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剔旧实践微探索

2018-03-30 03:27郑周静
现代交际 2018年24期
关键词:类书籍馆藏流通

郑周静

摘要:随着图书馆的不断发展,新书的不断上架,为满足读者对最新知识的需求,图书馆既要保障馆藏经典,还要保证图书增长率要求,但在固定的空间里,面对源源不断的新书上架,进行剔旧非常必要。如何剔,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减少工作量,是图书管理员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而最终的目的是要为读者提供一个更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图书剔旧 实践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4-0110-02

虽然电子图书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已经铺天盖地,但纸质书独有的读书仪式感和带给读者的沉静感,是电子图书无法给予的。也因此,各种类型的图书馆会面临现实困境:首先,在有限的空间里,要保证图书的更新,采购市场上最新版本的书籍,这就导致物理空间的大量不足;其次,耗费大量预算资源的纸质馆藏却未能发挥预期的价值,造成了纸质馆藏“高投入,低产出”的局面。[1]因此必须进行“剔旧”,腾出空间给新采购的、时效性更强的书籍。所谓的“旧”不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旧书,而是要考虑众多因素的可以剔下来放到密集库的书籍,它们只是不流通而已,如果有读者需要,是可以找出来供其阅读的。那么如何从几十万册图书里面剔除一部分相对价值小的书籍呢?本文以高校图书馆为例来谈谈图书的剔旧工作。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我们大致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

一、第一阶段:腾出架子空间,以满足近阶段的上新需求

(1)剔复本。一些图书馆只讲藏书多少,不讲质量,以多为荣,不重视藏书质量和利用率,由此造成冗书增多,涨库严重,影响了图书馆正常运行管理。[2]鉴于我馆的实际情况,新建的图书馆当时一下子采购了上万册书籍,市场上书籍种类有限,但是又要保证采购量,所以采购时,可能会采购大批量的打折书籍,少则五六个复本,多则十几个复本,占用了近百分之三十的书架空间,按照常规的馆藏量五六十万计,大约能剔除二十来万册“旧”书,因此第一阶段的剔舊工作主要针对这类大复本量书籍。架子上保留三本,一本存馆,另外两本流通,足矣。剔复本是一个暂时的策略,大约能留出两三年的图书增长空间,但剔旧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上新和剔旧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这两者不是对立的,是统一的。

(2)书籍内容。作为高校图书馆,面对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和教师,书籍质量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然而我们还是会发现一个现象,同一个类别下有些书籍多达几百个种次,比如孕产保健、中医养生等,这种成千上万册的书籍,内容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是没有多少阅读价值的,再者,对于学生来说,这些书籍几乎是没有利用率的,因此这类书籍需要人为斟酌后,留下几种比较有阅读价值和经典的,其余的统统连号剔除。其次还有一些内容不适合阅读对象的,完全可以考虑剔除,遇到阅读对象有特殊研究或者学习需要的,我们可以找出来供其阅读参考。对于剔除内容这一块,主要是从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上来考虑的,各类图书馆根据自身的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方案。

(3)出版时间。知识的更新是飞速的,而图书馆作为一个知识汇总和集中的资源库,肯定也要保障知识的更新速度,因为许多知识和信息是具有时效性的,过了某一个时间段,这条知识或者信息几乎就已经没有价值了,这种类别的剔除也是放在第一阶段的剔架当中的。而有些书籍是越老越有价值,这类经典书籍不应该剔除,即使为了腾架,这类书籍最好的方式是建一个典藏库,以便进行经典阅读。

(4)破残书籍。在书籍的流通过程当中,书籍被损坏是无法避免的。虽然馆里面制定了各种借阅的规章制度,但还是会有各种原因导致的书籍破损,我们馆采取的主要措施先是补破,我们自己能够修补好流通的,都暂时保持流通,实在无法流通才进入剔旧流程。破残书籍进入流通实质上也是加速了它的损坏,因此这类书籍也应该是第一阶段的剔旧对象。

综合这几类因素,第一阶段至少能剔除馆藏的三分之一,可以腾出百分之三十的架子给新书上架,满足两三年的新书增长率。那么两三年以后呢?这个就要涉及我们第二阶段的剔旧了。

二、第二阶段:剔除低流通或者零流通类书籍,提供高质量、高营养的图书馆藏服务

(1)书籍流通率。书籍的流通率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一个因素,因此这类书籍应该放在第二阶段的剔旧工作中去着重考虑。图书的流通率也要从服务对象这一层面来考虑,但是其中涉及统计理论,需要做一个详细的统计和数据分析与挖掘。以高校图书馆为例:统计出各个类别书籍的节约率、教师借阅的高流通率类书籍、学生借阅的高流通率类书籍、某个专业学生的借阅流通率书籍、零流通率类书籍,等等,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和挖掘出要剔除的类别。这个过程最恰当的方式是运用系统进行,但是很多图书馆还没有这个经济实力和水平建设这样一个剔旧系统,我们判断低流通率只能靠人工分析,把各类需要的数据一一导出来,人为分析。随着高校的发展,相信很快就能用上智能的剔旧系统。

(2)特殊考虑。由于每个图书馆面对的服务对象是不同的,以我馆为例,我馆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教师和学生,涉及最多的是医学类,所以医学类的剔旧更需要细致考量和精确计算,在进行剔旧时,除了筛选流通率这些因素以外,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完全可以在全校师生里做一个问卷调查,提高好书的利用率,旨在采好书、藏经典、服好务。因为医学类院校的图书馆是医学知识、医疗实践的重要传播场所,为医务人员提供业务、科研等服务,为管理人员提供教学管理等相关信息,对医学教育和医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3]

剔旧的两个阶段不是独立的,是两个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过程,在整个的图书馆运行过程中,都要不同程度的涉及,每个阶段依据实际的情况而定,解决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两个阶段的循环进行,目标是一致的,两者相互联系,共同解决图书馆的图书增长率问题。不能只顾着某一部分。这是个持久和长期的过程,必须纳入我们的图书日常管理当中。剔下来的书籍虽然不流通了,但是为了便于有序和科学的管理,还是要专门设置楼层来摆放这类“旧”书,最好的做法还是按照分类法上密集架,虽然当下的工作量非常大,但是这样方便日后的清理和查找,为长远计,不能乱放,不然以后的工作量翻倍增长。

综上:图书的剔旧工作对图书馆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2]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像内存一样,都要不断剔除一些内容,再装进去一些新的内容,而我们管理员不仅是搬运工,还是统筹计算者。图书的剔旧工作同时也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体力,尤其是在开馆的情况下,给工作的整体安排也带来许多问题和困难,管理员要在保障图书正常流通的情况下,分配大量的人力去做这个剔旧工作,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摸索出符合自己图书馆实际情况的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1]徐佩玲.高校图书馆旧文献资源处理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6(5):19-20.

[2] 孔德刚.浅议图书剔旧的标准[J].广角镜月刊,2017(5):271.

[3]张玲.浅谈医院图书馆图书剔旧工作[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6(10):37-39.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类书籍馆藏流通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我的小书房
读一本心灵鸡汤类书籍
我国流通产业现代化的路径思考
美国中小学生在读哪类图书?
2004年~2012年档案馆与图书馆馆藏量发展比较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越南书贩
1991—2005年全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与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量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