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蜀云
[摘要] 目的 探讨腮腺肿瘤术后口腔修复膜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腮腺肿瘤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应用口腔修复膜预防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对照组常规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主观评价发生率2.4%、客观评价发生率4.8%,均低于对照组的19.1%、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觀察组术后暂时性面瘫发生率14.3%、涎瘘发生率7.1%、复发率2.4%,与对照组的16.7%、4.8%、4.8%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腮腺肿瘤术中应用口腔修复膜后,可将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降低,改善患者预后,提升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口腔修复膜;腮腺肿瘤;味觉出汗综合征;预防
[中图分类号] R7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8)01(a)-0090-03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Oral Repair Membrane on the Postoperative Taste Sweating Syndrome of Parotid Gland Tumors
GOU Shu-yun
Nanchu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8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parotid tumor postoperative oral repair membrane to prevent taste sweating syndrome. Methods 84 patients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December 2016 for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parotid tumors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applied of prosthodontics membrane to prevent postoperative taste sweating syndrome and control group adopt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postoper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rate of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postoperative taste sweating syndro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4 % and the objective evaluation rate was 4.8 %, which was lower than 19.1% and 23.8%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incidence of temporary postoperative paresi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4.3%, the incidence of saliva fistula was 7.1%,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2.4%,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of 16.7%, 4.8% and 4.8%, with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oral biofilm in parotidectomy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gustatory sweating syndrome to reduce the rate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hich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Oral repair membrane; Parotid tumor; Gustatory sweating syndrome; Prevention
腮腺肿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治疗时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方法,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较高,其中最易发生的为味觉出汗综合征,多发于术后3~5个月,发病后,如闻到刺激气味,会影响术区皮肤,引发出汗、潮红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临床非常重视腮腺肿瘤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工作,研究指出,术中植入口腔修复膜具有预防该并发症的作用。因此,该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腮腺肿瘤患者84例,治疗时即应用口腔修复膜预防,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行手术治疗的腮腺肿瘤患者84例,男45例,女39例;年龄27~63岁,平均(42.8±2.7)岁;手术方式:浅叶切除39例,部分切除33例,全叶切除12例;肿瘤病理类型:混合瘤50例,腺淋巴瘤27例,血管瘤3例,肌上皮瘤2例,基底细胞腺瘤1例,乳头状囊腺瘤1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腮腺肿瘤诊断标准;②患者均自愿接受手术治疗;③对该研究知情同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观察组应用口腔修复膜,对照组不应用,具体方法如下:根据常规划线,将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逐层切开,翻瓣于腮腺筋膜下进行,术中,面神经予以保留,以患者具体情况为依据,选择并实施具体的手术;观察组患者肿瘤及腮腺切除后,参照手术创面面积,选择相应规格的口腔修复膜(海奥,规格3 cm×4 cm、4 cm×6 cm、6 cm×8 cm、5 cm×5 cm),水化处理后,修整边缘,使边缘整齐,随后于手术创面上植入口腔修复膜,保证UP面面向创面,原则上,手术创面区域应被口腔修复膜充分覆盖,植入效果满意后,固定缝合边缘,橡皮引流条常规放置,1根即可,最后复位缝合皮瓣,加压包扎;对照组手术常规进行,术中并不植入口腔修复膜。
1.3 观察指标
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发生情况[1]:①主观评价:由医护人员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相关症状表现,如进食时术区皮肤出汗,若存在,判定存在味觉出汗综合征;②客观评价:检测方法为碘-淀粉实验,于200 mL无水酒精中加入蓖麻油20 g、碘3 g,制成涂布碘溶液,于手术区域皮肤、对侧相同部位皮肤涂抹,3 min左右即可干燥,再将少许干淀粉撒在上面,之后给予患者维生素C 0.3 g,嘱咐患者嚼服,等待3 min,密切观察局部皮肤反应,若淀粉变为蓝紫色,判定患者并发味觉出汗综合征,若淀粉未变色,判定无此并发症发生。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暂时性面瘫、涎瘘、复发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表示方式为数(n)和率(%),组间比较利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比较
