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激情

2018-03-30 14:55李元欣
神州·中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社会现实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激情

李元欣

摘要:茨威格借著一封不长的信把一位女性一生的思想与情感经历完整地呈现出来,毫无保留地袒露了一个女人最隐秘的心理活动。正是这独具匠心的叙事角度与手法,细腻的细节描写和带有暗示的背景、人物设定使得作品饱含激情,亦引发读者对现实生活的深思。

关键词:激情;心理刻画;情感起伏;社会现实

刘熙载说:“文,心学也。”托尔斯泰也说过,艺术的主要目的是说出人的灵魂的秘密。茨威格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动人的细节描写,独特的叙事手法让读者们窥见了陌生女人这一生的跌宕起伏……,通过对一个痴情女人在回忆陈情旧爱时的甜蜜与痛楚相纠缠的复杂心态的精细镂刻,揭示出人性中最圣洁的部分和永不褪去的激情。

一、激情的铺垫

维也纳这片艺术沃土积淀了茨威格的文学素养和艺术审美,亦成就了这篇充满激情的佳作。

这篇小说并未以跌宕起伏的情节为首,而是以书信的格式与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重在倾泻人物内心隐秘的情感。信的开头以“你,和我素昧平生的你!”作为称呼,男主人公小说家R的目光十分惊讶地停住了:这指的是他,还是指的是一位臆想的主人公呢?突然,他的好奇心大发,开始念道:……”不要说小说家R,就是任何人看到这儿也不会善罢甘休,一定会一气呵成,迅速读完,弄个水落石出的。

随后,茨威格剥丝抽茧,环环相扣,将陌生女人从13岁到近30岁的心理历程,情感发展,感情纠葛细致入微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谜底则在陌生女人那封长信的字里行间充满激情又略带幽怨的倾诉中。这种贯穿始终的心理悬念如梵高的《星空》般能把观者的灵魂深深吸了进去。

二、激情背后的理性与高尚

在文学界的伟大跨越界限者当中,茨威格是一位有高度的跨越者。他借弗洛伊德之舵,在人的心灵之洋中徜徉。

以人类情欲为突破口,他用敏锐细腻的笔触深入地触摸和探究复杂的内心世界,剖析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心理活动,写出深受当时社会道德、文明习俗压抑的人们积郁在心灵深处的本能欲望和冲动以及因此而生出的非理性的激情和疯狂。

陌生女人的性格魅力在于她身上蕴含的非理性的无意识的激情。她在青春萌动的少女时期迷恋上了小说家R,怀着狂热的好奇心窥探他的生活。盲目地,忘我地爱着他,以至她知道他的一切,了解他的每一个习惯,认得他的每一条领带,亲吻他进门前扔掉的雪茄烟头。在想遇见和逃避中摇摆不定,嫉妒他与别的女人的肉体亲昵,渴望自己能毫无保留的献身于他。

正如黑格尔所说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茨威格在小说中所描写的情欲,不仅仅把它看作是一种动物的本能冲动,同时看成是富有高级情感活动的人的行为,强调主人公由最初的“欲”上升到最终的“情”的转变,肯定人类高于生物本能的纯洁的情感和忘我的奉献精神,从而展现出主人公性格的尊严和高尚。

想必每位读者合上书的那一刻都会不禁感叹惋惜:为什么在几次邂逅中她不告诉他她一直那么爱他?为什么她不和他共同抚养孩子而宁愿选择卖身?但细细品读,似乎又能找到答案。“我是多么地爱你,而这爱情不会让你受到任何牵累。”这正是陌生女人深埋在疯狂爱恋下的理性和无私的真情。

三、跨越时代的激情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它经得起时间浪潮的冲击,立足于现在的时间点,它依旧有值得深思的空间。

有人曾如此评价“小说通过心理描写,以陌生女人的爱情悲剧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文明人”精神空虚、道德沦丧的社会现实。”这未免有些太过囿于时代背景。

陌生女人的仿佛是独角戏的单恋行为似乎在现代生活中依旧随处可见,少女时因为暗恋一个人而无节制的想念,因为他一个不经意的眼神而多情的脸红心跳,偷偷地了解他的喜好并虔诚地当成一种信仰,偏执的相信自己生活中的一切只有和他连在一起才有意义。想必能让不同的年龄层引起共鸣。只是这样狂热,专一,真挚又不求回报的情感正是现代速食文化和网络社交的背景下所稀缺的。人们行色匆匆,或贪婪地享受物质带来的充盈感,或面无表情地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央日复一日,而已然忘却不带目的付出的滋味。

反观那些个看似贬义的“偏执狂”,即囿于某种单一的思想不能自拔的人,其实是最令人羡慕的。因为一个人用来局限自己的范围愈狭小,他在一定意义上就愈接近于无限。在自我创造的精神世界中体味激情在血液中的奔腾。

就像梵高画一棵苹果树一样,他能让人们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果实奋进的执念。当他画一个男人,他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

因为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种无限的、深刻的、真实的东西,人间便没有什么东西是值得眷恋的。

生而为人,总得体验几次深刻的狂热才好。

参考文献:

[1]斯·茨威格.茨威格.张玉书,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2]斯台芬·茨威格.茨威格读本.张玉书,张意,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11.

[3]杨荣.茨威格小说研究.巴蜀书社出版,2003.

[4]斯·茨威格.茨威格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5]斯·茨威格.斯·茨威格中短篇小说选.张玉书,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6]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7]文森特·梵高.亲爱的提奥.平野,译.南海出版社,2010.

[8]安东尼·斯托尔.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尹莉,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9]朴玉,张而立 被挤压的人性— 浅析《推销员之死》中的存在主义色彩{J}.戏剧文学,2006(8)037-040

猜你喜欢
社会现实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激情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历史齿轮上的累累伤痕
消磨不了他胸中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