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龙 ,阳国彬 ,刘松林 ,卢宏达 ,雷 章 ,余 涛 ,,孔庆志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1;2.杭州市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7;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湖北 武汉 430014)
梅国强教授是第三届国医大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为第三、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知名伤寒大家。其治学严谨,临证擅长活用经方诊疗各种疑难杂症,并拓展经方使用范围。近年来,肿瘤发病日渐增多,笔者有幸侍诊于梅师之侧,深切感悟到其运用经方治疗肿瘤之妙,现精选其治疗肿瘤病数案以共赏之。
患者龚某,男,66岁,2016年3月9日初诊,门诊号17028,右肺癌术后放化疗后2 a余。自2013年7月发现右肺癌,己做放疗4次,现症见咳嗽,咳少许白痰,咯痰不爽,胸闷,动则气喘,右侧肩胛胀痛,腹胀,食欲可,餐后胃脘不适,偶尔嗳气,大便日1次,不成形,脉弦滑数,舌质绛,苔白厚薄不均。西医诊断:肺癌放化疗后;中医诊断:肺积,痰热毒蕴、肺气上逆证。治宜清热化痰、宣肺散结为法,予小陷胸汤加味。处方:全瓜萎10 g,法半夏10 g,黄连10 g,厚朴 20 g,枳实 25 g,前胡 10 g,百部 10 g,款冬花 10 g,紫苑 10 g,桔梗 10 g,浙贝母 20 g,龙葵 15 g,白英 20 g,白花蛇舌草 30 g,半枝莲 30 g,壁虎10 g,砂仁 10 g,红景天 20 g。 14剂,水煎服,日 1剂。
2016年3月23日二诊:服药后咳嗽好转,白痰减少,气喘减轻,右侧肩胛胀痛、腹胀减轻,早醒,乏力,易疲劳,大便略改善,脉弦数,舌质绛,苔白厚中心剥脱。前方加沙参15 g,14剂,水煎服,日1剂。其后以上方略做加减,诸症减轻,病情渐稳定。
按语:患者经放化疗后肺脾受损,脾失健运,痰湿内生,郁而化热,痰热郁肺,犯于胸膈,故见咳嗽咳痰气喘、胸闷等症。痰热互结心下,发为结胸证,症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脉滑数。观其舌白苔绛底,知其痰湿化热,湿热内伏也。《伤寒论》第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此案属于非典型的小结胸病,同时兼有腹胀、胃脘不适、嗳气等症状。梅国强老师临证体悟到胃脘与胸两者皆与膈肌相毗邻,故其病机往往彼此影响,只须其中主证相同,病机大体契合,均可适当地使用小陷胸汤加减[1]。本案以小陷胸加枳实汤清热化痰,宣肺散结为主;加浙贝母、桔梗、百部、前胡、紫苑、款冬花等化痰止咳;加龙葵、白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壁虎等抗癌解毒,清热散结;加红景天补气清肺;砂仁行气和胃。诸药共奏清热化痰、宣肺散结之功。患者正气不虚,可加龙葵、白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壁虎等抗癌解毒之品;患者正气虚弱明显,可随症选用红景天、黄芪、白术、党参等扶正补虚之品。
患者胡某,男,50岁,2016年3月4日初诊,门诊号17018,食管上段鳞状细胞癌术后3 a余,放化疗后2 a余。现症见胃脘及胸骨后灼热感,咽喉不适,偶尔胃胀痛,睡眠差,大便日3~4次,不成形,肠鸣,夜尿2~3次,脉缓,舌质绛,苔黄厚。有前列腺炎病史。西医诊断:食管上段鳞状细胞癌放化疗后;中医诊断:噎膈,证属痰热结胸,胸胃同病。治以清热化痰,和胃止痛为法。拟予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加减,处方:柴胡 10 g,黄芩 10 g,法半夏 15 g,全瓜萎 10 g,黄连 10 g,枳实 25 g,吴茱萸 6 g,乌贼骨15 g,生姜 10 g,延胡索 15 g,郁金 10 g,炒川楝子10 g,片姜黄 10 g,壁虎 10 g,半枝莲 30 g,白花蛇舌草 30 g,广木香 10 g,砂仁 10 g,肉豆蔻 10 g。7剂,水煎服,日1剂。
2016年3月18日二诊:服药后胃脘及胸骨后灼热感,咽喉不适,餐后胃胀,胃不疼,偶尔反酸,睡眠不安,大便日3~4次,不成形,脉缓,舌质绛,苔黄厚。前方去生姜,加草果仁10 g,九香虫10 g。7剂,水煎服,日1剂。此后以上方略做加减,服用半年左右,诸症减轻,病情稳定。
