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3221”党员干部联系制度

2018-03-31 08:08张翔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2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育人习近平

张翔

【摘 要】 文章阐述了“3221”党员干部联系制度的生成逻辑,叙述了该项制度的价值追求,探索“3221”党员干部联系制度实现路径:通过“坚持立德树人,不断优化育人生态环境”;“树立“大思政”思维,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加强高校党员队伍建设,有效拓宽党建载体”;“繁荣高校党建文化、提升高校基层党建活力”。

【关键词】 “3221”党员干部联系制度;生成逻辑;价值追求;实践之道

一、“3221”党员干部联系制度的生成逻辑

“3221”党员干部联系制度,即高等院校在新时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两学一做”活动过程中,所开展的党员干部深入学生寝室、联系学生、服务学生的制度。其中校级领导实行“三联系”:每位校级领导负责联系一个二级学院、联系一个班级、联系一个学生寝室;各部门中层干部实行“二联系”:每一位部门中层干部负责联系一个学生社团、联系一个学生寝室;二级学院领导实行“二联系”:每一位二级学院领导负责联系一个班级、联系一个学生寝室。教职工党员实行“一联系”:每一位教职工党员联系一个学生寝室。[1]

1、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亟待加强是“3221”党员干部联系制度的应然逻辑

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建,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中深刻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2]与此同时,中央对中管高校进行专项巡视后,也深刻反映:“长期以来,中管高校党的组织处于监督的边缘,上级管得少,地方管不了,自我监督又乏力,造成了部分高校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过度强调特殊性,视党规党纪为摆设,使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成为薄弱环节。”[3] 因此,在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当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亟待加强。

2、创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是“3221”党员干部联系制度的实然逻辑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4] 而过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95后”大学生为代表的教育客體的需求。面对深刻的变化,改变传统思政教育工作模式的“封闭”为“开放”,“单向”为“立体”,通过发挥党员的先锋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学生寝室、把对学生的关爱和帮助融入到日常联系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交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直面关切、增强时效,实现现代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创新的迫切任务。

二、“3221”党员干部联系制度的价值追求

1、通过“3221”党员干部联系制度,来增强党员干部“立德树人”的责任感,优化师生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5] 实施联系制度,就是要从基层,从学生最关心的事情上来践行“立德树人”理念。联系过程中,通过院领导亲自深入二级学院了解基本情况,帮助指导二级学院落实学校中心工作。中层干部则深入班级社团,积极参加班级、社团活动,帮助班级创建良好学风和文明班风,帮助联系社团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计划,指导社团开展活动。全体党员干部则主动深入学生寝室,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找学生谈心谈话、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进一步得到优化。

2、通过“3221”党员干部联系制度,来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

学生寝室是一个知识密集、思想敏锐的区域,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交流、成长的重要场所,并逐渐成为高校课堂之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6]只有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实施联系制度,来加深学校对学生在生活、学习、心理方面情况的掌握,能够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运用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感知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善于把大道理包装成‘小清新、把真善美渗透到家常话,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穿透力和感召力。”[7]通过联系制度,将所掌握的学生家庭背景、学习习惯、思想动态、心理特点等信息,转化为对学生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因素,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通过“3221”党员干部联系制度,来夯实和谐校园基础,丰富高校学生工作治理的内涵与发展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高校作为社会的子系统,其内部的问题治理也将制约“和谐校园建设”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联系过程中,对学生公寓实行党员干部网格化管理,其中包括对党员干部设岗定责明确到网格、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确定到网格、党员干部承诺服务开展到网格。在网格化的管理中,通过党员干部对所走访寝室反映出的突出问题进行系统梳理,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措施,直面矛盾和热点。同时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种疑问,进行积极反馈,消除学生和家长的误解。最大限度地化解不利于学生成长、不利于集体团结、不利于校园和谐的消极因素,不断夯实和谐校园的基础。

