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基于Wiki平台丝绸文化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2018-03-31 08:08江晋李洁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2期

江晋 李洁

本文系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教学、科研孵化基金项目

【摘 要】 “一帶一路”背景下,各国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增长,矛盾冲突也逐渐显现。利用Wiki技术构建丝绸文化平台,让新时代的大学生在提高语言功底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文将Wiki Web2.0的特点和在开放、共创、共享等方面的优势与学习共同体理论相结合,试图探索出一条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一带一路;Wiki平台;丝绸文化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中亚、东盟访问期间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各国间的政治、经贸、文化变得更加广泛。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除了要学好外国语言外,更应该了解外国文化,体验并熟知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的差异。Wiki技术以用户为中心,强调将用户参与和体验的理念与学习共同体的理论结合起来,以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出发点,构建丝绸文化学习共同体。

一、共同体和学习共同体

1、共同体

“共同体”(community)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1887年的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出版了名为《共同体与社会》(communityand society)一书,在书中,滕尼斯对什么是“共同体”下了定义。他用“共同体”来强调表示建立在自然情感一致基础上的、联系紧密的、排他的社会联系或共同生活方式。共同体内部成员相互之间有着共同的传统和价值观、共同的善恶观念、共同的盟友和敌人,存在着共同的意识形态。滕尼斯提出的共同体概念,成为后来诸多学科,如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的核心概念,成为现而今研究众多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基本切入点。

2、学习共同体

共同体的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就产生了“学习共同体”的理论。追根溯源,著名教育家博耶尔(Ernest L. Boyer)于1995年发表了题为《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博耶尔认为,“学习共同体是所有人因共同体的使命并朝共同的愿景一起学习的组织,共同体中的人共同分享学习的兴趣,共同寻找通向知识的旅程和理解世界运作的方式,朝着教育这一相同的目标,相互作用和共同参与”,“有效的学校教育就是将学校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与共同体的概念界定相类似,对于学习共同体的界定,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基于不同的出发点也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二、基于Wiki丝绸文化学习平台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1、Wiki平台的构建

目前市面上关于Wiki平台开发的编程语言很多,本文采用PHP语言开发Media Wiki。具体运行机制如下:

在构建平台的过程中,一方面为了保证平台的稳定性和正确性,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做到让更多的英语学习者参与其中,又能降低众多参与者参与平台词条编辑带来的风险。为达到此目的,本平台设计的关键Wiki技术有:

(1)提供沙箱测试功能。(2)为了避免平台遭到恶意破坏和提供任意两个页面版本的差异,平台通过内在的配置管理技术,保存网页每一次版本的变更。(3)平台提供页面锁定功能和IP禁止技术。(4)建立平台编辑规范和准则。

2、基于Wiki丝绸文化学习平台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现阶段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在学术领域内还尚未达成一致,研究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总的来说,大家都认同学习共同体至少由人员、载体、信息流这三个要素构成。

(1)人员是丝绸文化学习共同体的核心构成要素。“一带一路”背景下基于Wiki丝绸文化学习平台学习共同体的人员,既包括作为指导者、引领者的教师,也包括每一位参与丝绸文化知识词条共建的学生。教师根据丝绸文化知识点,在Wiki平台上给分组的学生布置共建任务,同时搭建大家均认同的共同体规范和准则,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根据自身对丝绸文化点的理解,完成丝绸文化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指导者、监管者和最后的评价者,学习共同体中的学生是参与者、词条编纂者、创建者、最终结果的相互评价者。

(2)Wiki丝绸文化学习平台是英语文化学习共同体的技术支撑要素,是共同体发展的平台。在构建“一带一路”背景下Wiki平台的时候,我们看重的是Wiki本身Web2.0的特点和Wiki开放、共享、共创等方面的优势。

Wiki本质上是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系统。在Wiki平台上,访问者可以对网页上的任何词条进行浏览、编纂、修改、完善、甚至删除或构建属于自己的全新的页面。Wiki平台不同于以往只能浏览或简单评价的任何学习网页,平台访问者同也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他们因教师布置的丝绸文化任务或共同的兴趣爱好集中在了一起,每位学习者都是公平的,大家尽自己的所能为知识的共建献计献策,在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的参与是积极主动的。

(3)“一带一路”丝绸文化信息流是学习共同体的必备要素。学习共同体的信息流既包括整个丝绸文化Wiki平台上的学习资源,也包括平台上教师和学生所有参与的共建活动,如:围绕丝绸文化所构建的众多的文化词条;学习共同体成员对Wiki平台上丝绸文化词条的浏览、修改、编纂、完善甚至删除;教师以监督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对成员更新、编辑网页过程进行评估和管理都属于信息流的一部分。

三、结语

本文从学习共同体构成三要素的角度,论述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基于Wiki平台丝绸文化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问题。利用Wiki作为Web2.0的代表所特有的开放、共创、共享等方面的优势与学习共同体理论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开拓学生跨文化视野,提高丝绸文化知识积累的主动学习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Boyer,E. The basic school: A community for Learning [M]. Princeton,NJ: The 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1995.

[2] 江晋,赵旭.基于Wiki技术的英语文化虚拟学习探析[J].新西部, 2014.8.

[3] 刘翃.Wiki 技术在网络英语教学研究上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09.1.

[4] 阮显政.浅议学习共同体的概念、特征及意义[J]. 高教学刊, 2017.5.

[5] 钟志贤.知识建构、学习共同体与互动概念的理解[J]. 电化教育,2005.11.

【作者简介】

江 晋(1980.11-),西安人,硕士,西安工程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语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