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丽霖
自2002年新课程改革以来,至今已有十余载,音乐课堂教学也在课改浪潮的推动下向着众所期盼的方向良性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教育发展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有很多教师虽已打破了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但在教学中却也常出现“课堂教学内容容量太大”“未将学科特点和课改模式有效结合”“课堂热闹就是高效”等误区。“智慧课堂”的提出,恰恰成为让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契机,它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成长,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理想课堂。
一、“慧”设计——让音乐“回归”课堂
高中音乐鉴赏课需要学生通过欣赏不同风格、流派、地域、体裁的音乐作品,以满足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教学目标,需要学生在课堂“鉴赏”环节中对作品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这便导致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自觉地陷入了“介绍与讲解音乐”的僵局,特别是对于学生既陌生又有距离感的“京剧”鉴赏课教学,稍不留神就会将这节音乐课变成了语文课或者是历史课。因此,笔者在《京剧大师梅兰芳》备课过程中巧妙运用“慧”设计,对课堂关注点做了相应调整,避免前文所提到的音乐课的尴尬局面,让音乐“回归”了课堂。
1. 删减冗长的人物及历史背景的介绍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导入就是在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主旋律中进行。其中,笔者以教师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主角是学生,教师只是讨论交流的调控者、知识总结与提炼的助推者、规范答案的示范者。
《京剧大师梅兰芳》这节课的标题很清晰,明确地指出了学生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但如果学生课前对“梅兰芳”及其相关的历史完全不了解,则不能真正体会标题中“大师”的含义。这些知识虽然只是辅助,其知晓与否不会直接影响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但它的缺失在一定层面上会无法完整立体地为学生呈现出“梅大师”的形象,可这些知识如果放到课堂上来介绍必将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使本课落入“音乐历史课”的窠臼中,所以,笔者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他们去自主搜集“梅兰芳”的相关资料,并在课上对学生进行个别提问,要求学生用3个关键词来高度概括自己心目中的梅兰芳。
2. 增加适量的唱段及表演手段的欣赏
音乐课上虽应是“乐音”不绝于耳,但也不可“满堂灌”,要充分注重学生的音乐感受和课堂三维教学目标的协调,因此在作品量和作品时长上笔者只是做了适量的增加。笔者在以教材中《海岛冰轮初转腾》为教学范例的基础上,另增加了特征鲜明、有代表性辅助教学素材——王瑶卿先生的作品《彩楼配》中的经典唱段。另外,笔者又添加了“梅派”的经典作品《穆桂英挂帅》其中的一个片段,这些内容经笔者合理链接后,与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融为一体,这使梅派的形象更加血肉丰满。但类似这种辅助教学音乐素材的选用必须经过授课教师在庞大的媒体及信息库中认真筛选,切不可“拿来就用”。
二、“慧”设计——再“提炼”明确目标
教师备课过程中有一个环节叫作“备教材”,很多音乐老师却把它变成了“背教材”,在教学中按照教材一个音乐一个音乐往下播、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往下念。笔者认为“备教材”时,教师首先要在熟悉教材总体结构框架的基础上,了解本章节、本课时的内容,透彻理解教材设计的意图,抓住本课的重点、难点。特别是《新课标》中提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是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在做足前面所说的案前工作之外,還要独具“慧”眼,即根据自身实际的学情和资源对教材进行进一步的“提炼”。这种“提炼”要考虑周全,内容丰富,不能丢东落西,又忌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难点不突破。
人音版鉴赏教材《京剧大师梅兰芳》这节课的知识量较大,笔者经过对教材教参认真、细致地分析,最终将视角锁定到“梅兰芳”这个名字上,后又从这个名字中经过反复研究进一步“提炼”,从而明确了本节课教与学的目标。
1. 选择“梅派”为切入点
教材中本节课的编写围绕着梅兰芳展开,内容中屡次提到了“梅派”,众所周知梅兰芳先生在京剧表演艺术上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创立了“梅派”。但对于“梅派”,学生却知之甚少,所以作为音乐老师的笔者,便根据本校学情,结合学科的特点,从教材的众多知识中合理地提炼出“梅派”这一知识点作为核心,展开教学。
2. 筛选“梅派”的特征
认识一个京剧流派必须要了解其特征,知晓其独树一帜、与众不同的地方,才能进行基本的鉴赏。“梅派”在继承前辈艺人的艺术风格的同时,对唱、念、做、打、服装、化妆、舞蹈、舞台灯光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和发展。面对这众多特征,教者的教学智慧就表现在怎样给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减肥”,“梅派”特征的提炼要少而精,但覆盖面要广、含金量要高、牵引度要深,突出学科特征,直指教学目标,又可落实,达成度高,让课堂内容精炼而丰盈。考虑到以上的情况,笔者提炼出下面四个核心特征:一是唱,即唱功;二是念,即念白;三是做,即表演;四是打,即武打。
三、“慧”设计——巧“易化”提高质量
南京师范大学吴永军教授曾说过:“教育智慧简单讲就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成功解决实际的具体问题的能力和德性。”在学习《京剧大师梅兰芳》这节课的过程中,学生初次接触一些新的知识点和概念,难免会出现理解和接受部分知识困难的情况,这个问题不解决,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产生负面影响。此时教师运用教育智慧“易化”难点就显得至关重要。
1. 教学法的合理选用
练习法是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的最好的教学法。在“念白”环节的教学设计中,笔者有意节选了《贵妃醉酒》中的一段念白,由于这段念白刚好与教材中的《海岛冰轮初转腾》的唱段衔接,念好此段念白也有助于感受《海岛冰轮初转腾》唱段的情绪。
对比法即“对比教学法”,优势是节省时间、一目了然。京剧中的“唱”和“做”是密不可分的两种艺术表演手段,所以笔者将这两个知识点用视频的方式统一呈现。笔者节选了王瑶卿先生的《彩楼配》来与教材中梅兰芳先生的《海岛冰轮初转腾》进行对比,借助视频的直观性,学生一下便抓出了“梅派”在唱和做方面的特征。
2. 科学设计课堂提问
笔者在课前备课时,充分考虑了各部分的教学功能,课堂提问的设计承前启后、暗藏伏笔,由浅入深,杜绝了一些“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无效问题。具有启发性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在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对中心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在课堂上进入真正中心知识点学习的时候,难点也迎刃而解。
责任编辑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