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国家发展研究

2018-03-31 10:56张云德段宏娟
社科纵横 2018年7期
关键词:时代发展

张云德 段宏娟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这就要求国家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的满足人民各方面的需要,以期实现更高层次的可持续的发展。

一、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的理论分析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

十九大报告指出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那么到底何为新时代?我们就有必要对新时代进行一个具体的界定。同时任何一个结论的得出都必然要有其坚实的理论依据,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这一重大结论的得出也不例外,而得出该结论的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的理论。

(一)对新时代的界定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这里的新时代并不是历史学上时代划分的概念,而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角度得出的判断[2](P16),表明党和国家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时代是相对于我们以前所讲的新时期而言的,新时期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新时代和新时期都要坚持改革,但新时期的改革主要侧重点在经济领域,对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改革虽有涉及,但并不深入,而新时代所要进行的则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改革。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它表明我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阶段,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也在不断提高,国家今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十九大报告从五个方面对新时代进行了定义,报告中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1]。这五个方面主要讲了新时代的历史脉络、实践主题、人民性、民族性和世界性[2](P17),表明在新时代,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中国对自己的定位都发生了变化,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为世界作出更多贡献而奋斗的时代。

(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经典理论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矛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规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存在于任何社会形态中的根本矛盾,它们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而社会主要矛盾则是社会根本矛盾在不同社会形态和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外化形式。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3](P320)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论述了社会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之间的关系。社会根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以及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所论述的矛盾理论为我们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提供了经典的理论依据[4]。当前,中国社会居于支配地位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而在这对矛盾中,生产力又是居于主要方面的。

因此,判断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否发生转化主要看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否发生了变化。中国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发展,生产力水平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提高,原有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即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并且为了满足原有需要而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又激发了新的需要,也因许多新需要的出现,使得现有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这些新需要,这就必然地产生了新的社会主要矛盾。

二、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化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是党中央基于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实际情况而得出来的结论,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已经基本得到满足,人民的需要变得更加高层次且丰富多样,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成为新的目标,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这一现实严重制约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供给侧与需求侧发生变化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社会的供给侧与需求侧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5]。首先就供给侧来看,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经济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经济总量显著增长,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2017年我国的GDP总量是1978年的204倍。中国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一方面,社会生产力已经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愈发显著,生产力的发展使得旧有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是再提“落后的社会生产”显然就是不合实际的了。因此,供给侧存在的问题由“落后的社会生产”变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从需求侧来看,极大发展的社会生产基本上满足了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人民的需求层次变得更高并且更加多样化。一方面旧有的物质文化需要升级,就拿简单的吃饭来说,过去人们追求吃的饱,但现在追求吃的要健康有营养,对食品安全问题愈发重视;另一方面,人们又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产生了许多新的需要,如希望能够更多地参与国家公共政治事务,希望每个人能有公平发展的权利,希望能保障所有人而非特殊阶层的利益,享受更多的公平正义,希望在拥有金山银山的同时能拥有绿水青山等。这表明,当下要是继续简单地提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已经是不合实际的了,需求侧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

中国当前的发展表现出严重的不平衡不充分,这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使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大打折扣。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领域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群体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四个方面[6],而发展的不充分主要表现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充分、民生领域发展的不充分、生态环境领域发展的不充分、精神文化领域发展的不充分。

1.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方方面面。首先是领域发展的不平衡。经济领域的发展一马当先,奇迹频现,而政治文化生态等领域的发展则稍显滞后。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普遍偏低,政治领域的生态环境恶化、党员干部素质下降,腐败频发;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古国与文化大国却并非一个文化强国,无论是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是文化事业的发展都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以前经济的发展大都是粗放型的,不注意保护环境甚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人们得到了金山银山,但失去了绿水青山,失去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下,领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显著。

《通知》规定,北京新建住宅,包括商品住房,回迁房以及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定向安置住房、自住型商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等政策性住房,在施行之日房屋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合格且未交付使用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购房人依据国家和北京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施工图设计文件等对房屋施工质量进行查验。

其次是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按照国家统计局对东西部地区的划分①,东部地区在GDP总值、产业结构、教育水平、城镇化水平等方面都远远高于西部地区,东西部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使中国社会表现出“面子”与“里子”两张皮存在的问题。

