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于心 源远流长

2018-03-30 03:37韩婷婷
商情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官德张英父子

韩婷婷

【摘要】清代桐城籍名相张英、张廷玉,先后为官七十余载。因其二人先后身居大学士、礼部尚书等高位,民间俗称为“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与几代族人共建了礼让谦慎的“江左第一家风”,使得家族世代绵延;更恪守“为官第一要廉”的官德,清廉勤慎,为“康乾盛世”立下了不朽之功,也为今天我党建设优良家风、民风、政风提供了有益之借鉴。

【关键词】家风 官德 谦慎 勤政

1桐城父子宰相简介

明清时期,号称天下文都的桐城,出现了张、姚、马、左、方等诸多世家大族,并形成了影响清代文坛两百余年的“桐城派”,一时文章甲天下,冠盖满京华。以张氏家族为例,自张英曾祖父张淳在明隆庆二年(1568年)考中进士以来,至清同治年间,先后出现“父子双宰相”、“三世得谥”、“五朝金榜题名”、“六代相继为翰林”的家族盛景,诚可谓“门族清华,世代簪缨”。

1.1有古大臣之风的张英

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学圃,安徽桐城人。清康熙六年(1667年)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一生廉俭礼让,德行操守为世楷模,著有《笃素堂文集》、《聪训斋语》等。康熙皇帝称其“忠诚敬慎,有古大臣之风”。根据《桐城县志略》记载:张英家人与邻居发生宅第纠纷时,飞书传递至京城,请求张英出面解决纠纷。张英阅后却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读信后深受启发和教育,主动将院墙向后移了三尺,邻人深为感动,亦退让三尺,遂成六尺之巷。1956年毛主席接见前苏联驻华大使时也曾引用此诗,旨在告诉对方国与国之间亦要遵守友好互让的准则。

1.2文能提笔安天下的张廷玉

张廷玉(1672-1755),字衡臣,号砚斋,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张廷玉“少有器识,凝重安和,濡染家学,具经世实用”。他为官近五十载,曾任首席军机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并任《明史》、《雍正会典》等总裁官;雍正皇帝遗诏“命他日配享太庙”,打破了清代汉族大臣不配享太庙的朝规礼法。终清一代,仅此一人。

雍正皇帝曾经非常中肯地评价张英、张廷玉父子:“今日桐城人文之盛,实海内所少。况汝父子相继,为国家贤宰辅,即求之史册中,亦所罕见”。因为张英、张廷玉与几代族人共建了礼让谦慎的“江左第一家风”;更恪守“为官第一要廉”的官德,清廉勤慎,为康乾盛世的形成立下了不朽之功。张廷玉父子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成就,与其严格的家风教育和优良的为官之德密不可分。

2父子宰相的家风与官德

中国人自古就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高度统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对于父子宰相的修身齐家治国之道,中纪委用“六尺巷礼让为先,笃素堂廉俭传家”两句话做出了高度概括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文章用谦慎、礼让、清廉、勤政等关键词进一步概括父子宰相的家风与官德。

2.1江左第一家风

“江左第一家风”是雍正皇帝对父子宰相所在家族优良家风的高度评价。在张氏家风的建设中,张英、张廷玉父子功不可没。他们集一生为人处世、官场仕途的经历体会,先后撰写《聪训斋语》、《澄怀园语》二书,教育子孙读书做人、持家治国。后人将这两部家训合称为《父子宰相家训》,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2.1.1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六尺巷故事传达的最直接的精神就是礼让,这点无论在巍峨庄严的古代牌坊还是今日官方评价中都得到了印证。对于张英来说,礼让三尺,不是兴之所至的偶尔为之,也不是别用心的政治做秀。因为“终身让路,不失尺寸”就是张英信奉的人生箴言与家训,亦是他为官知进退、明得失思想的折射。

2.1.2积德修身,谦恭谨慎

“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张英在《聪训斋语》开篇就强调“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张氏族人不但拥有忠义礼智信、温良俭恭让等传统操守与美德,还秉承一份独特的家风——谦恭谨慎。张英认为“治家之道,谨肃为要”,要求子弟谦恭谨慎,谨言慎行。张英以身作则,被康熙皇帝誉为老成敬慎;张氏家族即使在最隆盛时,子弟也都非常谦虚低调,雍正皇帝称赞其“一门感励名节,温恭谦谨”。当然,这种谦虚谨慎更多的是讲规矩、守戒律,是要求自己和他人把握好为人、处世、做官的尺寸与底线,而不是毫无原则的明哲保身。

