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比枀筠”匾赏析

2018-03-30 11:29崔燕燕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沧县

摘 要:搜集、整理、研究和开发利用民族民间艺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我通过深入农家实地考察,发现了这块至今已有165年的“節比枀筠”匾。本文详细介绍了发现此匾的经过,匾的形状与现状,并对匾上的文字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研究,最后对研究此匾的现实意义做了阐述。

关键词:沧县;东叶家庙村;韩玉华;“節比枀筠”匾

此匾发现的经过

近几年,我在沧州买了一处面积较大的楼房。经熟人介绍,让韩玉华父子来装修这大房子。韩玉华,男,今年54虚岁。他的儿子小韩今年27虚岁。这父子俩是干木工活的,为人处世善良、实在,木工手艺精湛,不但能做新式家具,还会修复古典家具,令我十分满意。于是,我又介绍韩师傅到其他同事家去装修新房子。一来二去,我们一家人和韩师傅父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2016年2月8日,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春节。这天上午我们一家人开车去韩玉华家拜年。韩玉华的家在沧县东叶家庙村。韩师傅一家人特别热情地歡迎我们这远道而来的客人,和我们拉家常。谈到党的政策好,国富民强,我们家买了大楼房,他们家也盖了这处新房子。说话间快到中午了,我们和韩师傅告别,但韩师傅非要我们吃了饭再走。盛情难却,我们只好留下来。女主人去做饭,我们继续和韩师傅说话。说着说着,韩师傅说他们家有一块匾。

匾的由来

韩师傅说这块匾是他姥姥给的。他姥姥家在沧县姚店村,姓孙,从前是个大户人家。但是姥姥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姥姥去世前,把家里有用的好东西分给了两个女儿。姥姥给了大女儿(韩师傅的母亲)一些瓷器、玉器和这块匾。另外一些好的瓷器都给了二女儿。韩师傅说,这块匾在家中几十年,曾在牛圈里使用,并没有拿他当什么宝贝。如今,韩师傅的母亲也已经去世了。我要求看看这块匾,韩师傅便从西房中拿了出来。

匾的现状

目测这块匾,长约100多厘米,宽约40厘米,厚约5厘米。木质属于什么树种不详,闻起来有淡淡的香味。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在牛圈中使用过,匾身上布满裂纹,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用湿布擦拭匾的表面,字迹清晰可辨。右边竖着写有一行小字:“诰授奉直大夫知沧州事沈”。中间横着写有四个大字“節比枀筠”。左边竖着写有两竖行小字,一行写有:“已故处士孙会甲继妻王氏立”。最左边一竖行写有:“咸丰二年孟冬十月吉日”。

“節比枀筠”匾上的文字内容

我认为,匾的经济价值并不高,但是它确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而且它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远远地高于它的经济价值。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重视和保护的今天,这块匾就显得特别珍贵。

“诰授”是指皇帝下旨封赠、任命的意思。“奉直大夫”原本是个文职阶官名。在清代是一种荣誉,为十六阶之第十阶,从五品。阶官序列可以高于官员的实际官位。例如,实职正六品,授予一个奉直大夫的荣誉,可以享受从五品待遇。“知沧州事”是沧州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的名称,此名源于中国古代的知府,知县,当时又称“知某县事”、“知某州事”,所以被简称为“知事”。“沈”是沧州最高行政长官的姓。

据史料记载,清代沧州初属直隶省河间府。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沧州升为直隶州。九年降为天津府辖,一直到清末没有改变。在清代,直属于布政使司的州称直隶州,直隶州有属县,是相当于府一级的地方行政区。隶属于府的州称散州、属州,是相当于县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划。在咸丰年间,沧州属于天津府管辖,因此,这位姓沈的“知沧州事”,应该是相当于县一级的地方行政长官,沧州也应该是属于县一级的散州。

清代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怎么称呼?在互动百科“知事”一词的解释中说,“明清径称县级地方行政长官为知县”,但是在这块清代的匾中,这位姓沈的沧州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自称是“知沧州事”,而不是“知县”或“知州”。因此,这块匾的出现,填补了清代地方行政长官称谓的史实,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匾中间的四个大字“節比枀筠”,是匾的核心内容,是对沧县姚店村已经去世的孙会甲的赞誉之词。“節”是“节”的繁体字,“節”字可以理解为“气节”、“名节”或“节操”等;“比”字在这里是“并列、接近”的意思,或者解释为“可以相比”。“枀”字指的是松树。“松”字本来是左右结构,匾中的“枀”字改为上下结构,“公”字在上,“木”字在下,这是古代书法中常用的字的变形手法。“筠”字有多种解释,在这里指的是竹子。

