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中共党史教育的探索与思考
——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8-04-01 01:22王书丽
世纪桥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共党史聊城党史

王书丽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聊城 252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1]高职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后备力量,其思想状况直接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未来。面对新时期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思想文化多元化和国内社会转型期部分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淡薄、思想道德滑坡的现状,高职院校加强和改进中共党史教育工作尤为必要和紧迫,这既是提高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也是培养德才兼备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加强和改进中共党史教育的意义

(一)中共党史是高职学生最好的“导航仪”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史。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伊始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经过大革命的洗礼和三次武装起义的教训,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并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党继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成功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并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曲折前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探索,党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社会主义中国正在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以更加自信、从容的姿态昂首向着民族复兴之路阔步前进。学习党史,就是要通过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3]从党的历史中汲取信心和力量,从而使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明确自己的人生航向。

(二)中共党史是高职学生最好的“清醒剂”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自我修复和净化的光荣发展史。党史上既有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伟大成就的经验,也曾经出现曲折,正是因为党具有勇于正视错误、敢于直面问题、善于自我净化的负责态度和行为,始终与群众同甘共苦、同舟共济、休戚相关的担当意识和行动,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与坚定支持,这恰恰符合历史的辩证法。现在很多高职学生自认为是高考的“失利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挫折感和自卑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历经磨难而辉煌、千锤百炼更坚强的历史学习,能够促使学生丢掉妄自菲薄的自卑心理,汲取成长中的经验教训,从而走好今后的路。

(三)中共党史是高职学生最好的“营养剂”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彰显信仰力量和精神光芒的精神励志史。无数革命先烈舍生取义,无数无名英雄前赴后继才换来了我们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无数建设者呕心沥血,无数改革者奉献牺牲,才换来了我们的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高职学生通过学习这部凝聚励志价值、充满人生正能量的党史,能够为自己提供足够的精神营养,促使其坚定理想信仰,自觉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二、高职院校中共党史教育的现状

(一)思政课课程体系改革使党史教育课程经历了从有到无的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高等专科学校普遍开设的政治理论课是《中共党史》《政治经济学》《哲学》。改革开放以来,高职高专的思政课与普通本科院校一样,不仅课程名称经历了政治理论课→“两课”→“思政课”的转变,而且课程设置也进行了多次调整和整合。与此相适应,中共党史教育课程也经历了从有到无(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转变。直到目前使用的“05方案”,高职高专院校普遍不再开设专门的《中共党史》课程,党史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压缩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中,致使党史的育人作用很难得到充分发挥。由于我们的学理原则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因此,在高职院校无论是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还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课,都离不开中共党史的学习基础,而学生党史知识的匮乏直接影响了三门课的学习效果。故开设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中共党史类课程,发挥党史的咨政育人功能是高职院校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二)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党史教育问卷调查分析

为了解和掌握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党史知识基础,开好党史教育课程,课题组设计了《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党史教育调查问卷》,对学院部分学生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共发放试卷1000份,收回985份,有效问卷960份。由于文章篇幅所限,笔者只对问卷中关键问题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1.关键问题及数据分析

(1)如果不是必须,您会主动学习党的历史吗?

调查结果显示:63%的学生选择了“很少”,18%的学生选择了“偶尔”,还有5%的学生选择了“不会”。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很少主动学习党史,反映出当今高职生对党史教育与学习存在偏见,认为只要学好技能就行,学不学党史无所谓。

(2)你学习党史的目的是什么?

调查结果显示:58%的学生选择“应付各类考试”,21%学生选择“兴趣”,11%的学生选择“提高政治素质”。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自觉学习党史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即使学习也主要是为了应付各类考试,不能真正理解学习党史的意义。

(3)你对党史的了解状况如何?

调查结果显示:48%的学生选择了“一般”,36%的学生选择了“很少”,仅有3%的学生选择了“很多”。这些情况反映出当前高职学生党史知识十分匮乏的现实。

(4)您平时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党的历史?

调查结果显示:48%的学生选择了“电影电视剧作品”,32%的学生选择了“网络”。这说明当前高职生了解党史的途径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的不再是课堂,而是影视剧和网络。

(5)您认为同学们对党的历史了解较少的原因是什么?

调查结果显示:41%的学生选择了“途径太少,很少接触”;36%的学生选择了“内容枯燥,提不起兴趣”;21%的学生选择了“学习用处不大”。这说明成长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职生对党史不感兴趣,缺乏对党史重要性的认识。

(6)如学校举办大型关于党的纪念活动,你会主动参加吗?

调查结果显示:82%的学生选择“会”,只有18%的选择“不会”。这说明大多数学生乐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党的纪念活动,比较愿意接受这种教育形式。

(7)你对参观革命圣地或者展馆的态度是?

调查结果显示:48的学生选择了“很有意义,很愿意去”;26%选择了“有意义,应该去”;只有5%的同学选择了“不想去,纯粹浪费时间”。这说明大部分同学愿意通过参观考察了解党史,反映出当今学生喜欢“读图”、好动的特征。

(8)你上网时,会在网络上关注党的历史或者新闻吗?