術后,观察组患者味觉出汗综合征主观评价发生率、客观评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术后暂时性面瘫、涎瘘、复发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42例患者中,6例发生术后暂时性面瘫,发生率14.3%;3例发生涎瘘,发生率7.1%;1例复发,发生率2.4%。对照组42例患者中,7例发生术后暂时性面瘫,发生率16.7%;2例发生涎瘘,发生率4.8%;2例复发,发生率4.8%。观察组患者术后暂时性面瘫、涎瘘、复发发生率均与对照组相近,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8,0.563,0.467,P>0.05)。
3 讨论
味觉出汗综合征,也称之为耳颞神经综合征、Baylanger味觉性出汗等,属于腮腺肿瘤术后较易发生的并发症,多发于术后3~5个月,酸性食物等味觉刺激舌前2/3处后,导致术侧耳前部、颞部、颊部皮肤血管出现扩张发热、出汗等症状,偶有疼痛。目前,神经迷走学说为公认的引发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原因,术中,腮腺区副交感神经纤维及分布、血管汗腺表面交感神经纤维被切断,术后神经断端生长出现错位引发[2]。关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病率,并未形成统一的意见,由2%到100%不等,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为缺乏统一的判断标准,通常根据患者主观描述判断,客观性较差,而且患者症状较轻时极易漏诊。临床诊断过程中,可综合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的结果,以提升判断的准确性,及时的发现味觉综合征,给予患者相应处理,改善预后情况[3]。
多数情况下,味觉出汗综合征导致的后果并不严重,但会极大的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降低生活质量。对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治疗,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从未间断,也尝试了大量的治疗方法,如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等,均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却也存在相应的缺陷[4]。保守治疗中,即可采用局部涂抹0.5%阿托品乳剂方法,也可采用局部注射肉毒素或无水酒精方法,短时间内效果较好,但无恒定效果;少数患者伴有严重症状时,可给予手术治疗,术式为耳颞神经撕脱术,或鼓索神经切除术,不过手术复杂性高,存在严重并发症,因此应用极少[5]。随着医学观念的转变,临床中以预防为主,通过相应预防措施的应用,尽量避免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当前,常用的预防方法包含应用阔筋膜瓣、颞筋膜瓣、胸锁乳突肌瓣,术中将腮腺咬肌筋膜保留等,尽管具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但均存在一定的不足,而且会使手术时间延长,加大创伤,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患者接受程度较低,限制这些预防方法的应用[6]。
近年来,口腔组织缺损修复等领域中广泛的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强的愈合能力,具有良好的软组织修复效果,减少瘢痕形成,提升愈后的美观度。口腔修复膜属于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应用于腮腺肿瘤切除术中后,于肌皮瓣、腮腺术后创面间植入口腔膜修复,利用其结构特点,并通过其组织屏障作用的发挥,能够长期的存留在宿主体内,最终,宿主体内正常组织吸收改建口腔修复膜,改建后,口腔修复膜可适应移植部位的功能,促进新的腮腺咬肌筋膜构建,防止错位愈合状况的发生,避免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7]。研究显示,利用口腔修复膜预防时,可明显降低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主观评价方法的发生率为1.8%左右,客观评价方法的发生率为3.4%左右[8]。该研究观察组采取此方法预防后,主观评价发生率2.4%,客观评价发生率4.8%,一致于前人的研究结果。
另外,腮腺肿瘤切除术中应用口腔修复膜时,手术切口无需新增,创面也不需要扩大,简单易行,而且不会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提高患者对此种预防方法的接受程度[9]。该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切除治疗,对照组患者手术常规进行,而观察组术中应用口腔修复膜,术后随访结果显示,无论是主观评价结果,或是客观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短暂性面瘫、涎瘘发生率,复发率均与对照组相近,未出现明显增加,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应用手术方式治疗腮腺肿瘤患者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广泛的推广于临床当中。
[参考文献]
[1] 尹颂豪,王栋,谢锐,等.观察腮腺良性肿瘤术中采用口腔修复膜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22):83-85.
[2] 罗智宇,谭小尧,张兴安,等.口腔生物膜预防腮腺肿瘤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9):1863.
[3] 金鑫,徐文华,陈新,等.海奥口腔修复膜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3(7):1128-1129.
[4] 李华,韦良宗.保留腮腺咬肌筋膜联合口腔修复膜植入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J].海南医学,2013(13):1935-1936.
[5] 段文锴,陈峻岭,王艳华.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预防腮腺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J].中国美容医学,2016,14(2):27-29.
[6] 常红光,胡温庭,李效斐,等.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研究[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4,26(3):199-201.
[7] 王文锋,郑东昕,黄欣,等.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膜预防Frey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4,18(1):60-62.
[8] 朱守莉,马新亮,韩立显,等.胸锁乳突肌瓣联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J].广东牙病防治,2014,21(7):355-358.
[9] 霍广义.口腔修复膜对腮腺多形性腺瘤术中味觉出汗综合征的预防[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8):98-99.
(收稿日期:2017-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