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武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1)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这一科学论断,集中解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有关高校育人的根本问题。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教育,对于维护党的意识形态安全,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然而,在世界一体化、经济的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体现在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认同的“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模糊化”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手段的“单一化”这三个方面:
(一)大学生主流价值认同的“弱化”
当前,在国际、国内双重冲击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面临着挑战。从国际方面来看,全球范围内的交往与交流日益频繁,西方敌对势力妄图利用文化渗透,推销西方价值观念和政治观点。高校一直以来都是其推销的重要目标,而青年学生一直作为侵蚀的重点对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先后出现了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西方宪政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一些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潮,这些非主流意识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从国内方面来看,我国改革已经进入到攻坚克难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结构的变动、势必导致价值目标的多元,实现方式的多样,因此,人们对公平正义等基本价值的诉求格外迫切,所以说,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多元价值取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侵蚀不容小觑。此外,贪污腐败,权力寻租、道德败坏等让人们对这些社会现象产生不满甚至是愤恨。这些社会现象直接对大学生主流价值的认同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受到相应的削弱。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模糊化”
当前,造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模糊化”主要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从高校管理层面来看,由于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视不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认识不清、定位不准,存在着不同程度地只重视专业课程,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处于边缘化与“孤岛化”。另一方面,从教师方面来看,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受到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影响,一部分教师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认识不够,他们往往强调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价值的引领,最终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发挥意识形态功能上大打折扣。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手段的“单一化”
随着多媒体、自媒体的发展,大学生可以通过多渠道、多手段获取大量的信息,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考虑现状,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心理诉求和实践准则。然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手段单一化的现象,无视学生的诉求,主要表现为“灌输式”教学与“娱乐化”教学模式。灌输式学习模式落后老套、默守陈规,讲课内容照本宣科、枯燥无趣、空洞乏味,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不能真正了解学生内心诉求,只是以完成教学工作量为目的。这样的教学模式严重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娱乐化教学模式把课堂主渠道作为娱乐的场所,教师用八卦新闻、轶闻野史代替了教材的内容,其目的迎合学生低俗的需求,缺乏正确的价值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3]可见,无论是灌输式的教学还是娱乐化的教学模式,都严重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作用。
高校不仅是“立德树人”的前沿阵地,也是意识形态异常活跃的地方,在这个主阵地上,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不去占领,非主流意识形态就会横行。这就要求高校要把意识形态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以立德树人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
(一)“立德树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具有指引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具有明确的阶级立场与价值指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向度是“立德树人”,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指明了方向。由于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的选择以及“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思想还不成熟、意志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多元化思潮、非主流价值观、多样化利益诉求的冲击。因此,要旗帜鲜明地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要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为当代大学生提供思想定力与价值引导力。所以说,立德树人为高校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根本价值导向。
(二)“立德树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具有促进作用
道德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观念的上层建筑,它从属于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的有机组成部分。道德与意识形态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意识形态决定道德,道德对意识形态具有反作用。立德树人的核心是“立德”,大学生要立的“德”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立德树人的目的就在于使大学生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当前阶段而言,立德树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因为,一方面,立德树人与意识形态在本质与目的上具有内在一致性,都是调整大学生思想观念与行为活动。另一方面,立德树人与意识形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对意识形态具有积极作用,能促进意识形态的功能发挥;相反。错误的道德观和行为对意识形态具有消极作用,能阻碍意识形态的功能发挥。可见,“立德树人”无疑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起到促进作用。
(三)“立德树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具有主导作用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尤其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前沿阵地,是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斗争激烈的场所,更是至关重要。高校思想政治教意识形态功能发挥是决定着高校“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意识形态功能,必须要坚持立德树人,强化“立德树人”理念,引领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因此,高校要利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把立德树人融入育人的全过程,使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立德树人”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问题的解决。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必须以“立德树人”为引领,遵循如下路径。
(一)培养什么样的人:树立以德为先育人理念,就是要回答的是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因为,高校不仅承担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承担思想道德的塑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4]高校增强立德树人的人理念,在育德为先的基础上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一方面要加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大学生坚定无产阶级立场与马克思主义信仰,这是共产主义崇高美德美;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个人的行为准则,也是国家和社会道德规范,要引导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范践行者,这是社会主义“大德”。由此可见,只有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质言之,只有在立德树人的引领下,才能真正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
(二)如何培养人:增强“三全”育人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要回答的就是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就是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总体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德为先,通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等途径,建构起有效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全员育人”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单打独斗”,而是所有教职员工都要主动承担育人的任务;“全程育人”是指大学生“德”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全方位育人”是指要积极开展各种校园活动,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情感的熏陶有机结合起来,激励学生、确立目标、坚定理想。由此可见,使意识形态建设贯穿高校立德树人的全过程,才能真正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
(三)为谁培养人:强化意识形态育人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要回答的是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合格建设者与可靠的接班人。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知之不多,更谈不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判断问题与处理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着力点,就是要使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入脑、入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5]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与作用,实质上就是“立德树人”,要在立德树人的引领下,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1][4][6]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05.
[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EB/OL].新华网,2016-05-18.
[5]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