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来刘曼卿研究综述

2018-03-31 20:53:22任衍枭康欣平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汉藏回族民国

任衍枭 康欣平

研究刘曼卿对于研究近代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以及中央对藏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学界一些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这些成果主要体现在对刘曼卿的族属、刘曼卿赴藏及其著作等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本文梳理与评价前人研究成果,并对今后有关刘曼卿研究做出展望。

一、刘曼卿的族属研究

关于刘曼卿的族属问题,一些学者进行了研究并持有不同的看法。沈国凡《民国女特使刘曼卿不畏艰险万里赴藏》[1]、白雪曼《民国时期西藏女杰刘曼卿研究》[2]认为刘曼卿母亲是藏族人,父亲为汉族,刘曼卿为汉藏人。樊前锋《真实刘曼卿》[3]、罗绍明《民国回族女杰刘曼卿与西藏》[4]认为刘曼卿母亲为藏族人,父亲为回族人。丁小文《民国藏地“女钦差”刘曼卿传》[5],明确提出刘曼卿的父亲为回族与汉族的后裔,母亲为藏族人,刘曼卿为名副其实的“藏回”人。此外,周传斌《刘曼卿——民国时期的西藏回族女杰》[6]对刘曼卿的族属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他指出刘曼卿的族籍是回族是无疑的。其依据在于黄警顽在为刘曼卿《康藏轺征》所写的序中所提到的:刘曼卿“笃信天方教真理,而先世原为汉籍”[7]。“天方教”即为“伊斯兰教”,拉萨穆斯林的来源之一便是内地回族系统即拉萨大清真寺,刘曼卿一家便是这一带的教民,这说明刘曼卿的先世是内地的回族。当然作者在文中提醒到,民国时期更多的使用“回教徒”而非“回族”一词;回族一般实行族内婚和“只进不出”的族外婚;西藏穆斯林文化具有双重性,这篇文章不仅就刘曼卿的族属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还对回族的一些相关问题做出了详细解释,内容丰富详实。刘曼卿不远万里赴藏,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她的族属、身份分不开。

二、刘曼卿赴藏原因、过程分析

(一)刘曼卿赴藏原因

刘曼卿入藏为缓和汉藏民族关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民国成立后,奉行孙中山“五族共和”以及“三民主义”的政策,同时恰值西藏与中央政府关系较为疏远、且英人教唆、挑拨汉藏关系之时,国民政府有意遣使入藏,力图改善、恢复汉藏之间的民族关系。藏回刘曼卿女士因通汉藏双语,成为赴藏的不二人选。所以说刘曼卿入藏是必然的,是当时中国社会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无论从其自身条件来说,还是从国家境遇来说,她都是赴藏宣传中央政策的不二人选。

康欣平、王娜娜《在国家与桑梓之间:刘曼卿进藏期间的心态分析》[8]认为刘曼卿入藏的动机一方面在于其桑梓观念,另一方面是为了报答蒙政府的知遇之恩。罗绍明《民国回族女杰刘曼卿与西藏》[4]也提出刘曼卿入藏是因为其桑梓观,是为了沟通内地与西藏,同时警醒漠视边疆的人,引起他们的注意。

张皓《刘曼卿在西藏与中央政府之间正常关系恢复中的地位和作用》[9]明确提出刘曼卿是沟通汉藏的最合适的人选,首先刘曼卿具有地道的拉萨口音,且曾就读于通州女子师范学校,文化水平较高;其次刘曼卿立志为西藏服务,在道济医院学护士也是因为西藏的需要;最后,刘曼卿在西康有一定的社会关系,如其外祖母居住于此,其父亲刘华轩曾先后任最后一任驻藏大臣、九世班禅的秘书,其姑母阿加曲珍在达赖出逃时曾给予过其经济帮助。刘曼卿还通过分析英国涉藏、侵藏的恶劣形式,说明赴藏的必要性及紧迫性。由此,作者认为刘曼卿赴藏对打破康藏不和内地交通的局面以及促进西藏与中央关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运用大量史料来介绍刘曼卿入藏时的国内外背景,较之前很多学者的平铺直叙来说更为详实、深入。

白雪曼《近代民国女杰刘曼卿及其赴藏沟通民国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关系的历史背景》[10]就刘曼卿入藏的历史背景、原因进行了研究。历史背景方面:首先是近代西藏地方政府与民国中央政府关系。近代英国发动了两次侵藏战争,以及清朝错误的治藏政策和十三世达赖喇嘛的两次出逃,对汉藏关系产生了严重影响,民国政府成立后力图改善汉藏关系,为刘曼卿入藏奠定了基础。其次十三世达赖喇嘛并未中断与中央政府的联系。同时,杨芬与姚锡光、朱绣与李仲莲入藏面见了十三世达赖喇嘛,取得了成功,在一系列努力后,1924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开始倾向国民政府。这都为刘曼卿入藏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原因方面,作者认为刘曼卿的性格以及康藏局势的不稳定是促使其赴藏的直接原因。刘曼卿作为西藏人始终牵挂着故乡。时局的需要和刘曼卿的性格促使其赴藏,其目的是联系内地与西藏的关系。

