提到的精神与思想。孔子说“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仁爱”来源于“人本”,儒家思想将“人”放在宇宙和人类世界的中心,进而衍生出“由此及彼”的“仁爱”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尊重人、关心人、成就人,成为经商所秉承的核心经营理念。白圭经商重视智、勇、仁、强,其中更突出“仁”字。他不搞压价拒收,不搞囤积居奇,以“知取予”为仁术,重视扶植生产、调节供求,确实是在以仁经商。事实上,也只有处处以人为本,多为顾客和利益相关者着想,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事业。

2.以义取利的商业道德。儒商文化倡导经商应以“义”字为先。孔子认为,“富与贵是人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甚至指出,“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并且强调,“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荀子也认为,“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虽桀纣亦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但是荀子强调,“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可见,以义为上、见利思义,肯定人的趋利性,强调义利统一,更强调 “义”对“利”的决定作用,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中华文明的义利观从循义取利、以义制利,到利而行义、富而乐善,进而追求利以成义、舍利取义,把对义的追求作为最高目标,把经商谋利作为实现社会道义的手段,追求的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境界。

3.经世济民的家国天下情怀。经世济民是修齐治平、家国天下情怀的体现。孔子提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孟子倡导“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经世济民的家国情怀成为历史人物的判断标准。孔子称赞管仲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古代的商人也总是把经商谋利和济世利民结合起来,追求家国一统、天下一统的理想。春秋时期,郑国商人弦高就曾以“弦高犒师”的行为救国于危难。家国天下思想在我国之内,即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在世界层面,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是中华文明贡献给世界的中国智慧,也是共同构建一个安全、繁荣、和平世界的友好理念。“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建设、“金砖银行”设立等,正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4.诚实守信的经商行为准则。

“诚信”是儒家思想中重要的价值标准,也是儒商在经营过程中遵守的基本准则。《孟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把诚上升到道的高度。《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诚使人与天地并立。所以,“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言必信,行必果”,因为“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对于商人同样如此。《管子》:“非诚贾不得食于贾”。另外,诚信与礼治是一致的,即“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讲究为人处事的“诚信”,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准则。

5.互惠互利的商业智慧。《论语》:“礼之用,和为贵。”《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而“至中和”,就能达到“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体现在商业上,就是所谓的生财有道、和气生财、互惠互利。中华文化一直崇尚和气生财、互利共赢的经营理念,可以说,这是一种极具长远眼光和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智慧。今天,互惠互利已成解决国际贸易不均衡发展的中国智慧。

6.勤劳踏实的敬业作风。儒家思想中有一种强烈的实干敬业的精神,执着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进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如孔子为了传业布道奔走于各诸侯国而不辞辛苦。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体现在儒商文化中,就是一种高度敬业、踏实肯干的优良品质和作风。

三、积极传承儒商文化,努力建设现代企业文化

1.传承儒商文化仁者爱人的人本经商理念,培育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精神。儒商文化仁者爱人的人本经商理念对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精神的培育有着重要意义。事实上,“以人为本”的企业也必然会成为优秀企业。所有员工包括企业管理者在内,都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任何一个企业想要获得良好发展都离不开每位员工的辛勤与努力。因此,企业应当以儒商文化中“仁者爱人”理念塑造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的精神,时刻关注员工利益,使员工真正以企业为家,为企业发展尽力。

2.传承儒商文化以义取利的商业道德,培育现代企业正确的义利观。现代企业要追求利润,但不能唯利是图,应当秉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商业道德。历史上,传统儒商早已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见利思义”“非义不取”的道理。现代企业应以此为鉴,严禁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行为,使“以义取利”“利以义生”成为经营活动的根本宗旨,并将这一理念逐渐内化为企业的自觉行为,更多地创造社会效益,推动社会各行各业健康稳定发展。

