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

2018-04-01 03:43李锋清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生教学资源

李锋清

(福建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122)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其课程的生动性和针对性能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反之则会抑制其作用发挥。当前,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在内容上仍然比较单调且缺乏医学院校特色;教学方式多采用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少量实践为辅,说教成分偏多,互动交流偏少;教学生态存在支持力度不够、全员参与意识不足等现象。这些状况客观反映了当前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供给还不够精准,对医学生的需求重视不足,尤其是在供给内容、供给方式、供给生态等方面的教学供给缺乏精准度,影响了思政课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的有效发挥。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应该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结合医学院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借鉴供给侧改革思维,积极探索精准供给教学改革,不断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坚定学生的职业信仰,更好地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提高成效:高校思政课教学精准供给的重要意义

供给侧改革思维就是改革供给结构,刺激和带动需求,缓解和化解供需矛盾,实现“精准供给”。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需求与期待[1]。提高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精准供给能力,补齐课程教学短板,对于提高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和精准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化解问题,提高质量,增强实效性

课程教学精准供给能够通过创新教学理念、优化供给主体、丰富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拓宽教育途径等措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在精准供给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快乐学习,达到提高思政课学习的兴趣、提升课程对学生的粘合度的目的,使思政课成为塑造医学生职业精神的重要载体,并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教师则在学生的积极回应下,增强了授课的积极性,促进了师生良性互动,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从而切实提升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结合需求,优化结构,创造内动力

精准供给教学始终围绕着高校教育“四个服务”目标,坚持以“四个正确认识”为价值导向,实现教学理念从 “需求侧拉动”向“供给侧推动”的积极转变,关照了学生、服务了学生,也贴近了学生思想的实际特点,最大程度上满足了新时代学生发展的需求[2]。医学院校思政课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精准供给教学改革有效把握医学生需求的新特点、新规律,优化教学供给侧结构,化解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矛盾,有助于创造课程教学新的内动力,持续改变医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呆板、枯燥、无味的印象,刺激医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欲望,提升课程的吸引力。

(三)协同育人,整合资源,促无缝对接

医学院校思政课精准供给旨在整合思政课教师及临床医生等的各自优势,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思政课教学,主体之间又能无缝对接,从而凝聚起全员育人的强大力量,形成多元主体参与思政教育的合力。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实施精准供给,遵循着“混搭形、多样性”的教学理念,本着融合、多跨的原则,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思政课堂打造成依托现代化教学设备,联合思政课教师和临床医生的多元生动的课堂,结合了丰富多彩的临床实践与人文教育基地实践,实现“立体式、全方位、无界化”的学习,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思想课教学,有效整合的多方、各层教学资源,拓宽了思政课教学的广度,实现了思政教育的“无缝对接”,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二、教学反思: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医学院校在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进入新时代,对照高校“四个服务”的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定位,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仍存在供给不够精准的系列问题。

(一)教学供给内容亟待优化共享

相较于临床专业课程,思政课属于弱势课程。部分教师甚至认为该课程可有可无,课程建设缺乏学科基础,教学资源急需进一步优化。一是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缺乏特色,教学内容脱离了医学院校和学生的实际,难以对医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二是多部门联动机制尚未形成,影响教学资源的优化共享。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尤其需要加强与宣传部、团委、附属医院等单位的互动、沟通。这些部门往往掌握许多重要的教学素材。例如,宣传部门掌握学校发展历史资料可为《中国近代史纲要》提供素材;团委与学生联系紧密,熟悉医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三是教学供给内容和资源难以共享。医学院校学生特点决定了其思政课教学内容有别于综合性高校,应独具特色,方能取得教学实效。在“互联网+”背景下,各高校建立了各自的思政课教学资源网络平台,但校际间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尚未建立,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师难以通过统一网络平台获取其他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影响了教学内容的优化。

(二)教学供给方式缺乏有效创新

相对于其他性质高校的大学生而言,医学生往往具有较强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讲求科学性和精细性。医学院校整体教学氛围重视专业课程教育,往往忽视了医学生情感、态度、兴趣的培养。针对医学院校和医学生的特点,思政课教学供给方式应该积极创新。然而,当前多数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教学供给方式因循守旧、创新不足等问题,无法很好地适应新时代医学生的需求,影响了课程教学的吸引力。主要表现为:课程教学以大班授课、理论灌输为主,结合医院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互动交流明显偏少,嵌入医学专业课程教育不够,出现相互脱节、联系不紧的问题;教师满堂灌现象仍较严重,启发式、专题式、讨论式、案例式、问题导向等教学方式较少被灵活运用于课堂;贴近医学生日常生活、接地气、生活化的话语缺乏,教与学相脱离的现象比较严重,降低了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外,课程教学虽然运用了多媒体工具,但对大数据的利用以及新载体拓展仍显滞后。例如,直播平台、慕课等优化利用不足;供给主体上,教育者主动探索精神缺乏、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三)思政课的教学供给生态不佳