三、“3221”党员干部联系制度的实践之道

1、坚持立德树人,不断优化育人生态环境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既处于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必然会给当代青年在思想上带来一定的影响。坚持“立德树人”,不断优化育人生态环境便成为当务之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8]但从目前的育人生态环境来看,高校尚未形成完善的育人体系,特别是广大教师与学生工作部门或党团机构在思想教育上的信息不对称,未能形成强大的合力。[9]从学生主体层次上看,由于受到新媒体的影响,他们对以灌输为主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表现出了“不感冒”,这种双方的不对称性所造成的偏差,导致学生的理想信念有所动摇、使社会对大学生“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角色”匹配满意度有所下降。因此,在落实联系制度时,要坚持“立德树人”育人理念,积极回应大学生在社会转型和成长成才过程中的时代性困惑,营造和谐有爱的校园氛围。大力加强哲学和人文社科、心理健康、美学艺术类选修等课程的开设,不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强健体魄、审美意识,不断优化高校的育人生态环境,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

2、樹立“大思政”思维,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0]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针对这一新常态,“大思政”思维便应势而生。“大思政”思维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化和自身发展相结合,教育大学生回归社会现实、回归实践生活、回归价值理性。在“大思政”视域下落实联系制度时,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教育者在进行教育之前要充分对受教育者的自身发展状况进行详细了解和调查,从而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树立“大思政”思维,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通过走访和联系、教育与管理在校园内培育理性、平和、阳光的积极心态。在开展联系活动中,更加注重情感交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牢牢地“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不断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1]

3、加强高校党员队伍建设,有效拓宽党建载体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话从侧面也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水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直接影响。因此,着力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高校党员队伍。首先要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的建设,不仅要强化辅导员和班主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角色,还要努力提高辅导员和班主任的综合素质,使辅导员和班主任更好地胜任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艰巨任务。其次,在实践层面上深入落实联系制度,特别是要强化对“三会一课”内容的学习,教育引导全校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通过举办“党课我来讲”、开展佩戴党徽、观看升旗仪式、重温入党誓词、参观革命老区等活动,让党员更像党员,让干部更像干部,使广大党员干部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有效拓宽党建载体,使党的建设永葆生机活力。

4、繁荣高校党建文化、提升高校基层党建活力

首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党建文化建设的引领,特别是用先进思想来教育广大师生,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其次,加强高校党建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高校党建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在于对传统党建文化建设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同时将新时期的党建理论融入高校党建文化建设活动中,在这一过程中,既要保持高校党建文化的独特性,还要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等教育“立德树人”育人理念的相互促进。最后,加强高校党建文化建设与新媒体发展的良性互动。在高校党建文化建设过程中,加强对新媒体传播规律的研究和应用,积极建设各类党建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面对舆情热点,积极回应、敢于发声。在党建文化阵地建设中,坚持打造优秀校园文化品牌,通过品牌效应提升高校党建文化建设质量,发挥高校党建文化育人的良好作用,有效提升高校基层党建活力。

【参考文献】

[1] 周立耕,章加春.高职院校实施党员干部联系基层制度的实践与思考—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金田,2013(7).

[2] 习近平: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 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EB/OL].(2014-12-29)[2017-10-2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2/29/c_1113818177.htm.

[3] 巡视全覆盖—大型电视专题片《巡视利剑》第四集 [N].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7-09-12(4).

[4]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12-09(01).

[5] 传承民族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2-27(01).

[6] 童卫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研究—以教工党员联系学生寝室为例[J].学理论,2010(10).

[7] 冯丽.思政教育要善于把大道理包装成“小清新”[N].中国教育报,2017-02-22(01).

[8]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12-09(01).

[9] 苏龙,袁永友.关爱大学生态环境,优化高校育人体系[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02).

[10]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1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12-09(01).

【作者简介】

张 翔,任职于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育人习近平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同心战“疫”,市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在行动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要用好“五心”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标题党
绥棱县 “三个注重”着力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