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名碑注译
——祀三公山碑

2018-03-31 02:45滕西奇
老年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祭坛恒山常山

□ 滕西奇

【概 述】

《祀三公山碑》,全称《汉常山相冯君祀三公山碑》,俗称《大三公山碑》,刻于东汉元初四年(117年)。碑高228厘米,宽96厘米。无碑额。碑文隶书10行,每行约20字不等。(见图5)

《祀三公山碑》,记述了常山相冯君建庙设坛祭祀三公山为民祈福之事。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元氏县令关西王治岐“得此刻在城外野坡”。现存河北省元氏县封龙山下。

《祀三公山碑》,对后世影响较大,赵之谦、邓石如、齐白石等均得惠于此碑。元代吾丘衍评此碑道:“多用隶法,似乎不精,然甚有汉意。”清翁方纲《两汉金石记》说:“此刻虽是篆书,乃是由篆入隶之渐,减篆之萦折为隶之径直。”方朔在《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中说:“乍阅之下有似《石鼓文》,有似《泰山》《琅琊台石刻》,然结构有圆亦有方,有长行下垂,亦有斜直偏拂。细阅之下,隶也,非篆也,亦非徒隶也,乃由篆而趋于隶之渐也。前之《地节买山石刻》《五凤二年石刻》《开通褒斜道石刻》,后之《延光残碑》《敦煌纪功碑》《武氏祠画像题字》《李苞开通阁道题名》莫不各有其意。仅能作隶者,不能为此书也;仅能作篆者,亦不能为此之书也。必得二体兼通,乃能一家独擅……三公山碑亦篆隶中之别调已。”刘熙载《艺概》说:“《祀三公山碑》篆之变也。”杨守敬《平碑记》评道:“非篆非隶,盖兼两体而为之,至其纯古遒厚,更不待言,邓完白(石如)篆书多从此出。”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认为:“若《三公山碑》《是吾碑》,皆由篆变隶,篆多隶少者”“苍古则有《三公山》”“缪篆则有《三公山碑》《是吾》《戚伯著》之瑰伟。”

总之,《祀三公山碑》以篆入隶,书风古拙,线条朴厚凝练,字势长短不一,错落有致,古健雄伟,章法朴茂。当下习隶者甚众,若想把隶书写得格调高古,可从此碑问径得法。

图5

【碑 文】

说明:□,表示残缺字;(),表示残缺字据文意补之;〔 〕,表示异体字以现代规范写法改之。

〔元〕初四年〔1〕,常山相陇西冯君到官〔2〕,承饥衰之后〔3〕。□惟三公御语山〔4〕,三条别神〔5〕,迥在领西〔6〕,吏民祷祀,兴云肤寸〔7〕,遍雨四维〔8〕。遭离羌寇〔9〕,蝗旱鬲并〔10〕,民流道荒〔11〕。醮祠希〔罕〕,□奠不行〔12〕。由是之来,和气不臻〔13〕,乃〔求〕道〔要〕〔14〕,本祖其原〔15〕。以三公〔德〕广,其灵尤神。处幽道艰,存之者难〔16〕。卜择吉(土)治东,就衡山起堂立坛〔17〕,双阙夹门〔18〕。荐牲纳礼〔19〕,以宁其神。神熹其位〔20〕,甘雨屡降,报如景响〔21〕。国界大丰〔22〕,谷升三钱〔23〕,民无〔疾〕苦,永保其年〔24〕。

