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述评

2018-04-01 01:22崔瑞霞
世纪桥 2018年1期
关键词:虚无主义思潮历史

崔瑞霞

(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吉林长春 130024)

在国内外社会环境瞬息万变的当前时代,我国社会上出现了诸多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异的各类社会思潮,其中,以数典忘祖、妄自菲薄的态度来否定、讥讽自己国家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历史与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甚至主张放弃党的领导、放弃走社会主义道路、放弃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我国根本指导地位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危害最为深重,不断暴露出其别有用心的政治目的。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其内容的新奇性与迷惑性、手段的隐蔽性与多样性,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鉴于此,学术界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及其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本文围绕其中几个重点问题进行了梳理、归纳与分析。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基本内容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项迷惑性、隐蔽性极高的思潮类型,解剖、研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应首先厘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基本内容,包括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含义、表现及实质等方面。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含义

当前在我国理论界,学者们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含义的认识角度众多,主要有以下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伪学术研究说。从研究的出发点看,其在“重新评价”“重写历史”的名义下,“以‘反思历史结论’,‘创新’历史观和历史研究,‘追问历史真相’为基本方向,”[1](P.74-76)“常常用‘否定’‘重评’‘还原’等词汇联系在一起,进而解构历史、否定崇高”[2](P.39)。从研究的内容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观点:以某项历史研究结论为题,进行推翻式研究;以某段革命历史为题,进行否定式研究;以某位历史人物为点,进行虚假性研究。从研究的方法看,对历史的研究“往往片面、静止地看问题,抓住一点,不及其余”[3](P.A7)。从研究的价值取向看,“强调它所发掘的历史真相具有很高的‘信度’,是以其坚持‘价值中立’原则为依据的”[4](P.21-24)。

政治企图说。持政治企图说的学者主要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断反复出现的深层目的出发,认为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是有选择性的虚无,“虚无的是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制度民主专政,‘但对叛徒、汉奸、反动统治者则不虚无,而是加以美化,歌功颂德,把已被颠倒过来的历史再颠倒回去,混淆是非’”[2](P.39)。表明历史虚无主义是一股“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思潮。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

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学界研究的较多且较详细,概括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对历史发展反思方面。主张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进行反思并重新解读,在看待革命历史上,贬低甚至否定革命历史的同时竭力颂扬改良,认为革命造成了流血与牺牲,对社会进步没有好处。在看待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上,“歪曲‘解放思想’的真意,从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错误,走到‘纠正’社会主义,认为我国不该过早地搞社会主义,而应该让资本主义充分的发展”[5](P.3-18)。力图抽掉当代中国发展现实的历史根基。

对历史事件分析方面。往往借助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极端化的分析,夸大错误而隐蔽历史贡献,将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发挥的功能完全虚无化,并指责其为“激进主义”。颠倒历史并涂抹事实,有学者指出,历史虚无主义者宣称分裂动荡、民不聊生的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发展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对“黄金发展期”的破坏。

对历史人物评价方面。推崇历史“人物重评”,在抹黑历史英雄人物的同时极力粉饰一些民族败类的行为,“以仇视的眼光对待毛泽东,扩大心理分析法的作用,不断从人格、人品、道德角度进行攻击,将其涂抹成青面獠牙、急躁粗鲁、不顾客观实际盲动、狭隘偏执的独裁者”[6](P.18-23)。戏说、恶搞革命先烈,认为“‘黄继光是摔倒了才堵枪眼的’‘董存瑞为什么牺牲?因为被炸药包上的两面胶粘住了’……许多英雄形象一再被调侃、丑化”[7](P.38-42)。

对不同领域的认识方面。在文化领域,“轻蔑黄土文明、颂扬海洋文明,”“把中国优秀的文化和文化传统说成是走向没落的‘黄色文明’”[8](P.120-128)。否定中国优秀文化,主张抛弃传统文化的目的是推崇“西方文化中心论”,进行“全盘西化”。在文学艺术领域,文学艺术创作完全抛弃了历史的厚重,忽视了历史史实,随意肢解、拼凑甚至篡改历史,有学者指出“在一些‘恶搞’的艺术作品中,《红岩》中的江姐同叛徒甫志高谈情说爱,《白毛女》中的大春爱上地主黄世仁的千金,雷锋是因为傻乎乎帮人太多累死的”[9](P.117-123)。

(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

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学者们以抽丝剥茧层层深入的研究方式,透过重重迷雾对其本质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揭示。

学理层面,实质是以唯心主义历史观为哲学基础。有学者指出,历史虚无主义“不尊重历史事实,片面引用史料,根据他们的政治诉求,任意打扮历史、假设历史,胡乱改变对近现代史中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问题的科学结论,”强调这“是在历史观上的复旧,是唯心主义历史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复活和再版”。在研究方法上指出,违背了全面、客观的历史研究方法,“用一些片面的材料,轻易地作出结论,轻易地推翻过去的判断,并都把它当成‘创新成果’塞给读者”;“否认和反对阶级分析的历史研究方法”[10](P.61-66)。

政治层面,实质是制造意识形态混乱、摧毁党执政的合法基础。学者们比较一致地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别有用心的政治思潮,目的是攻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继而攻击马克思主义、抹黑党的发展历史与功绩,摧毁党执政的合法基础,实现全盘西化。有学者指出,“历史虚无主义本质上是一股反动的政治思潮,其核心指向是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11](P.46-48)。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其新奇的内容、多样化的表达形式,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容易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行为造成误导与侵蚀。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大学生的原因

