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认证服务新模式的几点思考

2018-03-31 11:02宋文甫
四川劳动保障 2018年9期
关键词:人脸识别待遇社会化

宋文甫

全面取消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着力构建“寓认证于无形”和“寓认证于服务”的认证服务新模式,这既是新时代解决社会保险领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的有力保证。

当前, 由于受信息系统支撑力不足、多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共享机制不够完善、基层认证平台下延滞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大多数地方的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尚停留在传统方式,远远滞后于便民快捷服务的形势发展需要。加快构建认证服务的新模式,必须始终扭住上述薄弱环节,着力在开展数据比对、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方法路子上狠下功夫。

突出“强化数据比对”这个核心,不断拓宽化认证于无形的新路子。

一是要牢牢把握医疗数据比对筛查这个突破口。针对当前领取社保待遇人员的年龄普遍较大、看病就医相对频繁的实际,全面打通与医保数据之间的链接通道,通过对社保领待人员住院就医的信息进行实时比对确认,有效地化资格认证于无形的数据筛查核实之中,逐步建立以信息比对方式为主的认证服务新模式。二是要大力推进实名验证场景等信息共享。借助省级一体化政务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协查认证系统多渠道获取数据信息的能力与多层次开展联网监测的能力,为推进无形认证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要扎实抓好认证结果的闭环处理。明确区分并严格落实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在无形认证中的责任,确保从认证的实施、认证结果的应用、到情况处理及反馈,形成一个封闭的责任链条,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抓好落实。

扭住“创新服务方式”这个重点,积极探索寓认证于服务的新方法。

一是要不断创新社会化服务的方法手段。注重从社保待遇领取群体不同的生活轨迹与生活习惯出发,有针对性地搞好“量身定制”服务。对居住相对集中的退休人员,要采取网格化管理的方式,本着“人员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合理划分为楼栋类、庭院类、小区类、街巷类的网格式单元,灵活采取方式面对面地进行核实。对于居住地高度分散的城居保领待人员,要在实施全年滚动认证的基础上,依托城居保协办人员和村干部将疑点信息和重点人员核实清楚。对高龄、重病、残疾等行动不便人员还要专门建立台账,定期不定期进行看望和走访,主动提供上门认证服务。二是要迅速推动社保公共服务平台下延。以建设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为契机,大力推进劳动保障经办平台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延伸,努力把认证服务推送至退休及领待人员的家门口。三是要全面优化社会化服务的推进机制。制定社会化服务的内容规范、考核标准、实施细则,采取平时考查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客观公正评价各地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情况,并较真逗硬地实施奖惩。

把握“远程自助认证”这个关键,主动适应让群众不跑路的新要求。

一方面,要加快搭建统一的“人脸识别”认证平台。按照“操作简便、高效快捷、随时可认”的标准,采取从省级层面统一开发的办法,加快搭建“人脸识别”认证新平台,优先解决好异地居住人员认证难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要探索将“人脸识别”技术加载于现有的自助缴费查询机,并加大对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投放量,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满足服务对象开展远程自助认证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地搞好其他现代技术的应用。大力引导和鼓励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广泛运用微信、QQ、支付宝、手机APP和互联网视频等技术手段探索开展形式多样的远程自助认证,想方设法保障服务对象足不出户就能完成远程自助认证。要及时制定和公布全国统一的、除“人脸识别”以外的第三方技术认证数据共享接口规范,以方便已经利用虹膜、人像、指纹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开展远程自助认证服务的地方,将认证结果数据接入部(省)级协查认证平台,最终实现认证结果全国共享、互通互认。

猜你喜欢
人脸识别待遇社会化
人脸识别 等
不讲待遇 不计得失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HAVAL F5 “帝王”般的待遇
揭开人脸识别的神秘面纱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优先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