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公共就业服务的几点思考

2018-04-01 03:08蒋学亨赵永茂
四川劳动保障 2018年6期
关键词:专项资金失业劳动者

蒋学亨 赵永茂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就业方式、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需求、劳动者的结构和观念等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新变化和新挑战,公共就业服务必须开拓思路、创新方式、改变观念,为提高就业质量更好地服务。

一、关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职责定位。随着市场配置人力资源能力的发展,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作为人力资源市场化的补充,强化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督管理,促进劳动者就业质量逐步提高。一是大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完善就业歧视的处罚管理制度。二是大力营造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对用人单位建立正确用人观念、合理人才技能体系,以及劳动者建立正确的择业观等方面的指导和引导。三是积极开展精准化服务。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等群体开展精细化的职业指导、技能提升、求职推荐等服务。四是完善和落实就业促进政策。五是做好就业形势研判工作。

运行机制。建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统一管理的运行机制,全面负责就业促进工作。

考评督查。以公平就业环境、和谐劳动关系、就业促进政策落实、精准化服务效果、就业形势研判准确性为核心指标建立相应的考评体系。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基层公共就业服务队伍人员少、稳定性差。县、乡公共就业服务队伍人员严重不足,尤其是乡级及以下基本上都是采用公益性岗位聘用1-2名劳动协理员,造成服务能力不足。二是公共就业服务经费不足。基层公共就业管理与工作机构经费较紧张,与实际需求不符。而中西部地区由于自身财力较弱,财政难以安排较多就业专项资金。三是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滞后。业务软件开发能力较弱,信息网络延伸社区(行政村)还不普及。四是公共就业服务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接尚待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难以掌握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和发展长远规划,对企业大规模裁员缺乏失业预警能力。五是就业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辖区人力资源总量、结构、就业状况及用工单位需求结构等情况不清楚,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督管理不到位。

三、举措建议

一是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管理体制。整合人社系统内部、工、青、妇及残联等部门就业促进力量,健全县级及以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是加大公共就业服务经费投入。建立地方各级政府公共就业服务经费投入机制。合理使用就业专项资金,下放部分使用权利到市级政府,尤其是财政能力较弱的中西部地区。

三是构建公平就业环境与和谐劳动关系。推动完善就业促进相关法规,加大就业歧视执法和处罚力度,为劳动者提供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确保劳动者拥有稳定就业保障。全面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四是构建政府、企业、劳动者三者共同投入的就业能力提升机制。取消职业能力培训目标管理体系,充分调动社会各类培训资源,构建就业能力提升机制。在职业教育、大学教育等阶段,可以引导企业提前选择企业需要的学生,学校根据企业的要求,在不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的情况下由学校对选定学生开展专项技能学习,由此产生的相关费用由国家就业专项资金、企业、学生三者共同承担,切实解决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矛盾。在劳动者从业阶段,可引导企业或第三方培训机构根据需求对劳动者开展技能提升培训,相应费用由国家就业专项资金、劳动者、企业三方共同承担。在劳动者无业阶段,可通过见习、跟岗学习、第三方培训的方式提升其就业能力,费用由国家就业专项资金、劳动者各承担一部分。

五是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健全就业信息资源库,实现就业管理和就业服务工作全程信息化,建成服务网站、呼叫中心、新媒体终端、社会保障卡“四位一体”的就业创业公共服务网络。推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事项实行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推进社会保障卡在就业领域的应用,使其成为劳动者办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及享受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和就业服务的主要电子身份凭证。

六是夯实公共就业服务基础工作。

建立人力资源供给、用工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定期普查制度及就业失业监测体系,切实把握人力资源就业失业状况和用工单位需求,准确开展就业形势研判,向社会及时发布人力资源供需情况,为政府经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猜你喜欢
专项资金失业劳动者
劳动者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
失业预警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在云端
劳动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