按语:《伤寒论》有小柴胡汤和小陷胸汤,后世有人将两方加减化裁成柴胡陷胸汤(简称为柴陷汤),详见清·俞根初遗著、后世经徐荣斋整理之《重订通俗伤寒论》,最终定名为柴陷汤(谓俞氏经验方),方药如下:柴胡、姜半夏、黄芩、川黄连、栝蒌仁、枳实、桔梗、生姜汁等,属于和解开降法。本方肝、胃、心等同治,为小柴胡汤经方去人参、大枣、炙甘草合用小陷胸汤加枳实、桔梗等化裁而成。梅国强教授临证用方宗俞氏经验方,即小柴胡汤中去参、枣、草、姜,小陷胸汤中枳实常用,而桔梗一般不用,据此为规矩,临证灵活加减以成方圆。梅老师用此方所治之症则多为杂病,与俞氏不同,然基本理法则一。梅老师拓展柴胡陷胸汤的应用范围,将其广泛用于杂病,并总结出如下临床判断标准[2]:① 发热,或恶寒发热,或往来寒热,或寒热起伏不定等;② 咳嗽、胸闷、胸痛、胁痛;③ 胃脘部(或剑突左右)痞满疼痛,或兼胸胁疼痛;④少阳或阳明经脉所过之处病症。
患者付某,男,46岁,2016年8月24初诊,门诊号17519,右侧腮腺低分化腺癌1月余,化疗1次后。现症见右侧耳前至耳后肿胀,肿胀硬结无压痛,耳后皮肤发红,腰部酸痛,胃不胀不痛,纳食可,二便调,舌质暗红,苔白厚,脉弦数。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及痛风病史。西医诊断:右侧腮腺低分化腺癌T4N1M1期化疗后;中医诊断:失荣,证属风热湿毒流注面颊部,痰瘀互结。治以清热利湿解毒、和解少阳、化痰祛瘀通络,拟予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法半夏 10 g,陈皮 10 g,柴胡 10 g,黄芩 10 g,土茯苓 30 g,土大黄 20 g,土贝母 10 g,土牛膝 10 g,半枝莲30 g,白花蛇舌草 30 g,白英 20 g,龙葵 15 g,壁虎10 g,全蝎 10 g,蜈蚣 2 条,虫 10 g,丹参 30 g,金刚藤30 g,忍冬藤30 g。14剂,水煎服,日1剂。
2016年9月9日二诊:服药后右侧耳前肿硬有所减轻,肢软乏力,食欲差,无恶心呕吐,已做第2次化疗,二便正常,舌质暗红,苔白厚,脉弦数。2016年8月24日方加莱菔子10 g,鸡内金10 g,焦三仙各10 g。14剂,水煎服,日1剂。
2016年9月28日三诊:第3次化疗第3天,右侧耳前肿硬有所减轻,质地较前软,无压痛,耳后淋巴结穿刺处结痂未脱,夜间病变部位有痛感,肢软乏力,食欲好转,无恶心呕吐,二便正常,舌质暗红,苔白厚,脉弦数。2016年9月9日方加红景天20 g。14剂,水煎服,日1剂。
2016年11月4日四诊:右侧耳前肿硬有所减轻,神疲乏力,口干,耳后淋巴结穿刺处结痂未脱,二便正常,舌质暗红,苔白厚,脉弦数。按2016年9月28日方去金刚藤、忍冬藤,加藿香10 g,佩兰10 g。此后继续服用上方,病情稳定。
按语:本案用小柴胡汤加减,合用梅老临证经验方四土汤,共奏清热利湿解毒、和解少阳、化痰祛瘀通络之功效。本例患者一侧耳前至耳后肿胀,符合少阳经病变,故予以柴胡、黄芩、法半夏等,取其小柴胡汤经方之意,起到和解少阳之功效。本案加用梅国强教授经验方四土汤,本方由土贝母、土牛膝、土茯苓、土大黄等组成。方中土贝母性味苦、微寒,具有散痈毒、化脓、行滞、解疮、除风湿、利痰等功效;土牛膝性味甘寒、微毒,可泄热化痰、破血解毒、祛湿利尿;土大黄性味苦辛凉,破癖生新、清热杀虫解毒;土茯苓性味甘淡,祛湿热、补脾胃,治筋骨拘挛、疮毒。四土汤中四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利湿、祛癖化痰之功效[3]。患者腮腺癌,湿毒瘀互结,痰湿留注头面,予加二陈汤燥湿化痰;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白英、龙葵、壁虎等抗癌解毒,清热散结;加丹参活血养血;加金刚藤、忍冬藤清热解毒,祛风通络,疗痈肿疮疡、红肿热痛。此案可以作为痰湿毒瘀互结少阳经辨治之范例。
患者严某,男,66岁,2016年5月27初诊,门诊号17217,淋巴瘤3月余,化疗3次后。现症见咳嗽,干咳,纳差,口苦,乏力,神疲,右侧锁骨上淋巴结豌豆大,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弱。西医诊断:淋巴瘤化疗后;中医诊断:恶核,证属气阴两虚,燥邪伤肺。治以益气复脉,养阴润肺止咳,扶正抗癌。拟予复脉汤加减,处方:西洋参(另包)6 g,麦门冬10 g,五味子 10 g,黄芪 30 g,当归 10 g,川芎 10 g,前胡 10 g,百部 10 g,桔梗 10 g,浙贝母 20 g,白花蛇舌草 30 g,半枝莲 30 g,壁虎 10 g,龙葵 15 g,白英20 g,丹参 30 g,红景天 20 g。14 剂,水煎服,日 1 剂。
2016年6月10日二诊:服药后精神好转,食欲增加,已不咳嗽,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弱。前方加三七粉10 g。14剂,水煎服,日1剂。