再次是群体发展的不平衡。对于群体发展的不平衡,我们不仅要关注到不同群体在收入上的差距,还应注意到不同群体在社会保障上的不平等。中国的基尼系数②在2003年以后就一直大于0.4,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在社会保障方面,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分等级的,不同等级之间在享受社保福利方面存在着巨大差距,这使得人民群众无法公平地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最后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当前城乡居民在收入、公共设施、医疗、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农村发展的滞后导致农村出现了严重的空心化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了农村的发展。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是摆在中国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2.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发展的不充分是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2]。我国发展的不充分不只表现在经济领域,而且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是生产力发展的不充分,我们所讲的我国生产力水平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主要是纵向与我国以前的生产力水平相比,如果横向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6]。中国目前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是很高,发展方式的转变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能源资源过度消耗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而且发展的创新性也不足,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其次是民生领域发展的不充分。人民群众是检验发展成果的试金石,当前人民的需要已经从生存性的需要转向发展性和享受性的需要[7],但与人民生活切实相关的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这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对发展的满意度。如何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是人民群众所普遍关心的问题,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仍然是今后我国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再次是生态领域发展的不充分。要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就必须关注生态问题,“美丽”已经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指标。习近平在2014年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压力、发展思路等的影响,我国当前在水资源、大气环境、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生态环境的总体建设水平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快美丽中国的建设步伐,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最后是精神文化领域发展的不充分。按照国际标准,一项产业若要成为一国支柱性产业,其产业增加值需占到该国同期GDP的5%以上,而中国当前文化产业占GDP总量还不足5%,而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GDP总量平均达到了10%左右,美国已经占到了25%左右。这说明当前中国精神文化领域的发展还很滞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过上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精神文化发展的不充分反过来会制约物质文明的发展[8],影响人们的幸福感。

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国家发展提出的要求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1]。要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就必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以破除发展障碍,坚定不移的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实现更好的发展。

(一)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绝对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当前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期和攻坚期,要把改革继续进行下去会触及更多的社会利益结构,改革的阻力会更大,阵痛也会更大,但我们不能因为困难就放弃改革,因为放弃改革就意味着放弃发展。而要把改革继续深入下去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有了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才能协调各方利益,使中国在改革发展的同时能保持稳定,要增强全国人民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在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绝对领导的同时要加强党自身的建设,要从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五个方面建设党,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把党自身建设的坚强有力,才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才能使党在新时代有新作为,稳步推进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1],新发展理念就是我国发展的指挥棒、红绿灯,它为中国当前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和开放的发展理念致力于解决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而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则致力于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9]。

创新着重于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过去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因此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而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是要实现动力机制的转变,这就要求要把创新放在核心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使中国产业迈向中高端,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解决我国发展动力不足、产业结构偏低、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开放也是解决发展不充分的途径,开放带来进步,而封闭必然导致落后。现阶段,我们要实现更高层次的开放,提升开放的质量,增强发展的内外联动性,要运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打造开放型经济,以开放促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在扩大开放中实现中国与别国的互利互惠。

协调是为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而提出的发展理念,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着诸多短板,因此要着力推动领域、区域和城乡的整体协调发展,形成平衡发展的新格局。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就要求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要建立更为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实现东西部地区的联动发展;要积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的协调发展,把握好“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改变过去只注重经济发展的问题。绿色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提出的发展理念,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目前还比较严峻,要建设美丽中国就必须实现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保护屏障。共享是解决群体发展不平衡的战略举措,要按照“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的理念,切实保护人民群众利益,我们不仅要把蛋糕做大,还要注意把蛋糕分好。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能够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并共享发展成果是人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为了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抽象玄妙的东西,必须把它落到实处,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10]。要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所谓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面对新时代人们日益广泛的需要,必须不断推出更多的民生工程,实施更多的惠民举措,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在各个方面的需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目标,切实解决好关系人民实际的医疗、教育、养老等问题。发展的一切成果都要由人民来检验,“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切实增强他们的获得感。

(四)坚持深化改革

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要通过改革来予以解决,我国当前发展中出现的严重的不平衡不充分现象,其背后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的不健全、不合理[5]。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用制度创新来纠正发展中不正确的发展观念,用体制机制来保障发展主体的权利,增强社会的发展活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障碍,要有打破固有利益藩篱的决心,落实执行改革政策的主体的责任,将政策不变质不变味地执行下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5]。全面深化改革绝不是某一个领域的而是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要通过改革破除导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注释:

①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②基尼系数作为衡量一国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就说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容易引发社会动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出版社,2017-10-28(1).

[2]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吕普生.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转化的理论与实践依据[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

[5]唐皇凤.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新时代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选择[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

[6]辛鸣.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N].人民日报,2017-11-03.

[7]张小兰.对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理解和认识[N].长江产经智库,2017-10-23.

[8]汪玉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重要依据[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7(11).

[9]郭熙堡.用新发展理念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N].中国教育报,2017-12-02.

[10]石建国.以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依据谋划推动发展[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7(11).

猜你喜欢
时代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