(二)刘曼卿赴藏过程

刘曼卿于1906年生于拉萨,1911年迁居印度,1918年回到北平,并就读于北平第一小学,之后考入通州女子师范学校,19岁那年在父母安排下结婚,但因种种原因不久便离婚。毕业后于道济医院做护士。1929年7月25日刘曼卿带着国民政府的期盼从南京出发前往西藏,1930年2月1日抵达拉萨,介绍了自己的使命,1930年7月25日带着西藏人民的期盼,历时四个月回到上海。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刘曼卿生平最大的贡献在于不远万里赴藏,密切了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关系。

近年来,一些学者对刘曼卿入藏的过程进行了简要的梳理、阐述。当然,由于刘曼卿先后多次入藏,故学者们在叙述时侧重点有所不同。刘曼卿女士先后两次入藏(亦有学者认为是三次,但是多数学者认为1932年因川藏战争刘曼卿未能入藏,所以是两次),产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她第一次进藏,因此,很多学者着重介绍了其第一次进藏的经过与结果。如:沈国凡的《民国女特使刘曼卿不畏艰险万里赴藏》[1]以叙事方式,详细介绍了刘曼卿第一次赴藏的起因、经过、结果。刘曼卿在赴藏途中多次遇险,曲折离奇,为沟通汉藏做了很多努力。王存福《出使西藏的国民政府女特使刘曼卿》[11]亦是如此。还有一些学者介绍了刘曼卿第一次使藏归来后的事宜以及第二次赴藏,如:田文《国民政府女官刘曼卿单骑赴藏》[12]、樊前锋《真实刘曼卿》[3]除了对刘曼卿生平进行梳理阐述外,还对刘曼卿西藏归来后的事宜进行了简要叙述。一方面是对刘曼卿著作的介绍。另一方面是对冯云仙的介绍。再如曹必宏的《康藏轺征——刘曼卿的两次西藏之行》[13],1931年刘曼卿与一些有志之士成立了中国边疆学会;“九一八事变”后成立了康藏旅京同乡抗日救国会,并于第二年代表西藏参加了由国民政府主持召开的“国难会议”。为了向西藏地方宣传抗日,她与同道者于1938年10月分两路再次启程前往西藏,分别于次年一月底二月初抵达拉萨,1939年6月7日离藏。刘曼卿一行对藏宣传抗日活动,使得藏族同胞对于抗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得到了西藏各界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罗绍明《民国回族女杰刘曼卿与西藏》[4]介绍了刘曼卿的成长经历及赴藏事迹,但在介绍刘曼卿赴藏时更为详细,涉及到很多细节。如举例说明刘曼卿运用政治及宗教力量加强西藏上层对中华民国的认同。同时文章指出刘曼卿第一次入藏在相当程度上改善了中央与西藏的关系,之后于1938年底自重庆出发赴藏宣传抗日,并对刘曼卿赴藏宣传抗日做了详细说明,此外,对时人对刘曼卿的看法亦简要提及。伍立杨《刘曼卿:山川与岁月的惊叹》[14]中认为刘曼卿使藏是奇人奇事,介绍了刘曼卿两次使藏概况。

三、有关刘曼卿赴藏的历史作用及评价

刘曼卿不畏艰险、万里赴藏,为汉藏关系的恢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张皓《刘曼卿在西藏与中央政府之间正常关系恢复中的地位和作用》[9]一文中认为多数学者对于刘曼卿赴藏精神、生平、著述等的研究不足以反映她的地位与作用,对于英国涉藏也缺乏分析,因此从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作者认为刘曼卿在西藏地方与中央正常关系恢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就国民政府成立之初西藏问题的情况来说,她是入藏沟通意见的最合适的人选。她不畏艰险,取道康藏,打破了1911年以来康藏交通断绝的历史。张皓运用了大量史料,言语间体现了作者对刘曼卿贡献的肯定。许晓明称其为睿智的边政工作者;樊前锋《真实刘曼卿》[3]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刘曼卿的赞许,同时作者通过记叙刘曼卿好友冯云仙的回忆,从侧面反映了刘曼卿对于康藏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沈瑾《藏回刘曼卿的历史价值——读<民国藏地“女钦差”刘曼卿传>》[15]认为“作为一位具有英雄侠胆气质的女性,刘曼卿为国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关系的重新恢复,促使西藏地方政府早日放弃所谓的‘西姆拉模式’立下了汗马功劳”,促进了民族团结,是民国式的张骞。