调查结果显示:32%的学生选择了“经常”,41%的选择了“偶尔”,18%选择了“很少关注”。这反映出当今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从以前的传统媒体逐渐转变为电脑、手机等新兴媒体。如何有效利用(移动)互联网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成为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大课题。

2.调查总结

(1)学生对学习党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从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看,大部分高职生对学习中共党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学习党史用处不大,把学习党史的目的归结为应付各类考试,不能主动从党史中汲取对自身成长有益的营养。

(2)学生缺乏党史知识

通过调查可知,半数学生不能列举出自己曾经阅读过的党史书籍,对于比较熟悉的党史人物也仅仅局限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伟人,甚至有的学生在“您比较熟悉的党的历史人物”一项写下了孙悟空这样的答案。因此,高职院校亟需开设中共党史课程,以弥补学生党史知识的匮乏和史志营养的不足。

(3)学生表现出希望学校丰富党史教育形式的诉求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高职生愿意参加各类党的纪念活动,对学校开展各类党史教育活动也充满兴趣,乐意通过生动有趣的教育实践活动了解党史知识,这为高职院校今后开展党史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路径。

(4)网络等新媒体成为学生学习党史的主渠道

调查显示,目前高职学生学习党史多依赖于网络,而网络上的信息资源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了解、学习党史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虽然调查问卷分析和总结只是针对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但我们学院是山东省示范高职院校,拥有在校生12000余人,开设专业较为齐全,因此,该调查结果在全国高职院校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而且课题组通过网络、电话等途径对其他高职院校老师和同学做的部分调查,也有力地印证了上述问题与结果。

三、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党史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高度重视党史教育,实行“一把手工程”

近年来,学院党委一直将素质教育作为全院的重点工作,对党史教育实行“一把手工程”。学院成立专门的党史教育领导小组,统筹规划校内外的教育活动,党委书记亲自负责党史教育的组织开展,致力于打造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知史爱党”素质教育体系。思政部专门设置了中共党史教研室,负责中共党史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很多专家来院指导时纷纷表示像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如此重视中共党史教育在全国高职院校甚至高等院校很少见,同时对我们的成绩也给予充分肯定。

(二)以革命精神为主线,精心打造党史课程

为解决学生党史知识匮乏的问题,学院对所有学生开设了《中共党史教育》限选课,设计了以党的各种精神为主线,以反映这些精神的故事和人物为主要内容的专题教育大思路,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党史的时空隧道,用《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孔繁森精神》等串起中国共产党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史,使教学内容连贯呼应、逻辑紧密。

(三)采取灵活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党史教学的感染力

为帮助学生学好党史,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党史教学的感染力。根据学生喜欢通过视频、歌曲等形式了解党史的特点,教师精选部分历史纪录片、红色电影、电视剧中部分情节辅助教学。例如:当讲到黄克功案时,教师选择电视剧《延安颂》的一个相关短视频,学生看得津津有味。结合当今学生生活在和平发展新时代,对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没有感性认识,很难理解和认同的实际,教师多管齐下、灵活机动地开展教学。如:当教师讲到张思德伐木烧炭牺牲时,有的同学就问烧炭做什么?这要求教师提前准备,做好铺垫介绍;当讲到去过莫斯科学习工作的王明时,有的教师妙用了当今流行词“海归”,学生顿时心领神会,有了听课的兴趣,与教师一起走进那段充满着奋斗抗争和悲壮牺牲的血与火岁月,去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智慧和营养。为适应学生网络化学习的需要,学院建设了中共党史教育网站,在网站开展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问题答疑活动。另外,学院还另辟奇径,独创了教师挂牌上课活动,在海源大讲堂开设“太国看天下”“春霞有约”等以教师名字命名的专题讲座,吸引师生及部分社会人员慕名来听课,提高了学院的美誉度,扩大了学院的影响力。

(四)构建党史教育课程体系,形成党史教育合力

要发挥党史的咨政育人功能,传统、单一的党史课程很难起到好的效果。为此,学院从2011年起创造性地将音乐、电影、阅读等课程与党史教育结合在一起,在音乐欣赏、电影欣赏、经典阅读中融入党史教育,共同形成党史教育的合力。在《经典电影欣赏》中,播放、解读《建国大业》《建党伟业》《风声》等经典影片;在《经典阅读》课上,老师带领大家重温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等作品,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党的历史。

(五)多措并举,丰富党史教育资源

为增强党史教育的效果,学院特邀知名党史专家来校指导教学。学院邀请山东省委党校的知名教授分两个学期来学院讲授党史,使师生受到了系统的党史教育,与此同时,专家组还亲自指导学院党史教学团队的课程和校本教材建设,为学院党史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学院还把全国优秀检察官白云,党史研究专家薛庆超、王传利,国防大学教授杨胜利等请进课堂,联系自身经历,为学生绘声绘色地解读党史。这些知名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拉近了学生和党的历史的距离,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增强了学院党史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其次,通过建设党史教育基地,让学生不用走出校门就能近距离了解聊城历史,了解聊城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中国革命所做的贡献,既提升了学院的文化底蕴,也给学生学习国史党史提供了理想的实践教育基地。同时,近几年学院还建设了海源广场、红色书库,并依托这些资源在各种纪念节日集中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周年系列活动、黄河大合唱音乐节、党史教育系列讲座、党史知识竞赛、党课团课系列活动等,引导学生牢记历史、勿忘先烈,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

此外,学院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教育资源,把范筑先纪念馆、聊城烈士纪念馆、海源阁、孔繁森纪念馆等建成学院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分批派学生去实地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在革命战争年代曾经在聊城工作、战斗和生活,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党、政、军领导人(万里、张霖之、田纪云、段君毅、张承先、王任重、宋任穷、杨得志、曾思玉、马本斋、杨勇、苏振华、黄敬、赵健民、徐运北、谢鑫鹤、黑伯理等)及在新中国成立后聊城涌现出的“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全国优秀检察官白云、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等模范人物。

[1]李海青.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 本领[N].光明日报,2013-10-08.

[2]汪冰.新形势下加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战略思考[J].社科纵横,2014,(5).

[3]《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读后感[EB/OL].http://www.yjbys.com/news/440014.html.2016-07-11.

猜你喜欢
中共党史聊城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聊城,宛在水中央
聊城 因水而生 有水则灵
新动能,新聊城
二○一二年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
中共党史学个案研究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