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昌,林炎照,林水明,黄一赐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种子站,福建龙岩364000)
紫色甘薯富含花青素,是提取天然色素的优质原料[1],广泛应用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为适应市场需求,龙岩龙津作物品种研究所于2009年以日本九州冲绳农业研究中心引进的紫色品种绫紫为母本,以龙岩市农科所选育的高产、抗病、适应性广的甘薯品种龙薯9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紫色甘薯新品种龙津薯3号。龙津薯3号于2013—2014年参加福建省甘薯新品种区试,2015年参加福建省生产试验,201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闽审薯2016002)。龙津薯3号鲜薯产量高,外观长条型,薯皮较光滑,含有花青素,抗病性较强,是食用和食品加工兼用的优质紫色甘薯品种。总结了龙津薯3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为进一步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龙津薯3号2011年于新罗区江山乡村美村早薯试验,折合鲜薯每667m2产量3 191.7 kg,比对照岩薯5号增产48.78%;秋薯于白沙镇小吉村试验,折合鲜薯每667m2产量2 685.8 kg,比对照岩薯5号增产38.0%;2012年于新罗区江山乡村美村早薯试验,折合鲜薯每667m2产量2 628.0 kg,比对照龙薯14号增产13.7%;秋薯于白沙镇南卓村试验,折合鲜薯每667m2产量2 483.0 kg,比对照龙薯14号增产14.3%。
2013年、2014年参加福建省甘薯区试,2 a平均鲜薯每667m2产量2 228.41 kg,比对照增产16.85%;薯干每667m2产量519.15 kg,比对照减产2.96%;淀粉每667m2产量309.96 kg,比对照减产9.86%。
2015年参加福建省甘薯生产试验,分别在福建石狮、宁化、宁德、莆田、新罗、南平 6个试点试验,平均鲜薯每667m2产量2 235.3 kg,比对照金山57减产11.96%。
龙津薯3号株型中蔓半直立,单株分枝数9~16条,成叶浅复缺刻,叶片大小中等,顶叶、成叶、叶柄、柄基、叶主脉、叶侧脉、脉基、茎均为绿色,蔓粗中等;单株结薯4个左右,大中薯率85.9%,薯块纺缍形,薯皮紫色,薯肉紫色;较耐储藏。
2013年、2014年福建省区试品质鉴定结果表明:龙津薯3号2 a平均干物率23.47%,比对照低4.60%;淀粉率14.06%,比对照低4.00%;食味评分80.6分,比对照高0.7分;外观评分81.7分,比对照高1.7分;每百克干物质花青素含量15.43 mg。
根据福建省区试抗病性鉴定结果:龙津薯3号2013年抗蔓割病、中感薯瘟病,2014年抗蔓割病。综合评价为抗蔓割病、中感薯瘟病。
土壤选择:甘薯种植对土壤要求不严,但选择土层深厚、疏松的沙壤土,有利根系生长和薯块膨大。
深耕:采用套犁的办法,适当加深耕作层,结合晒白,促进土壤熟化。
高畦栽培,增加受光面积:高畦可以加大土壤表面积,受光面积大,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吸热散热快,日夜温差大,有利于薯块膨大,也有利于排灌水。
中耕晒白:及时中耕除草,结合土壤晒白,土壤疏松通气,可增强抗旱力,使土壤上干下湿,促进茎叶早发,有利于块根膨大。
增施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物理性: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分解时能产生大量的腐殖质,可改善土壤结构,有利甘薯生长及品质提高。
壮苗是甘薯高产的基础,培育壮苗须采用秋薯留种,2月下旬—3月上旬下种,用薄膜覆盖或地膜覆盖育苗。苗床施足基肥,幼苗出苗后要加强管理,勤施肥浇水,促进早长芽、早发根、长壮苗。
龙津薯3号应适时早插,早薯栽植期为5月份,晚薯应掌握在立秋前插完,并采用浅插、平插;扦插深度为早薯3~4 cm,晚薯4~5 cm。
甘薯畦宽1 m,畦高35 cm,株距17~22 cm,龙津薯3号每667m2种植密度为早薯3 000~3 500株,晚薯3 500~4 000株。
施肥技术主要是施好“四肥”,即基肥、点穴肥、夹边肥和根外追肥。基肥以稿秆、土杂肥等农家肥为主,每667m2施1 000 kg,起畦前开沟施入畦心;“点穴肥”于扦插后5~7 d,每667m2施用尿素4~5 kg,结合中耕松土开穴或开沟施于株旁;“夹边肥”于插后25~30 d,犁开畦边土,重施夹边肥,经晒白施肥后覆土,其肥料以厩肥、土杂肥、火烧土等农家肥为主,每667m2施400~500 kg或施用进口的三元复合肥15~20 kg;当甘薯畦发生裂缝时,补施液体肥料,每667m2用尿素1 kg加磷酸二氢钾0.2 kg对水60 kg进行根外追肥。
扦插后水分要早管细管,及时灌水,浅水保苗,确保全苗。封垄前雨后及时中耕松土,清除杂草,遇旱灌浅水,遇雨及时排水,以防积水。
甘薯病虫害主要有薯瘟病、蔓割病、小象鼻虫、斜纹夜蛾、卷叶虫等,要积极开展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主要防治措施:甘薯种植要选择无病区留种、培育无病壮苗,或选用脱毒种苗;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甘薯藤2 min以上,凉干后种植;大田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烧毁,并用50%多菌灵1 000倍液喷洒,每7 d喷1次,直到根除;收获时彻底清理病残植株,注重水旱轮作;可用80%敌百虫500倍液浇灌蔓头1~2次,防治小象鼻虫;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康宽)药剂防治斜纹夜蛾。缺硼区注意增施硼肥,以防苦丝病发生。采用敌鼠纳盐饵剂,做好农田灭鼠。
龙津薯3号全生育期掌握在135 d左右为宜,选择晴天收获。
[1]杨文钰,屠乃美.作物栽培学各论(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