尽管当时孙科、戴传贤、黄警顽、蒋唯心等对刘曼卿赞誉有加,各报刊亦纷纷发刊宣传刘曼卿入藏的壮举,但是由于立场和角度的不同,亦有人对刘曼卿的举动评价不是太高。叶小琴《论吴忠信对刘曼卿使藏的评价及其缘由》[16]中认为吴忠信对刘曼卿使藏的评价不太高。吴忠信指出戴传贤为刘曼卿《康藏轺征》[7]所作的序文存在问题,称刘曼卿为“浪漫女士”。作者认为吴忠信对刘曼卿使藏评价不太高的原因一方面是吴忠信思想传统,另一方面是吴忠信为借此表达对戴传贤的不满。叶小琴的这篇文章立场、角度较为新颖,能够从不同历史人物的立场出发来研究不同人物对刘曼卿的历史地位的评价,使得刘曼卿研究更加全面。

四、刘曼卿赴藏心态及其他研究

对刘曼卿赴藏的研究,除了上述研究外,很多学者将视角放到了更为细微的方面。如:刘曼卿的心态问题、交友以及著作问题等方面的探讨。这些研究使得刘曼卿女士的形象更为立体。

首先是关于刘曼卿入藏时的心态研究。康欣平、王娜娜对刘曼卿进藏动机、对当时西藏社会的心态、以及进藏期间心态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刘曼卿进藏的动机有三,其一:“自己‘既为西藏之一份子,不无桑梓关(观)念’她承认自己入藏动机中包含有‘桑梓观念’”[8]。其二是对蒙政府知遇之恩的质朴情感,对三民主义的信仰。其三是为了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其实,刘曼卿赴藏的动机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她积极联系汉藏的心态。

此外,作者对刘曼卿对当时西藏社会之心态、刘曼卿进藏期间的心态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一方面,对于刘曼卿对于当时西藏社会的心态的研究集中于对西藏宗教、社会现状、风俗习惯等方面。首先对于藏传佛教,刘曼卿一方面不否认其价值,另一方面“对由宗教引发的盲目崇拜、迷信等社会问题,持怀疑、不赞成甚至批判的心态”,刘曼卿主张中央能够尊重藏族信奉佛教的传统,可以看出其对藏传佛教价值的肯定,而作者将加本太太与刘曼卿礼佛时的神态举止进行对比,反衬出刘曼卿对于这一宗教仪式的怀疑、反对。对于西藏社会现状,刘曼卿不满苛政,同情苦难的人民。对于西藏风俗落后之处表示抵触和批评。另一方面,刘曼卿进藏期间表现出的同情、怀疑、批判、平等、包容等心态与其所受到的汉藏传统文化、五四精神、三民主义、宗教信仰的影响密不可分。康欣平、王娜娜首次对刘曼卿入藏时的心态进行了详细探讨,是学界对于刘曼卿研究的一个创新与突破。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并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康欣平、王娜娜研究刘曼卿的心态,有助于我们对刘曼卿思想的了解,从而理解刘曼卿的行为。

后人对于刘曼卿的研究大多是建立在刘曼卿的著作之上的,由此,不乏学者对其著作进行评析与整理,以便后人更好的研究。刘曼卿赴藏归来后,完成了《西藏游记》《边疆教育》《康藏轺征》《西藏纪行》等的写作,内容丰富,涉及教育、历史、风俗、地理等方方面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学者们对这些著作进行了评价。周传斌《刘曼卿——民国时期的西藏回族女杰》[6]认为《康藏轺征》最为珍贵之处在于他对回族和伊斯兰教的记载。该书对于康定回族、昌都回族、拉萨回族的记载,对于我们研究藏区回族弥足珍贵。而《边疆教育》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作者对《边疆教育》的内容结构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该书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现实性,是中国民族教育学最早发轫之一;樊前锋提到刘曼卿从西藏归来后写成了《康藏轺征》《边疆教育》等书。其中刘曼卿在《康藏轺征》中“记载了自己在西藏的所见所闻,描述了藏族、回族等不同少数民族的社会现状,为国民政府治理西康、西藏边疆地区,提供了一部可资借鉴的参考书”[3]。《边疆教育》一书中刘曼卿针对边疆教育问题提出来自己的见解;伍立杨着重介绍了刘曼卿所著《康藏轺征》,提出“较之古人以日记方式记述途中见闻方式,刘曼卿则将日记统筹处理,扩写成以小标题区分统揽的文章组合……无一字空谈”[14],可见对其评价之高。