3.传承儒商文化经世济民的家国天下情怀,培育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现代儒商在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该促进社会利益最优化。要“富而好行其德”,扶危济困、热心公益;要“以天下为己任”,心怀民族,实业兴国,承担生态伦理责任,肩负起家国天下的使命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4.传承儒商文化诚信的经商行为理念,将之作为现代企业根本行为准则。儒商曾在商业领域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究其原因,离不开儒商始终坚守的从商之本——诚实守信、信誉至上。置身现代商业浪潮中,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各行各业竞争激烈,企业要想做到长久发展、稳步前进,就应当以“诚信”作为企业的基本行为准则。只有企业讲诚信,用诚信经营,企业才能以“诚”立足于市场经济,以“信”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5.传承儒商文化互惠互利的商业智慧,培育现代企业合作共赢的经商理念。传统儒商文化中互惠互利的商业智慧要求企业在经商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各方利益,取长补短。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重要特征,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新的机遇与挑战下,所有企业都应抱着开放的心态,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与他人协同合作,以实现互利共赢。

6.传承儒商文化勤劳踏实的作风,培育现代企业敬业务实的工作作风。“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任何一个企业从建立到发展壮大都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埋头苦干、爱岗敬业。因此,应传承儒商文化勤劳踏实的传统,培育现代企业敬业务实的工作作风,使人人都从我做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不平凡的工作。而这种敬业务实的工作作风正是培育创新精神的基础。只有敬业务实,才能在繁琐重复的工作中实干巧干、干出新意,才能为企业的发展谋求新思路、探寻新空间。

四、充分汲取儒商文化养分,努力培育现代企业家精神

现代中国企业家的道德规范,应该充分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养分,特别是汲取儒商文化中的积极成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3]。培育现代企业家精神,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现代转型,必须充分汲取儒商文化中的精华,实现儒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基于儒商文化培育而成的现代企业家应“富而好行其德”,遵循敬业尽责、公正仁和、诚信合作、勤劳守法等准则。

1.敬业尽责。敬业尽责,是从业者崇敬自己的事业并尽最大努力去把事业做到最好的一种精神品质。首先,企业家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尽责尽力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处理好企业方方面面的问题,兢兢业业地把工作做好。其次,要有敢于创新的改革精神,企业生命力的延续要靠创新,现代企业家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要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创新,把握时代风口。再次,在经营好企业的同时,现代企业家要自觉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为企业和社会的贡献中实现其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2.公正仁和。“公正仁和”是调节企业家与企业员工关系的道德规范。首要,企业家要公正。要公平地去对待每一个企业员工,这是员工富有活力、企业富有效率的关键。其次,企业家要仁和。民营企业家要发扬仁者爱人、以人为本的儒商精神,关心、爱护和尊重员工,与他们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企业家要注重员工的工作条件和劳动保护,维护他们的劳动权益,关心他们的生活条件,在企业中营造一种家庭般的亲情氛围;要帮助和促进员工的发展,为他们创造学习、进修、升迁等自我发展的机遇,帮助其实现自我价值;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价值、尊严和创造精神。

3.诚信合作。以诚为本是现代企业家最基本的道德品质。首先,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本。企业家无论是对顾客还是对其他利益相关者,都要讲诚信,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本,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其次,企业家要注重合作共赢。“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气生财”,合则相生。传统儒商“以和济争”的理念合乎市场经济法则,在今天仍具有非常重要现实价值,值得现代中国企业家认真对待,积极吸取。

4.勤劳守法。勤劳守法是企业家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儒商优良传统之一。现代企业家要继承这一优良传统,继续保持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精神,力戒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企业的任何行为都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但是目前仍存在不少企业家违法经营的现象,既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加大了交易成本,也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加强守法诚信教育,培养企业家的国家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引导企业家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员工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

[1]伊藤肇.东方人的管理智慧[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1.

[2]阿马迪亚·森.亚洲价值观与经济发展[N].参考消息,1998-10-29(01).

[3]习近平.谋求持久发展 共筑亚太梦想[N].人民日报,2014-11-10(02).

猜你喜欢
儒商经商企业家
海门籍儒商陆诚:在逐梦路上永远前行
华人时刊(2023年9期)2023-06-20 08:30:56
从部队到经商,从员工到老板,从200万到2个亿,看好润刘爱民三十载奋斗史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6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5:58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海峡姐妹(2017年5期)2017-06-05 08:53:17
儒一儒商—儒商文化的精神
商业文化(2017年26期)2017-04-20 07:03:28
经商讨债讨成了“小说家”
侨园(2016年5期)2016-12-01 05:23:50
学者儒商吴炳新
海之圣开启直销儒商时代
企业家应避免无意识犯罪
法人(2014年2期)2014-02-27 10: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