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
(齐鲁师范学院,济南 250200)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当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弊端;应当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的新型体制,扩大各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完善各高校的内部治理结构。[1-2]推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创新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题中之义。高等教育改革至今,其整体结构已经从精英教育培育模式逐渐过渡成为大众教育培育模式,教育普及的范围与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在这样的教育改革新形势下,各大高校应当顺应趋势发展,大力推行校院两级协同共管的新型管理模式。学校高层管理机构应当通过下放管理权限、下移工作重心等基本模式,开发高校各院系内部学生工作的积极性、能动性,切实提高各基层管理单位的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各院系则应当根据新型校院管理体制的基本要求,充分完善各项具体的学生管理章程,力求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这一新型机制的教育管理功用,从而使学生工作真正步入更为科学有效的轨道。
所谓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是指高校按其管理工作的培养目标以及基本原则来优化学校的教育与管理资源,从而形成学校、院系两级管理层的管理体制。学校通过下放权利以及下移管理重心,转变学校管理部门的各项权限,明确规定学校和院系的职责范围,重点关注各基层单位的工作成效。进而形成学校宏观上决策、院系实体化运行的现代化管理模式。[3-5]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最终目的是提升高校内部可协调持续发展的动力。通过下放管理权力来降低管理重心、规范管理方式、调整管理跨度,从而构建出学校宏观调控、各基层单位协调配合、院系主导的新型高校管理机制,提高办学效益。[6-8]
随着高校管理模式持续现代化的转变,作为高校内部治理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管理工作也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新型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不同于传统的高校管理方式。传统的高校管理方式是以学校为主导、进行从上至下的垂直管理的工作机制。这种机制要求院系在学生工作中无条件被动执行,院系不能制定符合本学院的育人模式,人才活力得不到释放,与高校创新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方针政策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在新形势下构建校院两级的新型管理体制,可以充分调动院系学生工作的积极性,进而为高校提供立德树人的制度保障。
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现在高校学生工作的中心,高校应运用各种现代的教育方针理论,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教育管理活动,一步步实现工作各方面的规范化。因此在校院两级的管理制度之下开展学生工作规范的研究,对此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1.对高校学生工作规范理论道路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
目前高校要进一步把学生工作提升到更高的科学水平、规范化水平,需要将更加规范的理论运用到学生工作当中去,从而引导学生工作向更加适合学校发展的理论道路上前进。
2.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工作者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学生工作管理的重心。这就要求学生工作者需要具有更强规范意识,用更加科学的办法去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学习必要的专业知识,掌握学生发展的必要规律,了解高校学生工作教育管理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工作者的素质。
3.对高校学生工作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强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学生工作的运行机制是学生工作最终的目的,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才能促进高校培养更多人才。研究高校学生工作机制的问题,可以找到学生工作日后发展的准确方向,从而有利于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学生工作的发展。
高校管理部门和各院系管理部门是学生管理工作中不同层次的两个管理主体。二者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构建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的学生工作机制,就是要在明确二者职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工作积极性。校院两级职责分层确定的关键环节在于校院分级共治,既要调动院系的主观能动性,也要注重二者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密切配合。现在的校院两级的学生工作管理的体制已经建立起来了,但是校级的学工管理部门已经逐渐习惯上下级管理的关系,虽然认识到了发挥学院的工作的意义,但是在实际工作的时候,制度的安排,政策规划制定中并没有体现出来,同时有关部门也没有重视起来,也没有养成在日常工作中实施的习惯。还由于外部环境和传统管理观念的客观因素,新体制在运行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发展阻力。
长期以来,学校的高层学工管理部门和院系团总支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学生工作管理体制中的上下级关系。现阶段而言,尽管高校管理层已经逐步认识到了二级学院在提高学生工作管理水平中的作用,认识到充分发挥二级学院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但这种认识尚未体现在政策制定等运行层面。学工管理部门不能权衡轻重,学生工作的具体事务不能分担给二级学院;院系虽然认识到组织开展学生活动重在建立与自身相符的学生管理制度,但因为学生工作管理部门权责不明,二级学院很难将其实施运用于工作当中。对于以上问题学生工作管理部门没有给以充分的思考和重视,还没有予以相关的政策支持,现行的学生工作管理制度较之前并没有更改和创新。
就管理学层面而言,责权相应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原则。这一原则是开展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学生工作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体制保障。建构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要素之一便是权力分配体系。同时,权利分配体系是否建构成功也是判定二级管理体制是否合理的关键[9]。
其问题突出表现在:校院各层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没有明确的区分界线,校院两级学生管理责权不明。目前而言,学生工作管理的主导权仍过多集中于职能部门手中,管理重心并未真正下移,从而产生了校院两级在责、权方面的分配问题。院系责多于权,并且没有一定的学生工作管理自主权,而学校职能部门不交权力、只交责任,学生工作效率势必受到影响。
高校施行校院两级学生工作管理体制的目的是高效地利用管理资源,提升学生工作水平。学生工作管理人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导者和具体实施者。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对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及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这一新型管理体制在实施过程中的可行性。目前多数高校学生管理人员培训机制没有建全,缺少到外面交流学习的机会,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缺少发展空间,以至于他们缺少全局观念和开阔思路。[10-11]这便导致了管理人员频繁换岗位,流动性上升,最终影响学生管理的效率。严格的约束机制,可行的激励机制的缺乏,严重干预学生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积极的态度。庞大的“95后”学生群体思想活跃,学生管理人员在处理其日常学生事务时,只是疲于应付,从而导致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不高,难以适应新体制下管理模式创新的需要。可见,新型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存在学院内部管理效率较低与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
