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下对微课的微思考

2018-03-31 09:28刘梅芳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大众传媒微课

【摘要】微课(Micro Learning Resource),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微课已然走进教育,也必将是教育革变的一种趋势,其真正的价值选择应是便捷的资源共享。那么,微课的迅速发展过程中有没有潜在的制约其发展的因素,笔者通过辩证、对比的方式做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微课 大众传媒 碎片化信息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1-0022-01

微课,顾名思义,以小见长,短小精悍应是其最为主要的表现形式,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其主要特点是教学时间短、主题突出、成果简化、针对性强,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一出现就成了眼球的高频关注对象。其迅速发展态势的社会原因,无疑吻合了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节奏和大众传媒碎片化信息充斥的现状。就此不能否认微课确能在碎片化的信息共享态势下给予我们一种学习的途径。其短小,精练的视频资料非常契合当下的时代特征。

微课,作为中国时下最为炙热的名词, 在“热”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冷”的思考。目前在微课过程中需冷静思考的有如下几方面:

一、重技术,轻教学的微倒置

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与技术的强大功能是无法分而言之的,它——微课的呈现的确需要一定的技术来支撑, 但与此同时必须冷静思考两者的主次关系。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 基于服务“教学” 视角下来选择合理的现代技术, 才会真正实现教学的艺术。但如果一味地考虑技术, 抛弃教学的本质, 就会本末倒置,使技术变得只剩下技术的苍白, 失去了为合适的内容增添鲜活的生命力的功能作用。所以拿 “技术水平的高低” 来衡量一节微课设计的好坏, 的确有点本末倒置。因此, 作为一线教师, 首先应该想到的是“教学”,在此基础上,用“技术”来为其服务,以此达到教学的优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为微而微的形式走秀

学科中,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用微课的教学方式。微课的目的是用来延伸课堂,解决学生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课堂高度集中学习重难点知识无法短时间掌握的。对于这些重点、难点问题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反复观摩,反复揣摩,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所以,当下微课热下,将以前静态的图片,简单的知识动态白板化呈现,不区分知识点难易的为微而微的微课无疑是应被反思的一种微病。

三、为微而微的内容大压缩

有的教师单一的接受了微课的微时间,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将内容完整的设置为: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过程等环节,但在处理过程中,考虑到时间的问题,将 45 分钟的一堂课压缩在 10 分钟以内,文字内容满屏,页页快翻,意欲面面俱到,却又无法兼而有效。知识点多而杂,学生感觉如坠云雾,无法短时间区分重难点知识。不仅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且教学的效果有待质疑。戴维.彭罗斯坚信:微课程是一个知识挖掘的框架,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学习就可以随处发生,通过简短的几分钟的视频把主要学习的内容放在网上,使得学生可以在家自主学习,不限次数,实现反复观看,将课时转化为学时;将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由此看来我们的一些微课处理离微课本身的目的意旨是渐行渐远的。

微课已然走进教育,也必将是教育革变的一种趋势,其真正的价值选择应是便捷的资源共享。面对当下存在的制约微课的问题,笔者也仅是做了一点观察的思考。移动学习最终必定会来到身边的课堂,在新事物到来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待到移动电子学习终端进入课堂,将水到渠成。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培养全面发展而又具有独立个性的人。这也应是所有教育者真正的价值诉求。

参考文献:

[1]哲锋、张峰峰、韩景毅,教育均衡发展视角下微课学习资源应用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10,76-83

[2]赵婷婷,关于“微课导学”在生涯发展课程中的建构与实践研究[J].现代交际.2017.5.169

[3]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65-69

[4]王玉龙、陈奕如,我国中小学微课开发与应用现状的内容分析研究——以中國微课网的微课资源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56-62

作者简介:

刘梅芳,女,汉族,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大众传媒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大众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人素养要求及提升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高中政治微课设计探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