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正峰
摘 要 信息技术学科已成为中小学的必修科目,它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改进先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信息技术教师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R857.3,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3-0022-01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教学结构设计
(一)激发兴趣
揭示目标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要学”转变为“要学”,这一变化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问题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主动学习。因此,采用引人入胜的开题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绚丽的媒体世界——使用超级解霸处理影音文件》内容为例。单看教材,学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针对这节课,在开课时进行了如下设计:首先播放当时热映的影片《天下无贼》中的一个片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趁机追问:“你们知道老师是用什么软件来播放电影的吗?你们知道如何启动这个软件吗?”“们怎么用它来播放电影呢?”“老师又是如何从电影中截取精彩片段的呢?”这一系列问题立刻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了好奇,课题也就自然地引入了。
(二)演示方法,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通过完成“任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教师首先提出具体任务和要求,然后利用多媒体演示或讲解完成该任务的思路和具体操作步骤,使学生明确从哪里入手。比如,在讲授Word2000中的插入图片内容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授插入图片的过程,设置图片格式的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设计一张贺卡,要求贺卡中既有图片又有文字。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很顺利地应用学过的知识把自己的祝福“写入”贺卡中。但是“如何插入图片并且设置图片格式呢”?这个问题难住了绝大多数同学。学生的好奇心已经完全被激发了,于是利用“全体教学”为学生演示了在Word2000中插入图片的主要步骤,学生在了解了操作方法之后都跃跃欲试,继续完成自己的作品。
(三)学生模仿,教师指导
“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模仿成品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知识技能,并为今后创作丰富多彩的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动脑、动手、动口,结合老师的演示方法或教材,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形成了理性认识。学生上机实践的过程是教师进行个别教学的有利时机。教师既要根据任务设计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又要了解学生在操作时产生的问题,并給予及时的解答。
(四)任务深化,开拓创造
在每节信息技术课上,都设计了“任务深化,开拓创造”这个环节,旨在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激发→演示→模仿→创新”这四个教学环节,让学生经历了“不会→会一熟练一提高”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依据自身能力获得最大收益,让学生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二、教学方法
1.在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时,告诉学生“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的”。在根据教材的内容分别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给出了“严格的定义”之后,让学生讨论“硬件与软件究竟哪个重要?”当机房内的学生分为“硬件派”和“软件派”的时候,深感失败,因为学生并没有正确理解硬件与软件这两个概念。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又做了补充,“打个比方,硬件相当于人的躯体,软件相当于人的思维和能力,同学们再考虑一下,硬件和软件到底孰重孰轻?”经过启发、引导学生得出了“硬件与软件同等重要”的正确结论。
2.将“任务驱动”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他们迫切地想知道老师展示的作品是如何完成的。其次,任务驱动给予了学生成就感。也许一个个小任务的完成不像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100分的成就感来的那么直接,不过学生在经历了开动脑筋、克服困难、寻找技巧的过程后完成的作品,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成就”。最后,“任务驱动”能够开拓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3.自主学习,培养能力。“计算机教学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应用性”。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如果只让学生完成书本上的实例,这样的学习有太多的盲从性,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给学生留出空间发挥应用性,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例如,在学生结束了Word软件的学习,开始学习PowerPoint软件时,让学生自学如何输入文本并对其进行编辑修饰,如何插入剪贴画,如何绘制简单的图形等内容。由于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容易就能进行知识迁移,很快掌握了新的知识。这样的自主学习不但做到了温故知新,融会贯通,也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课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师如何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让学生将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学以致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还需要们信息技术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崔宏伟.浅谈在计算机教学中情境的创设.顺义教育出版社.
[2]信息技术.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