2016年6月24日三诊:服药后自觉症状不明显,精神略差,纳可,二便调,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弱。按2016年5月27日方去百部、前胡,黄芪加量至50 g,加三七粉10 g。此后以上方略做加减,2016年9月30日6疗程化疗结束,继续服用上方,自觉症状不明显,病情稳定。
按语:患者经化疗后火毒之邪,耗气伤阴,阴血阳气虚弱,心肺失养,燥热内生,燥邪袭肺,肺脾受损,故见咳嗽,干咳,纳差,乏力,神疲,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弱。本案用复脉汤(即炙甘草汤)合用扶正抗癌解毒药加减,其中西洋参、麦门冬、五味子等药有“生脉散”之意,功能益气养阴复脉,生津润燥。然考其本源,历代医家公认此方源自《伤寒杂病论》中复脉汤(即炙甘草汤)。加用黄芪加强补益气阴,养心补肺之功。患者干咳,加浙贝母、桔梗、百部、前胡等化痰止咳;加龙葵、白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壁虎等抗癌解毒,清热散结;加红景天补气清肺;患者久病多瘀,舌质暗红,加当归、川芎、丹参活血养血。全方配伍严谨,主证与兼证兼顾,共奏益气复脉,养阴润肺止咳,扶正抗癌之功。
患者付某,女,40岁,2015年9月23初诊,门诊号16563,脑膜瘤术后5 a余,复发3 a。现症见头昏头痛,右眼视物模糊,耳鸣,伴有腰胀,月经周期正常,经量少,曾口服激素治疗,纳食可,二便调,舌质暗红,苔白略厚,脉弦。既往有胸腺囊肿切除、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胆囊息肉病史。西医诊断:脑膜瘤术后;中医诊断:脑瘤,证为痰气瘀互结,上犯脑窍。治以和解少阳、化痰祛瘀。拟予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 10 g,黄芩 10 g,法半夏 10 g,陈皮 10 g,茯苓30 g,枳实 20 g,当归 10 g,川芎 10 g, 虫 10 g,苏木10 g,延胡索15 g,全蝎 10 g,蜈蚣2条,壁虎10 g,半枝莲 30 g,白花蛇舌草 30 g,石上柏 20 g,黄药子10 g。14剂,水煎服,日1剂。
2015年10月7日二诊:服药后头昏头痛减轻,半月内头痛发作仅2次,右眼已经有光感,视野小,月经周期正常,经期腰痛,乳胀,纳食可,二便正常,舌质暗红,苔白厚,脉弦。2015年9月23日方加山慈菇 10 g,制三棱 10 g,制莪术 10 g。14剂,水煎服,日1剂。
2015年11月4日三诊:复查甲状腺功能正常,头昏头胀,胸闷心悸,睡眠差,精神软,乏力,纳食可,二便正常,舌质暗红,苔白厚,脉弦。2015年9月23日方加红景天20 g,天麻10 g,钩藤10 g。14剂,水煎服,日1剂。此后以上方略做加减,头痛头昏好转,精神体力改善,诸症较前减轻。
按语:本案用小柴胡汤加减为主,合用二陈汤,共奏和解少阳、化痰祛瘀之功。本例患者头痛头晕,脉弦,考虑为少阳经病变,予柴胡、黄芩、法半夏等药,取其小柴胡汤经方之意,功能和解少阳。患者脑膜瘤,湿毒瘀互结,目眩,耳鸣,舌质暗红,苔白略厚,脉弦,为少阳经病变,兼有痰气瘀互结,上犯脑窍,予以柴胡、黄芩、法半夏,取小柴胡汤之意,和解少阳。痰湿留注头面,予二陈汤燥湿化痰;当归、川芎、虫、苏木、延胡索、全蝎、蜈蚣活血通络止痛;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石上柏、壁虎等抗癌解毒,清热散结;黄药子凉血降火,消瘿解毒。复诊经期腰痛,乳胀,加用制三棱、制莪术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化积消块;加山慈菇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此后,患者再次头昏头胀,乏力,予以红景天补气清肺,加用天麻、钩藤以平肝熄风定惊。
参考文献:
[1] 梅国强.论扩大《伤寒论》方临床运用途径[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1999,4(1):42-48.
[2] 王海燕,梅国强.梅国强教授运用柴胡陷胸汤辨治经验述要[J].新中医,2012,44(12):180-181.
[3] 林伟波,林长峰,梅国强.梅国强运用四土汤治疗顽疾验案分析[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9):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