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

2018-03-31 09:31王岩
师道·教研 2018年3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品德评价

王岩

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而是教学的经典范例,是诱发师生活动的引子。教师可以把《品德与社会》与《综合实践活动》相整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达到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的高效。

一、目标的整合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课程目标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为: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两者的结合点在于培养的个体上,我们要培养的学生是全面发展的个体,我个人认为这就是两者教育目标的结合点。目标中的结合点正是品德与社会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整合的根本点,为了能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只有让学生在不断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去体验才能达到品德社会的教学目的。

二、课程资源的整合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该直面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综合利用相关学科知识和学习办法,通过解决社会生活和品德发展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的效果。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而是教学的经典范例,是诱发师生活动的引子。教师可以把学习的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相整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如我在执教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10课《小鸟与榕树的对话》时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体验到生活在这里真好,并懂得动植物对保护生态的重要性。我在教学过程中与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废纸回收与再造》进行整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直接参与社会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冲突,感悟道德选择,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三、评价方式整合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评价注意认知和操行相统一,综合性和简约性相统一,显性表现和隐性品质相统一,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评价的首要功能是让学生及时获得关于学习过程的反馈,改进后续活动。”要避免评价过程中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可见二者在课程评价的实施上是不謀而合的,因此,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可将二者的课程评价相整合,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与提高的有效手段。

在品德与社会课研究性学习中,我实施评价的基本做法是:先让学生研究小组自评,不但要他们写出评定的成绩,还要他们写出评定的理由和每个小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然后开展组际互评,让学生相互之间来评价其他小组研究成果的真实性与价值所在;最后由教师在综合前两方面评价的基础上,认真负责地给每一个小组的研究成果和小组成员的研究贡献写出评价结论与成绩等。

评价时,既对研究成果本身评价,又对研究过程进行评价。一个总的原则是:以肯定和鼓励为主,重过程轻结果。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体验和经验比其获得的结果更重要。例如,我在执教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4课《我是聪明的消费者》时,让学生调查身边的人购买某种商品的原因,尝试写一份小小调查报告。

开展的调查研究中,我要求学生走向社会搞调查,其中有个学生体会非常深,他说:“在开展调查过程中,自己有些胆怯,说话也吞吞吐吐,所以经常会遭到拒绝,可是我并没有气馁,我不断地锻炼自己的胆量,树立信心。在调查时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调查访问中既要学会察言观色,又要选择好的时机提问,再做调查问卷就顺利多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有了亲身体验,并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能力,这对学生的终身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

通过以上的整合,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去体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还达到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目的。

责任编辑黄博彦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品德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论茶的君子品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