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2018-03-31 20:30郭霄凤张国民
三晋基层治理 2018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实效性教学内容

郭霄凤 张国民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0)

(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0)

在新的历史时期,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的形势,把握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引导青年大学生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正确地认识到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务必进一步加强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其中特别重要与关键的是,必须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命线与根本目标所在。对此,谈几点思考。

一、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目的与重要内容,就是要把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势与任务及时地告诉学生,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武装学生,就是要结合现实的实际,开展有效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显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教育内容紧跟形势,而且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关注点与兴奋点,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非常强的时效性。只有具有充分的时效性,才能保证其良好的实效性。如果其课程教学内容老生常谈,毫无新意,甚至陈旧过时,就谈不到其教学的时效性,也就没有其教学的实效性。总而言之,新时期、新形势发展的需求,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必须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之路,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为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地更新、改进、充实。尤其是当前,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最重要的内容来全面更新其教学内容,积极推进十八大以及二、三、四中全会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有效实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及时调整、充实课堂有关十八大报告的内容,确定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重点,确保十八大提出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能确切地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还要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上下功夫,在反应时代发展的热点上下功夫,使大学生不仅能够及时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党的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而且能够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要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全面反映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基本经验,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进展。”[1]这即是其最大的时效性与实效性。

二、适时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所谓创新教学方法,就是根据当前社会形势不断发展和当代大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学具体内容,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的方式与方法。

其一,科学设计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信息的的表达者,又是信息的加工者,处理者,居于主导地位,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在选择好教学资源后,首先要对这些资源进行精心策划,灵活运用,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师应既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选择合适的案例,又要通过信息技术选择性地将最新的信息和国外的一些相关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科学地设计,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课堂上,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但是,各种素材往往比较分散,这就需要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花大量时间本着“高效则用,低效就不用”的原则对教学材料进行选择和整合,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

其二,合理开展实践教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把他们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可以引导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正确认识到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认真思考问题,冷静客观看待国情,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深刻认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是增强思政课吸引力、说服力和战斗力,并转化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和行动指南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果仅限于课堂教学,那么学生就如同“井底之蛙”,毫无见识,“教师要积极鼓励和正确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社会,认识国情,广泛开展调研,参加社会实践,进而深化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2]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社会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感性认识,掌握及时信息,为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增强其教学实效性提供十分重要的基础。正如,好多高校建立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如延安革命圣地、井冈山革命圣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刘胡兰纪念馆和百团大战纪念馆等,开展实践教学合作,将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实践教学基地开展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专题教育。

其三,深入改革考核方法。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检验教师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效果,课程考核的目的主要体现在开设该课程的目的。因此,改进考试的内容和形式,改革考核办法,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我们考试的内容就应该与教育的目标相一致,要以实现教育目标为宗旨,科学地确立一套考试评价体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目标。因此,“在制定思政课考试内容时,应试考题要尽量在检验大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树立‘三观’、是否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是否具有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考虑。”[3]其次,在考试形式上做文章。考试的形式要多样化,如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论文写作、实践活动等。命题必须要科学,难易要适当,各章节内容分配合理。尽可能减少学生的死记硬背,把考试重点转移到考核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认识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上来。杜绝考前教师“划范围、圈重点”,学生考前一周“挑夜灯”突击复习的现象。最后,要转变以考试为中心的错误教育思想,应树立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的教育观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是以注重学生对思政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够自觉地运用到以实践为目的,而不是以考试为中心。

三、顺时革新教学手段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增强教学效果,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应顺时适应网络与多媒体时代,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首先要充分发挥手机功能。在大学课堂上,尤其是思政课堂上,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即“低头族”,令老师头疼、却又无奈,课堂上学生“三无一有”(无教材、无笔记、无笔,有手机)的现象,使得手机已经成为现今影响教学效果的最大问题。对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主动迎接新挑战、适应新情况、探索新方法。对手机问题要认识到,堵不如疏。要结合思政课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有效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充分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堂所讲授的内容,通过课堂上发送短信的方式参与到教学中来,每节课都会拿出一定的时间,来回答学生短信中提出的问题。在思政课教学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建立QQ群、微信群,在群里可以大胆地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老师也应及时的为学生答疑解惑。

其次要科学利用多媒体平台。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手段之一,在各大高校相当普及。多媒体教学既可以减少教师繁重的板书劳动,使得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课堂讲解和沟通上;又可以多变的字体、丰富多彩的图片及视频资料等,赋予一些较为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活力,以此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大大加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效地调动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更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根据所授课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地制作多媒体课件,要生动活泼,其内容既有知识性又有艺术性,做到人机和谐互动,使得学生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易于接受。坚决杜绝只注重多变的字体,华丽的图片,却没有实用性,与教育目标严重脱节,制作华而不实的课件。“多媒体课件制作,可以概括为三条基本原则:追求实用性、确保科学性、注重艺术性。”[4]因此,高校教师要科学利用多媒体,在教学材料的选择和整合上、教学资源的设计和运用上以及课件的使用频率上要下大功夫,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四、应时建好教学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动态性和渗透性等特征,把握这些特征,有利于我们更好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第一,坚持社会正确导向。个人的发展是离不开社会的。社会上的各种现象、各种思潮在对学生的思想形成有利影响的同时,也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不利的影响。对此,我们要通过多种教育宣传途径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弘扬社会主旋律”,净化社会舆论,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比如通过多宣传优秀的人与事,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第二,营造学校良好环境。校园环境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着直接关联性。图新高校的学校环境,一是要充分利用课堂环境,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要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营造一个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环境,要把大学生普遍关注的国内外的时事动态、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焦点问题等,及时带到课堂与学生交流、讨论,使学生在思想上得以升华,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二是要通过校园网、校报、板报、广播、宣传栏等隐性教育方式,熏陶同学们潜移默化地接受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三是要通过开辟“第二课堂”,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组织和宣传,如,组织参与宣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节目、观看纪录片和电影、开展知识竞赛、比赛、征文等各种方式。

第三,建设传媒健康环境。传媒亦即大众传播媒介,当前,主要的传媒形式有报纸、杂志、书籍、影视、广播、网络等。传媒环境是社会舆论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当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社会交流日益增多,网络不断普及,信息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传媒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日趋深远。传媒是一种具有广泛性、导向性、全面性、可证性、自由性等特点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它对家庭、学校和社区环境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在形式上要受到青年大学生的欢迎和认可。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QQ及微信平台,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园地,在线讨论有关方面的知识等。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2005-02-07.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3]陈 丽.关于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07(2).

[4]武星亮,甘 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5).

[5]胡锦涛.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 [EB/OL].人民网,2003-12-05.

猜你喜欢
理论课实效性教学内容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老少互动 提升关工委工作的实效性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