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五苓散加减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日~2017年11月20日高脂血症患者共86名,按照随机数据分为2组,采取不同方法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观察组,并且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HDL-C情况均优于观察组。结论 五苓散为主方,通过体制辨证,合用小柴胡汤、黄芪建中汤、芍药甘草汤、当归芍药散等临床取得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高脂血症;五苓散;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2..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血症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高脂血症是指血脂水平偏高,在未能及时有效医治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出现冠心病、胰腺炎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1]。其原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与先天和遗传因素有关,继发性与饮食习惯、年龄及代谢性疾病有关。在治疗上西医常以他汀类药物治疗,但疗效上容易反弹,且有肌横纹溶解等副作用,本人以五苓散加减治疗高脂血症临床上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日~2017年11月20日高脂血症患者共86名,按照随机数据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45.32±3.38)岁,平均病程(5.26±1.08)年;观察组43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45.66±5.68)岁;平均病程(5.18±2.21)年,经t检验,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经t检验,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
高脂血症的西医诊断标准采用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1]的标准:TC≥5.18 mmol/L,TG≥1.70 mmol/L,
LDL-C≥3.37 mmol/L,HDL-C≤1.04 mmol/L(任意一项异常即判断为高脂血症)。
1.3 排除标准
排除继发性高脂血症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以五苓散加减(泽泻 茯苓 猪苓 白术 桂枝)加减治疗,用法:日一剂约150ml,水煎服,分2次服用。加减法:伴口苦、咽干、目眩、脉弦者合用小柴胡汤,伴体胖、面黄、乏力、脉沉弱者合用黄芪建中汤,伴便秘、腓肠肌痉挛,脉洪大者,合用芍药甘草汤。伴消瘦、面白、脉弱者,合用桂枝汤。神
疲、脉微、畏寒者,合真武汤。有瘀血者,合用桂枝茯苓丸。
1.4.2 观察组
瑞舒伐他汀该片(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5 mg)每日1次,睡前口服。
两组均服药1月为一个治疗疗程,停药1月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1.5 疗效标准[3]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显效:血清总胆固醇(TC)降低大于等于20%,甘油三酯(TG)降低大于等于4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大于等于0.26 mmol/L;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体征明显改善。有效:TC降低10%~20%,TG降低20%~40%,HDL-C升高小于0.26 mmolL;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体征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体征无改善;各项血脂功能指标均无明显改善。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有效例数/例数。
2 结 果
观察组显效、有效、无效人数分别为21、9、13人,总有效率为69.77%,而治疗组分别为36、2、5人,总有效率为88.37%。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HDL-C分别为(5.78±0.32)、(1.29±1.56)、(3.08±1.22)、(1.86±0.06)、而治療组为(5.71±1.05)、(1.70±0.23)、(2.26±1.23)、(1.26±0.32)。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弱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2条:发汗已,脉浮数烦躁者,五苓散主之。73条:伤寒,汗出而渴着,五苓散主之。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由上可知,“五苓散”的用药指征为:消渴、小便不利。是经方中一剂“水液调节剂”,能够使水液通过正常的途径代谢,调整人体正常的水液分布。高脂血症中医认为是属于“痰饮”范畴,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水液代谢不畅,凝津成痰,痰饮作为人体的病理产物,进一步阻碍人体的阳气运行,进而耗伤阳气,从而不能推动津液的运行,凝而成痰。故而形成恶性循环,故出现疾病迁延难愈。笔者通过以五苓散为主方,通过体制辨证,合用小柴胡汤、黄芪建中汤、芍药甘草汤、当归芍药散等
临床取得良好的疗效,治疗组明显由于观察组。
参考文献
[1] 杜 鹏.试论中医中药治疗高脂血症[J].中医临床研究,2012,02(10):47-4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5.
[3] 李 强,郭会军,蒋自强,等.中医辨证治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后高脂血症50例[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03(07):1973-1975.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