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胜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明确提出了党的领导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政治保障作用。因此,作为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的基层党建工作首要作用也是发挥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作用。在这里着重强调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要重点发挥把握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政策、坚持乡村改革和总览全局、统筹协调等领导能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就是要确保党的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效发挥,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组织能力的发挥需要强有力的凝聚力,一些农村地区的党组织出现组织涣散现象,管理权威和服务能力弱化,组织发动农民的能力不足等现象。造成这一现状的重要原因是基层党组织激励机制缺乏。农村地区党员干部补贴较少,而且地区间差异巨大,极易挫伤基层党员干部积极性。激励保障机制的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青年党员干部队伍的流失,年轻人不愿意参加基层党组织成为一些农村地区的普遍现象。此外,年轻人进城工作成为农村地区的主流现象,回乡参加基层党组织工作缺乏经济吸引力,还会因经济成本造成回乡意愿不强的问题。经济问题造成党的基层组织活动缺乏动力,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缺乏活力。
农村的问题归结为一个散字。基层党组织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一些基层党支部长期不开支部会议,没有组织生活,或者组织生活流于形式,难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地区的领导核心,核心凝聚力不强必然导致党的农村事业损失严重。此外,党的基层组织在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方面也面临明显不足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党的基层组织在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能力不足。二是在处理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关系方面能力不足,不能很好的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党委会与村委会冲突的事件。
在一项调查中,22%的受访者认为入党是为了奉献党的事业,为人民服务,却有47.9%的人认为入党是为了谋求自身经济利益,或者是为了提升政治地位。这说明部分党员的入党动机存在问题,为人民服务意识淡薄。在被调查的645名村民中,有65.6%的人认为党员干部的表现跟普通群众差不多,甚至低于普通群众。47.7%的人把责任意识不强看做制约党员干部工作的主要因素。由此可见,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理想信念建设亟待加强。随着农村地区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农民思想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基层党员干部难免会受其影响,造成部分人党的理想信念缺失。
基层党建要发挥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首要任务要加强党对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要从组织建设和制度保障方面入手,建立责任制度、监督制度,保障党中央的决策在基层能够得到有效贯彻。打铁还需自身硬,基层党组织要通过自身队伍建设,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觉悟和党性修养。深入领会党中央的决议和决策,做好融汇贯通,自觉践行;鼓励党员干部通过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获得村民委员会的领导权;要在法律的框架下,通过现有民主途径获得村委会的领导权。党组织要积极鼓励党员干部,参加村民委员会的竞选;要坚持和实践党的群众路线,要深入群众,获得群众的支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是条生命线,没有群众路线的坚持,基层党组织就不能有效发挥领导作用。
农村工作的重点就是发挥党组织统筹协调,协同发展的作用。党组织能够集中资源、力量,配合整体规划和科学设置,合理地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需要的是区域内的统筹协调和整体规划,没有一个单一的地区可以独自完成党的领导工作。因此,要加强上下级党组织的联系,下级党组织要及时与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工作,反映问题。上级党组织要及时对下级给予指导和提供帮助。党组织最大优越性就是有上级组织的指导和帮助。上级党组织可以统筹协调自己辖区内的党组织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针对农村地区存在的“原子化”、资源流失和知识技术匮乏等问题,上级党组织都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予以帮助。上级党组织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措施对上述问题给予解决。解决地方党组织能力不足问题,也能够避免地方党组织的短期化问题。从上级和下级两个着眼点出发,能更好的改革农村弊端,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激励保障制度极其重要。基层党组织吸引力不足,后备干部缺乏等,都与基层党员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缺乏有关。我们在强调党员干部队伍奉献精神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基层党员干部工作压力大、难度大,待遇保障低等问题。要增强基层党组织吸引力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经济保障方面,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党费补贴等手段,对乡村党员干部队伍进行经济的奖励和保障,逐步健全党员干部队伍的经济保障机制。二是要在工作机会和精神鼓励方面做工作。可以建立基层优秀党员干部的选拔机制,选拔优秀党员干部到基层镇政府部门工作,这可以极大地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做好精神鼓励,对于有突出贡献的党员干部要颁发荣誉,做好宣传表扬工作,让党员干部队伍价值感、成就感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充满活力,既能加强党对基层工作的领导能力,又能巩固党的价值观和思想在基层的主导地位。
基层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这个关键的发挥在于党建工作的不断提高。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靠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治理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与否。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成员也大多是农民,其本身也普遍缺乏知识和技术。上级党组织要看到这个问题,不断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教育工作,使其能力不断的提升。尤其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治理能力的培养和教育。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员干部队伍的培训工作,各级党委都建立了党校部门,但是党校教育往往忽视了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农村党员领导干部得不到组织的教育培训,亟待解决这个问题。做好农村党员的培训工作,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进行思想教育,让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领会党中央的思想,以便更好的执行党中央的决策。二是要着重培养党员干部的治理能力,要提升党员干部的知识技能,还要着重培养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三要强化党员队伍的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树立学习榜样和典型,进行精神鼓励。此外,要深入学习党的领导理论,准确把握党的领导方式,要根据党章党规和法律规范,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依法对乡村振兴事业进行党的领导。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振兴,要在党的领导下大力发展乡村文化,要逐渐将优秀的文化艺术形式引入到乡村建设中去。农民群众在衣食住行无忧的情况下,急需精神文化产品的满足。因此,也要为乡村文化的自我产生提供优质的环境土壤,让农民群众形成、发展自己的乡村品牌文化。基层党组织要在乡村文化建设中起到引领作用,要不断完善自身对于文化建设的思想认识和引领能力。对于乡村的文化环境要熟知,更要不断结合党的理论对乡村文化建设进行领导。可以将党的建设和乡村文化建设融为一体,深入挖掘乡村地区的革命传统文化,进行革命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此外,基层党组织要鼓励、支持和引导乡村地区乡规民约的发展,在乡村发展中注入软实力,积极引导现代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改善乡村风貌,促进乡村治理,从文化方面助力乡村振兴。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乎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也是新时代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必须充分认识到基层党建工作的关键性作用,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不断完善基层党建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