良好的教学生态环境是获取理想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相对与综合性大学而言,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生态环境往往会更加复杂,存在如下问题:(1)学校对思政课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中共中央多次强调思政课的重要性,然而有些地方性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师反映,由于医学院校专业课程内容多、课时紧张等现实情况,思政课往往要为专业课程教学压缩课时,使得学校对思政课教学支持的形式大于内容,相关政策和保障措施未能落实到位。例如,一些地方性医学院校对一线专职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岗位补贴没能完全落实到位。(2)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格局尚未完全形成。思政课教学需要全员重视,共同参与,尤其是学校的重视和专业课教师的参与。然而医学院校仍存在多主体联动、协同育人的机制整合不利,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教育资源整合不够,临床专业教师对思政课教学的重视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成[3]。(3)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医学院校思政课学科发展较难,对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不足,部分教师认为上完思政课即达到教学目的,整体供给环境不佳,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精准供给: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策略选择

要把医学院校思政课建设成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毕生难忘的人文课程,需要解决好思政课教学的“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矛盾问题,做到“讲出来”和“听进去”相互统一[4]。思政课教学改革必须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着力从供给内容、供给方式和供给环境等方面入手,构建更加精准的教学供给模式,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一)优化思政课供给内容,盘活教学资源

1.要提高思政课教学供给端的质量。对于医学院校而言,优质教学供给内容必须对准医学院校实际和医学生特点,既要服务于高校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等,又要服务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工作;既有丰富的共性理论知识,又能密切结合医疗卫生时政热点与医学实际需求,体现医学院校特色的内容,有效供给价值、道德与文化,塑造医学生人文精神,坚定学生从医信仰,提升思想境界的目的[5]。例如,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师可以整合相关力量编写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辅助教材。

2.整合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医学院校内部各个层面中都具有一定数量的线上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生产了不少数量的“产品”,包括教育实践活动、新媒体作品、教育案例、教育素材等。但这些“产品”存在同质低端和脱离医学生实际等问题,许多“产品”未能得到学生认可和接受,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要充分地整合学校内部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打造思政课教学资源的精品,优化教育资源库存,提高教学实效。

3.实现校际间教学资源整合。要积极推进各个高校思政课教学优势资源的整合,构建教学协同育人一体化,实现资源协同共享,让医学院校师生共享更多优质的资源[6]。尤其是推进领域内知名专家学者、教学骨干等人力资源共享,打造“屏上共生”的教学延展平台。

(二)创新思政课供给方式,赋予课程鲜活动能

供给模式创新是实现医学院校思政课精准供给的重要途径。思政课供给侧结构改革要紧密联系医学院校实际和医学生的特点,积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供给模式,满足医学生对思政课的需求,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思政课教学精准供给要破除因循守旧的观念,借鉴学科教育先进理念,结合医学院校实际和医学生需求,形成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有机结合的多元化的思政课教学供给模式。例如,可以结合医德医风建设开展讨论式教学,引导医学生在讨论参与中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可结合时政热点、校史、医学史等开展专题教学,调动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考虑邀请附属医院先进典型,献身思政课教学课堂,通过医生言传身教,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生动的课堂教学。思政课教学要对准“互联网+”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方式的新变化,敏锐抓住新媒体技术对学生微生活的影响,运用好多媒体技术,开展生动的课堂教学活动。例如,加强慕课、翻转课堂、微视频等多种“微教学”供给方式,满足学生差异化的需求[7]。总之,教师应充分发挥互联网资源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提高课程教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三)建设教学供给新生态,深化教学改革

医学院校思政课教学应该营造制度健全、多方协同育人、教育教学实践一体化的良好氛围。

1.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制度建设。医学院校思政课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不少思政课教师由辅导员转岗过来,具有高级职称、博士学位的思政课教师更是缺乏。因此,要加快建立人才供给机制,优化教师队伍;要进一步完善思政课教师考评体系,形成奖惩分明、奖惩结合的考评制度, 为思政课的“科学供给”提供激励和有效保障,使制度真正起到调节思政课教育教学有序、平衡运行的作用[8]。

2.探索建立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应该既包括校内的多部门联动,还包括与附属医院的多方联动,营造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教学供给环境。多部门联动能够既能整合各方有益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又能营造全员重视、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实现多主体共同参与育人,提高教学的倍增效应。

3.推进教学与实践一体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即包括课堂理论教学,也包括课外实践教学,只有实现课外教学与实践的一体化,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师在课外实践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的特点,利用好附属医院丰富的教学资源,让课堂习得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实现临床实践与思政课教学的有机结合,形成“课堂理论学习—实践基地检验—思想认识提升”的教学实践一体化,使医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想认识,坚定社会主义的信仰。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医学生教学资源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