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华
【摘要】随着当前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开展,在小学教学中一些较为传统的教学思维和理念都得到了革新,以便适应新课标的需求。本文对当前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并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希望可以帮助相关工作者更高效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语文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069-02
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
当前一些小学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是较为落后的。有些语文教师认为,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也就是认识生字词,并且对书本上相关文章的大意有一个较为大致的了解即可。在新时期下,教师并没有针对学生的语文思维进行培养。小学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关键的时刻,而语文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发展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的教学不仅是关于生字词的教学,更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针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没有将作者的思想情感传达给学生,这也就使得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达不到相应的要求。
(二)学生对语文课堂不感兴趣
興趣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兴趣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在整个学习中化被动为主动。但是就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来看,很多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兴趣,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来自两方面。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对相关内容予以足够的重视,大多都是使用较为单一的说教式教学,学生长期在这种枯燥乏味的课堂上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并没有将学生作为整个课程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唾沫横飞,但是很多学生都没有收获太多的知识。教师也没有重视不同学生之间在接受新知识时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限制,或者学校的教学硬件达不到水平等。新时期下,要能够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基础,通过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在新时期下响应新课改的相关教学理念。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营造有效的学习氛围
轻松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在小学语文中,要想更好地让学生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就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适当的学习氛围。通过合适的学习氛围,能够更好地建立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进而保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更具针对性,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教师要做好课堂活动,比如开展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把握住每个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学习状况,进而在教学中能够做到对症下药,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相关的知识,还应该逐渐养成一些方面的能力,进而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可以通过语文的教学来对学生的合作能力进行培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来进行探究与思考,并且通过小组竞争来获取优势,这样就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并且掌握一些有用的语文知识,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最好的教师,学生对于语文知识有了兴趣,那么在整个课堂的学习中都会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地去探索知识。教师首先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如果仅仅通过说教式教学或者板书的教学形式,那么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就会感觉到疲倦,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在这个阶段对于视频中的声音、画面等都是非常感兴趣的,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快地使学生进入状态。再加上语文课本上的很多内容通过多媒体表现出来的话都更有优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而帮助学生培养相关兴趣。其次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对相关内容做出有效的延伸。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知识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还应该拓展到课外,能够了解生活中与语文知识相关的内容,这也是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手段。最后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在教学中使用更多的肢体语言,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觉到教师的亲切感,进而更好地吸收所学知识。
三、结束语
教无定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现状来制定出具体的教学策略。能够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并且响应新课改下相关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针对性培养。此外,教师也应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而在新课改下提高教学质量而贡献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云.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2017(28)
[2]刘善玉.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17(04)
[3]刘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浅谈[J].学周刊.2012(12)
[4]李新凤,徐荣会,孔德梅.改进语文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不断创新[J].才智.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