制定准确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学生工作目标要具有科学性。要有准确的科学依据,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才能减少后续工作中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出现的混乱。例如高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也是围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中心,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包括思想品德,实践能力,专业知识等各个方面。
制定准确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学生工作目标要确定适当的难易程度。坚守可用一切积极因素来开展学生工作的准则,把制定适度的目标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确保学生工作合理进行。例如学校每个学院都需要根据自己学院内部学生的情况来制定自己学生工作的目标,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培养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校院两级管理制度顺利实施。
制定准确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学生工作目标要注意平衡。制定准确的学生目标不要盲目幻想,要考虑到长远与目前实际情况的平衡,以及目标与目标之间的平衡,平衡才是学生工作目标合理的前提。例如高校辅导员处理日常各项工作,如学生干部的选拔,奖助学金的评定等学生工作都需要根据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进行全方面的考虑。
在高校内部,各院系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直接负责人。建立以院系为主导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是充分利用学生管理工作资源、切实提升学生管理效果的必然诉求。就目前而言,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对象主要是“95后”大学生。这一年轻群体具有价值观多元化,信息行为显著化,思想独立化,行为个性化等普遍特征,且普遍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敢想敢做。这一现实对学生管理人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教育对象的针对性、思想管理的倾斜性,工作方式的隐育性等。[12]显然,当前大学生特有的思维模式及成长成才中的多元需求,很难适应以学校为主导的整齐划一的管理模式,导致院系无法有针对性的建立具有符合专业特色的学生工作机制,也无法体现学生工作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
在新型的校院两级管理机制下,从评估职能来看,高校管理部门和院系之间可以开展双向互评。高校管理部门可以对各院系一学年的学生工作情况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综合考评。通过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发现学生工作的漏洞,找出各院系的差距,促使各学院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学生工作的管理水平。同时,督促各学院加强对各班级的考核,这样有助于充分发挥学院各层面的管理作用,调动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共同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各院系在学生工作中多服务于学校的各职能部门。因此,院系可以综合考量多个职能部门的工作,通过对其反向评价,有利于提高职能部门的工作水平,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增强对学生工作的协调和统筹能力。
在校院两级管理的新型体制下,应高度重视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学校职能部门与院系之间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联合培养,力求有效提升学生管理队伍的管理能力与理论素养。在院系主导学生工作机制的新形势下,各院系要进行管理工作的科学谋划,根据院系特点、学生思想状况等制定适合院系发展的学生管理制度,确定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的理念、方向和路径,提升管理水平。院系要按照院系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培养力度,为管理队伍的成长发展搭建平台,拓宽渠道。要通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团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就创业指导与服务等内容,完善培养体系,强化对学生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其管理能力与思想水平。在打造专业化的学生管理队伍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管理兼职队伍的建设,这主要是指专业教师。在传统学生管理方式中,只有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专业老师才会有意识地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想学生管理工作保持良性的发展,高校应加快建设专业老师这支兼职学生管理队伍,完善管理制度。
以院系为主导的校院两级管理机制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初步显示出了自身的优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整体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这种新局面反过来能够激发院系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的工作激情与创新活力,从而为高校学生工作更加务实、多元、高效地发挥作用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下的学生工作还要根据具体的工作要求与各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通过积极探索新型发展道路,切实发挥在维护高校学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力求开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格局。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J].求是,2013,( 22) : 3-18.
[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J].求是,2013,(22):19-27.
[3]林健.大学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中的权责划分[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1):37-43.
[4]都光珍.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2):16-20.
[5]肖正学,董发勤,陈昌霞.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4):9-10,12.
[6]吴静.高校二级管理模式下宏观调控实现方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5,(5) :23-25.
[7]许丽丽.加强高校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26) :246-47.
[8]黄恒雪.现代大学制度下的高校校院两级教学管理的探究[D]. 中原工学院,2012.
[9]吴杨,大学学院制制度下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创新探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0,(5):12
[10]王丽波.高校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2008,(11) :77-79.
[11]王海骊,张兴.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00-103.
[12]余海波,伍秀君.“90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规律和特点[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