此外,一些学者对刘曼卿著述进行了整理。韦素芬对《西藏纪行》进行了整理,整理后的《西藏纪行》[17]分六期先后发表在《西藏民族学院学报》上。《西藏纪行》是刘曼卿第二次进藏所著,对于研究抗日战争时期藏民所做的历史贡献及康藏风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之后,康欣平对《西藏游记》进行了整理,其内容可与《康藏轺征》相印证,史料价值不容小觑。此外丁小文教授依据《康藏轺征》等写成了《民国藏地“女钦差”刘曼卿传》。该传记“公开了许多刘曼卿婚姻、教育、身世及抗日战争时期的活动等方面的研究史料及照片且加以研究”[5],同时将刘曼卿女士生平事迹、著作文献、相关报道一一列表,为我们研究刘曼卿提供了极大地便利。沈瑾《藏回刘曼卿的历史价值——读<民国藏地“女钦差”刘曼卿传>》便是通过阅读丁小文教授该书所描绘的精彩故事,来体会刘曼卿的历史价值,她称该书“是一本全新审读汉藏、汉回民族团结的人物传记”[15]。

最后是对刘曼卿的交友研究。对于刘曼卿好友冯云仙虽然多有涉及,但多是一笔带过。樊前锋除了对刘曼卿成长、婚姻与爱情、赴藏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外,还对刘曼卿与好友冯云仙进行了介绍。刘曼卿与冯云仙时常讨论如何建设新西藏,同时他们也是当时中国妇女界的领袖。他们为战时中国、边疆问题的解决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刘曼卿去世后,冯云仙的多处感言以及发表在《妇女月刊》上纪念刘曼卿的文章,更加加深了后人对刘曼卿的了解,使其形象更加鲜活。

五、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近年来学界对于刘曼卿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主要集中在刘曼卿生平经历以及赴藏问题的研究上,将刘曼卿的形象更加清晰明了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为世人了解当时的汉藏情形做出了贡献。同时对于刘曼卿女士赴藏归来后的一些事迹、著述进行了研究。

但是,已有的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现有的对于刘曼卿的研究多采用平铺直叙的叙事方法,将刘曼卿的一生按照时间的顺序娓娓道来,研究角度缺乏创新。因此,像张皓、康欣平等学者就刘曼卿对待英国涉藏的处理、入藏心态等专题性的、具体方面的研究便显得难能可贵。此外,学者们研究时采用的史料,大多集中在《康藏轺征》《蒙藏委员会档案》等上,应该注意更多史料的搜集与应用。最后,尽管学界对刘曼卿著述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但是关于《边疆教育》的专门性文章屈指可数。《边疆教育》作为中国民族教育的发轫之一,其中先进的观点对于当时甚至现在的教育事业有着重要影响,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多加完善。

[1]沈国凡. 民国女特使刘曼卿不畏艰险万里赴藏[J].文史春秋,2007年第2期

[2]白雪曼. 民国时期西藏女杰刘曼卿研究[D].西藏大学,2015年

[3]樊前锋.真实刘曼卿[J].回族文学,2012年第4期

[4]罗绍明. 民国回族女杰刘曼卿与西藏[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

[5]丁小文.民国藏地“女钦差”刘曼卿传[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3年

[6]周传斌. 刘曼卿——民国时期的西藏回族女杰[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7]刘曼卿.康藏轺征[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

[8] 康欣平,王娜娜. 在国家与桑梓之间:刘曼卿进藏期间的心态分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9]张皓. 刘曼卿在西藏与中央政府之间正常关系恢复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

[10] 白雪曼. 近代民国女杰刘曼卿及其赴藏沟通民国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关系的历史背景[J]. 科技风,2014年第19期

[11]王存福. 出使西藏的国民政府女特使刘曼卿[J].四川统一战线,2008年第3期

[12] 田文. 国民政府女官刘曼卿单骑赴藏[J].炎黄春秋,2003年第3期

[13]曹必宏. 康藏轺征——刘曼卿的两次西藏之行[J].中国档案,2013年第11期

[14]伍立杨.刘曼卿: 山川与岁月的惊叹[J].环球人文地理,2016年第13期

[15]沈瑾. 藏回刘曼卿的历史价值——读<民国藏地“女钦差”刘曼卿传>[J].回族研究,2014年第2期

[16]叶小琴. 论吴忠信对刘曼卿使藏的评价及其缘由[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17]刘曼卿,韦素芬. 西藏纪行(一)——(五)[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至第6期

猜你喜欢
汉藏回族民国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电影(2018年10期)2018-10-26 01:55:26
2《步辇图》:初唐汉藏关系图录
艺术品鉴(2017年11期)2017-04-23 05:17:09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百家讲坛(2016年6期)2016-09-28 08:10:15
汉藏姐妹一家亲
民族大家庭(2016年3期)2016-03-20 14:52:24
回族文献目录工作述评
回族族称起源新辨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传记文学(2014年8期)2014-03-11 20:16:56
午社“四声之争”与民国词体观的再认识
古代汉藏文化交流研究成果(1979-2011)述评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