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菊湘 周龙威 徐槛毅 崔豫贵
【摘要】目的 对肺气肿和肺功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炎病情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40例慢阻肺患者。依照有无肺炎发生将其划分为肺发生肺炎组(n=60)和慢阻肺未发生肺炎组(n=80)。对比两组患者在肺功能指标、肺气肿、一般资料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经过随访发现,本次实验研究中的140例患者中发生肺炎共计60例,未发生肺炎共计80例。两组患者在平均肺密度、LAA-950、吸入预计值百分比、6 min步行实验以有BMI等方面的差异(P<0.05)有可比性。结论 步行6 min、LAA-950等指標的检测结果与慢阻肺患者肺炎疾病的发生存在直接关系。
【关键词】肺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6..02
慢性阻塞性疾病是临床医学中一种比较常见的肺部疾病,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是该疾病最为主要的特征,属于异质性综合征的一种,具有不同程度的治疗反应、影像学特征以及临床表现。慢阻肺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比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该疾病的发病率也正处于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慢性阻塞性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经调查研究发现,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发肺炎疾病。而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能够对慢阻肺患者疾病严重程序进行检测。本次实验研究选取140例慢阻肺患者,对患者活动耐量、肺功能以及肺气肿量等方面的指标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肺功能与肺气肿与慢阻肺疾病之间的
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依照有无肺炎发生将纳入本次实验研究的全部140例患者划分为肺发生肺炎组(n=60)和慢阻肺未发生肺炎组(n=80)。其中慢阻肺炎组男女比例为48/12,平均年龄(65.15±11.48)岁,平均随访时间(25.15±3.72)个月;非慢阻肺炎组男女比例为60/20,平均年龄(61.58±10.83)岁,平均随访时间(25.06±3.44)个月。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P>0.05)。有可
比性。
1.2 研究方法
肺功能指标具体包含肺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等
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 结 果
2.1 慢阻肺患者临床特征(见表1)
3 讨 论
引发肺炎疾病的有关因素来自于各个方面。根据以往的实验研究成果可知,D-二聚体水平升高、多叶肺炎以及年龄等方面的因素均能够造成肺炎患者死亡。年龄在65岁以上、合并患有冠心病、陈旧肺结核以及慢阻肺等疾病也是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同时,肺炎病情与慢阻肺患者患有获得性肺炎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另外,患者年龄、呼吸机通气时间、合并基础疾病、应用抑酸药、BMI等方面的因此也可能引发获得性肺炎。
本次研究还发现,肺炎疾病的发生与平均肺密度、SGRO评分等方面的因素直接相关,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可知,可以全面排除上述指标。6 min步行试验指的是通过次极量运动的方式对患者当前的肺功能状况进行评估。肺炎患者在长期接受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服用相应地治疗药物,而6 min步行试验对于药物功能的发挥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肺炎疾病与患者重度阻塞之间也有着直接性的关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依照患者慢阻塞的具体程度,主治医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药物使用剂量,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该指标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差异。在患者阻塞程度逐渐加深的情况下,患者经过治疗后FEV1改善幅度出现下降,在已经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的情况下,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也会出现相应的下降。本次实验研究发现,由于部分患者阻塞程度较深,为患者提供ICS治疗有会进一步提升患上肺炎疾病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郭 琳.炎症反应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及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关系探讨[J/OL].河南医学研究,2017,(21):1-2.
[2] 王国臣.人参蛤蚧散加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OL].中医学报,2017,(02):198-200.
[3] 王发辉,林石宁,陈 山,徐建光,何海武,石慧芳.阿奇霉素联合辛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价值分析[J/OL].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04(29):106-107.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