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淄博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考

2018-03-30 03:27孔杰
现代交际 2018年24期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技术

孔杰

摘要: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加快驱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客观需要,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淄博市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必须强化顶层设计,推动产业创新,完善法律规范,重视队伍建设。

关键词:新型智慧城市 信息技术 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4-0085-02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正式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新型智慧城市是原有智慧城市的提升和发展,它以大数据为基础,通过互联网手段,为城市运营治理提供策略,从而提升城市科技化治理水平,从根本上消除城镇化进程中的“大城市病”。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不仅要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还要提高民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一)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要求

新型智慧城市通过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效推动了传统产业增长以及土地、劳动力、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重组和融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衍生新的产业形态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利用新技术可以提升传统产业,创造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模式,促进产业实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借助智慧化管理和监管,可以以动态的、实时的、更加精准的方式监测和管理城市生产生活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大大降低能源消耗率和污染排放率,资源和环境将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二)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客观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在群众生产生活的广泛渗透,教育、医疗、交通、居住等方面的智能化服务已经成为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内在需求,可以说智能化成为继工业化、电气化、数字化、信息化之后的又一城市潮流,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社交、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通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政府可以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对城市内的资源、环境、基础设施以及交通状况进行大数据分析,全方位提高政府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水平。

(三)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推进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管理、民生改善、环境资源等方面越来越需要共享共用、协调配合。当前,由于各部门、行业之间信息相互独立,条块分割现象严重,造成重复建设,重复投资,管理成本逐年上升,不仅造成行政资源浪费,也制约了政府服务效能的提升。应用新技术,建设智慧城市,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治理理念和思维方式,推进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社会治理领域的集成应用,大力推进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水务等建设,利用现代信息合理配置政府管理资源,建立跨政府部门的数据共享及交换体系,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和依法性。

二、淄博市新型智慧化城市的现实基础

(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

作为国家“宽带中国”示范城市,淄博市制定了省内首部地市级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对无线基站、传输管道、传输设备等实现统一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布局体系科学合理、有序发展。光纤入户工程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全市已经实现村村通光缆,宽带用户数达119.7万户,有线电视用户数达110万户,全市城市家庭20M及以上、农村家庭10M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TD-LTE网络建设和规模商用不断加快,主城区、各区县城区以及所有高铁路段已实现移动4G信号全覆盖。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能级提升,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

(二)民生领域的智慧应用日益广泛

文化教育方面,淄博市率先在全省建立起覆盖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网络,中小学“校校通”工程走在全国前列。医疗卫生方面,建立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基本数据库,市、县、镇、村四级医疗卫生机构实现智慧医疗网络全覆盖。社会保障方面,社会保障卡实现待遇发放、个人缴费、医保就医、医保门诊统筹补偿金发放等功能。交通方面,建设了运营车辆的在线监控管理和智慧公交系统,交通信息化建设基础工作稳步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三)服务创新经验得到全面推广

淄博市围绕“三最”城市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政务服务平台与省平台的互联互通,并逐步实现省、市、区县、镇(街道)、村(居)五级互联。首创市、区县远程视频联动审批,建设项目办理时限大幅缩短,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明显升,“创新开展联动审批提高行政服务效率”被国务院办公厅列为地方典型经验做法之一。

(四)智慧产业不断优化升级

在“十二五”期间,淄博市的电子信息产业是全市增长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产业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四园三链一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产业层次不断提升,在集成电路和行业应用软件领域开始拥有部分市场话语权。电子商务竞争优势逐步形成。2016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1350亿元,同比增长28%。23家企业平台入选省重点电子商务平台名单,22家企业入选省认定电子商务服务机构,分列全省前位。目前,淄博市建设智慧城市有一定的基础,但仍然存在缺乏整体规划、相应技术标准和法律规范不够完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智慧化人才不足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三、淄博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突出整体规划、强化顶层设计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强化顶层设计,注重高层次、高水准的规划设计,构建顶层应用核心。要注重发挥政府的统筹规划作用,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信息安全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制定出台指导性意见,明确统一建设的数据标准体系架构和功能组件,推进信息资源整合,避免各自为政、无序发展和重复建设。聚集城市运行、产业发展、居家生活的应用项目,在政策、资金上给予优先支持,深入推进智慧型产品与服务的应用,带动智慧城市共建共享,有序发展。

(二)重视技术标准,完善法律规范

建设智慧城市需要处理好技术标准和法律规范的关系问题,要坚持标准统一和法规完善先行,这是确保智慧城市高效、安全运行的必要制度保障。要结合本地实际和产业发展状况,依托重大智慧项目工程,推进应用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发挥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快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制定进程。遵从国家标准,吸收国来经验,形成自己的标准,改变各县(区)各自为战、互不兼容的局面。

(三)推动产业创新,发展高端智慧经济

加大对智慧城市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通过支持项目建设,带动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高水平发展。创新培育新型业态,鼓励信息技术、去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智慧产业发展,加快推动智慧产业移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产业保障。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鼓励发展基于产业互联网及大数据的新型生产组织形式。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专业人才水平

人才是创新城市管理和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性因素,充足的人才储备是一个地区智慧城市建设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要积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全面合作,紧紧依托高等院校、培训机构等,建立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在职培养体系,大规模开展现代产业和重点领域专业人才培养,重点培养适应智慧城市建设各个领域的人才。加大高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走在信息技术发展前沿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有针对性引进网络运营管理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辜胜阻,王敏.智慧城市建設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5):74-80.

[2]王玉卓.南阳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8(1):293-294.

[3]淄博市政府.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淄博市新型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7—2021)的通知[EB/OL].http://www.pkulaw.com/lar/bf2ce8849426038da4153618549fc216.html.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互联网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