“节”字可以具体解释为:高尚、廉洁、正直的品德和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本质。

松,是坚贞不屈、坚毅不拔的典范;松,具有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不怕任何打击的精神,不管是严寒冰雪,不管是风雨雷电,都屹立在高山上;松,四季常青,是长寿的象征。文人常以松而自喻,毛泽东的“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是最好的写照。在这里,毛泽东把自己比作劲松,不管国际上的乱云怎样飞渡,自己都能从容对待。京剧《沙家浜》里的唱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里的唱词,是对松树崇高品德的最好的歌颂。唱词是这样的:“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烈日喷炎晒不死,严寒冰雪郁郁葱葱,那青松逢灾受难,经磨历劫,伤痕累累,瘢迹重重,更显得枝如铁,干如铜,蓬勃旺盛,倔强峥嵘。崇高品德人称颂,俺十八个伤病员,要成为十八棵青松。”

竹,挺拔多姿,外有节理,中直而虚心,瘦削而长寿;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泥土里,它深深地扎根,在石缝里,它肯定是“咬定青山不放松”,顽强的生长起来;竹,不怕风雪雨霜,不怕酷暑严寒,在严冬里不落叶,四季常青,具有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是正人君子的象征。因此,竹是古代文人绘画和咏诗的重要题材之一。清代郑板桥画的竹子,寓意深刻,十分有名。

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松和竹这两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都是岁寒三友之一,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和理想人格象征。

在这块匾里,这位姓沈的“知沧州事”为已经去世的孙会甲书写了“節比枀筠”四个大字。总的意思是说:孙会甲的高尚、廉洁、政治的品德和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本质可以和松树与竹子一样,四季常青,万古流芳。这是对陈会甲良好品德的赞颂。这种赞颂的方式,对于当时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范,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已故”,是已经去世的意思。“处士”,是指古时候有德有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孙会甲”,是已经去世的户主人。“继妻”,是指孙会甲在原配妻子死后续娶的第二个妻子。“王氏”,是陈会甲第二个妻子的自称。古时候已婚的妇女没有名字,以“氏”相称。姓王的已婚妇女,就叫“王氏”。如本匾中“王氏”的丈夫姓“孙”,那么“王氏”姓名的全称就应该叫做“孙王氏”。在本匾中,“王氏”应该是“孙王氏”的简称。“立”的意思是:设立、制定、使竖立。在这里是说,王氏出资,请人书写、镌刻了这块匾,并把它挂在了使人们都能看到的地方。

“咸丰”是清代咸丰皇帝的年号。1851年-1861年在位。咸丰皇帝是道光皇帝的儿子,是同治皇帝的父亲,是慈禧太后的丈夫。在中国古代是以皇帝的年号来纪年的,“咸丰二年”就是公元1852年,至今已有165年了。“孟冬”中的“孟”是指农历四季中每季的第一个月。“孟冬”是冬季的第一个月。“孟春”是春季的第一个月,“孟夏”是夏季的第一个月,“孟秋”是秋季的第一个月,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叫法。“十月”指的是农历十月。“吉日”解释为:好的日子或吉利的日子。

最后这两竖行小字的意思是说,1852年农历十月,沧县姚店村的孙会甲去世了,他的第二个妻子王氏为有德有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丈夫立了“节比枀筠”这块匾,并把匾挂在了大家能看得到的地方。

从王氏为丈夫立匾的行动可知,王氏应该是一位知书达理、有文化修养的人。从孙会甲一生中先后娶了两个妻子来看,孙会甲又是一个长寿的人,应该是主要生活在嘉庆、道光年间,而卒于咸丰二年。

“節比枀筠”匾的现实意义

安徽桐州有六尺巷,河北沧州有“節比枀筠”匾。六尺巷讲的是邻里之间相互礼让的故事,“節比枀筠”匾表彰的是165年前孙会甲高尚、正直、廉洁的崇高品德。两个故事都发生在清代,在当今社会都有其积极的意义。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建设现代和谐社会,践行神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简介:

崔燕燕,女,汉族,祖籍河北省吴桥县,1980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泊头市。2004年本科毕业于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文学学士学位。现为河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沧州市音乐家协会理事,滄州市群众艺术馆活动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沧县
沧县人大常委会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沧县场景
沧县人大常委会视察民生实事票决项目落实情况
家乡的小枣
河北沧县:“小喇叭微党课”打造党员教育“微时代”
河北沧县 “全方位”收看党的十九大开幕会
沧县枣菜
沧县人民法院:坚持司法为民保障公平正义
沧县召开保护性耕作现场演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