【注 释】

〔1〕〔元〕初四年:公元117年。元初:东汉安帝刘祜年号。

〔2〕常山相陇西冯君到官:常山国相陇西郡人冯君到任。常山:常山国,在今河北省元氏县。相:郡国高官,在朝廷称丞相,在郡国称相。

〔3〕承饥衰之后:正值谷物未熟,食物困乏之后。

〔4〕三公御语山:三公山全称。

〔5〕三条别神:三条山的另一支峰。三条:南条山、中条山、北条山。三公山为北条山——恒山南的支峰,位于元氏县西七十里。

〔6〕迥在领西:远在岭西。迥:远。领:岭。

〔7〕兴云肤寸:微小的云彩一点一点地聚合起来。肤寸:比喻微小。古以一指宽为寸,四指宽为肤。

〔8〕遍雨四维:境内普降雨水。四维:东西南北叫四方,四方之隅(角)叫四维。

〔9〕遭离羌寇:遭受羌寇扰乱。遭离:遭罹(lí),遭遇。

〔10〕蝗旱鬲并:阴阳隔阂失调,旱情严重,蝗虫肆虐。鬲并:隔并,阴阳隔阂,旱涝不调。

〔11〕民流道荒:百姓流离失所,道路都荒芜了。

〔12〕醮祠希〔罕〕,□奠不行:敬神的罕见,设坛进献酒食郑重祭奠停止。醮(jiào):祭神。奠:设酒食以祭。

〔13〕和气不臻:祥和之气不至。臻:来到。

〔14〕道〔要〕:要害,最主要的方面。《管子·任法》:“守道要,处佚乐。”《淮南子·原道训》:“执道要之柄,而游于无穷之地。”

〔15〕本祖其原:追寻事情的本源。本祖:根源,根由。

〔16〕处幽道艰,存之者难:原来的祭坛在幽深之处,道路难行,难以保存下来。

〔17〕卜择吉(土)治东,就衡山起堂立坛:经占卜选择三公山以东佳处,紧挨着恒山,重新建立庙堂,设立祭坛。吉土:佳处,好地方,原指帝王卜居的好地方。衡山:恒山,系避汉文帝刘恒讳,改“恒”为“衡”。

〔18〕双阙夹门:庙门两边建造双阙。阙:宫庙及墓门之双柱者谓之阙。

〔19〕荐牲纳礼:进献牛羊猪三牲和美酒。祭祀用牛羊猪谓之太牢。荐:献。礼:醴,酒。

〔20〕神熹其位:神灵喜欢新址。

〔21〕甘雨屡降,报如景响:连降甘霖,报答之快,如影随形,如响应声。景:影。

〔22〕国界:常山国内。

〔23〕谷升三钱:粮食丰收,米价不贵,每升三钱。

〔24〕永保其年:永远保持好年成。

〔25〕长史:各级官署中地位较高的佐吏。

〔26〕将作掾:将作大匠的属官。将作:将作大匠,官名。秦置将作少府。汉景帝中元六年更名将作大匠,执掌宫室、宗庙、路寝、陵园的土木营建。

【译 文】

元初四年(117年),常山相陇西郡人冯君到任,正值青黄不接、食物困乏之后。三公御语山是三条山的另一支峰,远在岭西。以往每当吏民祈请,微小的云彩一点一点地聚合起来,继而境内雨水普降。后因遭受羌寇骚乱,旱情严重,蝗虫肆虐,百姓流离失所,连道路也因无人行走而荒芜了。敬神的罕见,进献酒食举行郑重的祭奠已停止。从此以来,祥和之气不再。于是,对此便寻找其要害,求得其根由。回想起三公山曾经功德无量,山神尤其神灵。但是,原来的祭坛在幽深之处,道路难行,难以保存下来。经占卜选择三公山以东佳处,紧挨着恒山,重新建立庙堂,设立祭坛,庙门两边建造双阙。进献牛羊猪三牲和美酒,以请神灵归来。结果神灵喜欢新址,连降甘霖,报答之快如影随形,如响应声。常山国大获丰收,谷子三钱一升,民无疾苦,永远保持好年成。

猜你喜欢
祭坛恒山常山
拔野葱
恒山引(外二首)
他是这样的恒山人
让评论在县级纸媒有效落地响亮发声——以《今日常山》为例
绝塞名山
燃烧的祭坛
红山文化祭天祭坛的形制特点及其内涵继承
常山胡柚营养成分分析研究及其产业化应用前景
纵然是常山之蛇……——淮海战役指挥艺术一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