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林林
习近平同志在北师大师生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提出好教师的四个共同特质:第一,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第二,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第三,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第四,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四个共同特质有三个是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而情感的发展才是积极态度、正确价值观建立的原动力。因此,小学数学课堂创设学习情境,是激发学习兴趣;经历学习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信息化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唤起学生积极情感的基础,也是实现其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前提。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游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接受数学内容,在对现实生活模拟与训练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技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的导入往往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起情感共鸣。
如:“认识人民币”是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笔者在教室里举行了“小鬼当家”义卖活动。活动之前,教师已经通知学生准备好自己的零花钱,将自己七八成新又闲置不用的学习用品、书籍、玩具带来交易,然后将所得收入捐助给贫困山区的困难学生。整个活动气氛高涨,有的小朋友满载而归;有的同学一直在忙着数自己大把大把的钞票;还有的小朋友始终在转动自己聪明的小脑袋与卖家激烈地讨价还价……在买卖的过程中,学生们进一步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的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掌握货币用途的同时还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理财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真正了做到了寓教于乐。尽管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小活动,但让学生们亲身感受了乐善好施的高尚情操,体验了“小鬼当家”的乐趣,还掌握了钱的辨别及正确使用方法,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把精彩的数学故事带进数学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展学生的视野,而且还能起到增强注意力、激发好奇心的作用。学生不仅听得开心,学得开心,想得更开心。当然在数学课上讲故事,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把故事作为一种载体,让数学课借助于故事的功能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使每一堂数学课都能更加丰富多彩。如:我在讲运算律的时候,先讲了少年高斯的速算故事,众所周知:高斯是19世纪德国伟大的天才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王子。相传高斯在少年时代曾经做过老师提出的算术题:计算1+2+3+4+……+97+98+99+100。高斯迅速算出正确结果。关于高斯的计算方法,数学史给出了合情合理的解释:1+2+3+4+……+97+98+99+100=? 1+100=2+99=3+98=4+97=5+96=…=50+51=101,101×50=5050。向学生介绍了高斯在做这道题时所使用的方法体现了精美的数学思维:思维的变通性—追求算法简单;思维的直觉性—数字内在的和谐;思维的概括性—寻找普遍规律。
可见,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和故事中,玩得尽兴,学得开心,激发了他们“乐学”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真正做到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经历学习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也就是说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
如:“方程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概念课,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后的一个飞跃,是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基础。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需要先建立等式的概念,经历天平由两边不等到两边相等的过程,最终建立方程的概念。学生已有根据数量关系写出代数式的知识基础,接触过称、天平、杠杆知识,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通过天平这个现实模型建立方程的数学模型是有一定难度的,难的就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个过程的理解。尽管已经练习过5+()=11的题目,但只是把它当一个运算过程,把等号右边视为计算结果,很多学生在做5+()=11+()=()+7的题目时经常出错就是证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经过观察、猜测、比较,经历不等到相等,由算式到代数式的过程,逐步建立方程的概念。如果仅仅记住方程的两个必要条件,那么解较复杂的方程时,只会机械地套用等式的性质,容易产生错误。只有真正经历了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才能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信息化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传统的量化评价是一次卷面考试决定学生的一切。这种太过于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表现的考试,无法客观地评价一个学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对学生做全面评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上,教师的即时性评价多为肯定、鼓励、赞美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情感,创设全身心参与的学习环境,但这种激励性的语言转瞬即逝,无法记录下来。伴随信息技术发展成长起来的学生,已经习惯借助现代媒体和网络来创造、思考、交流。这要求我们不能再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去引导他们,而是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用更加符合时代潮流的理念和技术去唤醒、激励、鼓舞他们。利用信息化手段来评价学生,不但体现了课堂评价的即时性、激励性、全面性、公正性,还为课堂评价插上了翅膀,也为我们的课堂管理和促进学生情感积极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工具。
如:“班级优化大师”评价平台能够记录学生在课堂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立刻就可以点评为“积极思考”;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就可以点评为“善于表达”。学生的听讲、计算、发言等体现学习态度的表现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平台及时记录下来。家长只要在电脑或者手机上安装该软件,随时都能知道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经过师评(他评)、互评(互赏)、自评(自信)多元评价,以月为单位积累总分,并在单元测验总成绩中占比10%(试卷测验分占比90%)。通过变革单元考试计分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数学课前认真预习,先学试练;课中交流自信,乐于倾听,欣赏他人;课后及时订正作业,乐于反思总结。这样的评价措施,有利于学生情感积极、持久的发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总之,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创设一个活泼、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自主平等地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形成乐观向上的人格,使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得到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