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影响原因的研究,学界从多方面进行了分析,既有社会环境复杂多样、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低效的原因,也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本身和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原因。认为“社会转型期思想意识的多元化是产生影响的宏观背景;大学生关于历史认知的特点是产生影响的主体动因;思潮所代表的政治主张及其驱动力是产生影响的外在动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欠佳,主流价值观引导不足是产生影响的基础因素;现代传媒的发展、网络的普及是产生影响的促进因素”[12](P.50-53)。另有学者认为,“高校师生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是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迷惑性、中国近现代历史教学存在不足、社会思想氛围和社会现实问题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13](P.60-63)。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大学生的表现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造成学生历史观模糊。历史虚无主义是以虚化、丑化历史为核心,以颠覆已有明确定论的历史史实为重点,以主观随意解读历史、割裂拼凑历史为着力点,以否定革命历史、抹黑革命历史、否定党的领导、抹黑党的优秀革命先烈及重要领导为目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会弱化甚至消解大学生对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的认同;另有学者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会“误导大学生随意地去解释和解读历史,造成大学生在历史知识方面的错乱,对历史的是非曲直感到困惑,扭曲他们关于历史的正确理解,”[14](P.119-124)造成学生历史观念的错乱。

造成学生价值观混乱。一些学者指出,历史虚无主义对党的历史的大肆黑化,贬低人民群众,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等做法使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甚至对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产生怀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动摇学生心中原有的价值坐标,造成学生价值观混乱、政治意识淡薄、政治立场摇摆不定。

造成学生信仰不坚定。有学者指出,“历史虚无主义矛头直指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造成大学生理想信念迷惘,”“使少数大学生心中原本确信无疑的主流认识变得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从而降低了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亲近感和认同度”[14](P.119-124)。同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历史唯心主义的历史观主观、片面地看待历史,会使学生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历史性、客观性、辩证性看待历史问题的思维方式与思维逻辑,造成学生思想的碎片化、混乱化,难以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

三、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策略

如何破解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学者们以不同的视角,从不同的维度进行了多方面积极探索、研究,提供了诸多可供实际应用的方案。

(一)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价值引领

有学者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引领社会思潮,以此达到凝聚社会共识的目的”重要论断,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必定会不攻自破。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分别揭发历史虚无主义存在的谬论基础,打击历史虚无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根除历史虚无主义存在的现实土壤,构建稳固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抵制其对大学生的侵蚀。例如: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利用课堂教学,拓展教学阵地,发挥主题实践的育人功效,“确保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网络等宣传阵地的正确导向”[15](P.85-87)。“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师生思想”[13](P.60-63);“确立正确的‘互联网+’思维,网上网下,虚实两做,帮助师生筑牢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多重防线,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15](P.85-87)包括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立历史主题教育网站,驳斥和回击历史虚无主义言论。

(二)深刻剖析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澄清思想疑惑

有学者指出要从真实的历史出发,揭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错误实质,揭穿其以个体记忆替代、改造国家民族的整体记忆,以娱乐化方式亵渎历史庄严的做法,揭穿其试图改变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进而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政治目的。通过加强和改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利用各种平台进行党史国史教育;规范新媒体的传播与导向作用来进行。有学者指出要深化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理论研究,提升学术批判的水平,通过“理论阐释、史料分析、实证研究、文本分析等,对历史虚无主义作全面的透视,对其进行科学批判,形成更多具有说服力、政治性和学术性统一的成果”[13](P.60-63)。

(三)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坚定信仰追求

有学者指出,要从根本上遏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必须在历史研究中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学科当中从事历史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与从事历史知识教育教学的工作人员要坚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来指引历史学的科学品格”[16](P.8-11);引导学生具备正确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大学生有效识别、正确应对历史谎言的历史判断能力”[15](P.85-87),培养学生运用发展的、联系的方法客观而具体地分析、认识历史及现实问题的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目前学界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相关研究较为成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不难看出,也存有一定的局限。具体来说,第一,学界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政治层面的本质与目的认识较为明确深刻,但在学理上的剖析还不够深入,目前仍有学者将其视为历史研究的一个分支;第二,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方面研究,更注重知识层面的剖析与引导,从价值观层面展开的研究较少,较为笼统;第三,关于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影响的策略方面的研究,一般性对策较多且具有相似性,具体可操作且具有时效性的策略较少。这为以后学术界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增长点与方向上的明确性。

[1]杨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最新表现形态[J].人民论坛,2015,(27).

[2]狄英娜.拨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迷雾[J].红旗文稿,2015,(11).

[3]高希中.从学理上批判与克服历史虚无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1-16.

[4]杨军.“历史虚无主义真的不存在”吗?[J].红旗文稿,2014,(18).

[5]本刊记者.要充分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严重危 害性—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 研究员梁柱[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3).

[6]常旭.当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形式及本 质特征[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6).

[7]姜迎春.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成因、表现及其危害[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4,(5).

[8]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特点及其主要表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10).

[9]杨金华.当代中国虚无主义思潮的多元透视[J].马克 思主义研究,2011,(4).

[10]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

[11]童力.认清本质和危害 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J].紫光阁,2016,(5).

[12]江先锋.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原因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4).

[13]杨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的现状、原 因和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

[14]廖海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

[15]李先灵.筑牢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防线[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1).

[16]李继兵,刘研.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

猜你喜欢
虚无主义思潮历史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举旗亮剑遏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道路自信 理直气壮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必须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