2.2廉勤治国为天下——父子宰相的官德

父子宰相在谦慎礼让家风的影响下,为官亦始终清廉、谨嗔、勤政。而“清”、“勤”、“慎”恰恰是康雍乾三代皇帝极力推崇的为官之德。正因如此,他们与康雍乾三代帝王君臣关系较为融洽能够藉此发挥其政治才能,促进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创造了清代政坛上的诸多佳话。

2.2.1.“为官第一要廉”

“为官第一要廉”是张廷玉在《澄怀园语》中反复强调的家训,更是张氏家族的为官之德。张英父子长年身居要职,但始终慎独嗔微,清廉如水。张廷玉则反复强调“为官第一要廉。”乾隆十五年(1750年),因亲家犯事,退休后的张廷玉受到牵连。乾隆皇帝下谕将三朝皇帝所赐之物悉数收缴,其后张家竟至家徒四壁,皇帝听闻后也不由得对这位清廉的老臣心生佩服。

2.2.2伏虎侍郎,以法治吏

张廷玉曾任吏部侍郎,上任伊始就不畏阻力,严惩了一个依仗权势、胡作非为的吏部官员,时人誉之为“伏虎侍郎”。不过,张廷玉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敏锐地意识到治天下必先治官,治吏须以严为先。为此,他在雍正皇帝的授意下,主持编纂了一部较为完善的行政法规大全《雍正会典》。《雍正会典》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奖惩、調迁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对清朝的行政管理的制度化、法律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2.3勤政为民,建章立制

为官者清廉是底线,勤政尽责方为称职。父子宰相学识渊博,治政经验丰富。他们主考取士,建章立制,勤政为民。张英“供奉内廷,日侍左右,恪恭匪懈,勤慎可嘉”;《清史稿》则评价张廷玉:“廷玉周敏勤慎,尤为上所倚”。张廷玉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先后或同时执掌吏部、刑部、军机处、翰林院等多个部门,别人十几天都完成不了的公务,他一天就能妥善处理完毕。与此同时,张廷玉在谨慎家风影响下,为官清廉谨慎;办事周密细致;常伴君侧,却严守工作机密而不是借此结党营私。再来看其政绩:“典领机要,朝廷大制作,多出公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军机处初设,职制皆廷玉所定”。在他的管理下,军机处后来逐渐成为清朝中后期最重要、存在时间最长、保密措施最严格、行政效率最高的权力部门,深深影响了清代中后期的政治格局。

习总书记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因此,本着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之要义,我们要积极学习父子宰相家风与官德的现实意义。

3六尺于心源远流长

3.1家风长清,党风永正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家风清则党风正。习总书记也多次在重要场合表明家风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联系。他说: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家风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201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首次以党内纪律的方式,将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家风建设方面,我们要学习父子宰相礼让为先、谦虚平和的处事方式;也要学习他们注重对家人、子女等身边人的道德教育与引导,将家风建设纳入领导干部考核机制,从而实现家风长清,党风永正。

3.2清廉如水,勤慎为官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倡廉永不止步。因此,第一:我们要积极学习父子宰相及张氏家族“为官第一要廉”的家风政风,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物小而贪之:加强家教家风,杜绝枕边风、膝下风。第二:要学习张廷玉以法治吏,“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制定符合时代要求的法律制度和廉政制度,让党纪严于国法,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在党纪国法目前人人平等,严惩各类各级贪官,让领导干部不能腐、不敢腐。第三:还要以铁肩担道义的高度责任感,不断增强执政能力。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做一个敢于干事,勇于创新的担当者和执行者。

3.3德法相依,政通人和

六尺巷故事的广为流传,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在处理利益纠纷时,双方是以礼让平等、和谐友善等传统美德,以投桃报李的方式,来圆满解决问题。今天,我们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崇礼尚德治理理念,发挥乡贤家规的教化作用,让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如桐城市法院就把“六尺巷”蕴涵的思想内涵和智慧融合在执法办案中,创造了“六尺巷调解工作法”。该办法以借古喻今为切入点,用六尺巷典故启发人;以释法明理为着力点,用情理法交融引导入;以化解矛盾为关键点,用和为贵理念感化人;以公平正義为根本点,用知进退境界昭示人。有效化解了大量基层矛盾纠纷,得到了民众的高度认可。

4结束语

以父子宰相为代表的张氏家族,礼让成佳话,廉勤平天下。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所以,今日共产党员人应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政以德,正心修身;以好家风育官德,以好官德正党风。

猜你喜欢
官德张英父子
深秋
减字木兰花·乙亥清秋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党纪“官德”内容的示范效应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道德阵地
古代官德之反省内求及其现代启示
古代官德之清廉俭朴与现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