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疝治疗进展及eTEP技术的临床应用

2018-03-30 21:22李俊生邵翔宇嵇振岭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补片腹壁修补术

李俊生,邵翔宇,程 韬,嵇振岭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苏 南京,210009)

腹壁疝或切口疝修补术是外科常见手术之一,文献报道[1-2],以正中切口为例,两年后切口疝发生率为13%。单纯缝合法切口疝修补术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因而目前在切口疝治疗中多采用补片加强修补术。行切口疝修补时根据补片的放置层次有多种方法,包括将补片与筋膜边缘缝合的桥接方式;补片置于肌肉筋膜浅层的Onlay方式,以及补片置于更深层次的术式,包括Inlay或Sublay术,可分为肌前间隙修补术、肌后间隙修补术、腹膜前修补术及腹腔内修补术[3-4]等。

桥接方式复发率较高,除非没有别的选择,基本废弃不用。Onlay术式的优点是避免了补片与内脏直接接触,但也有如下缺点,包括大范围的皮下层分离、较高的血清肿发生率,如果皮肤感染,会直接引起补片感染;皮肤切口愈合不良,则会导致补片外露。

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是腹腔镜腹腔内补片植入术(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IPOM)与开放腹膜前间隙(Sublay)手术。系统回顾及meta分析表明,两者安全性及长、短期效果具有可比性[5-6]。开放手术的缺点是切口本身的并发症较多,而IPOM的缺点是在腹腔内操作,肠管损伤、粘连形成及肠梗阻发生率较高[6]。而且IPOM是将补片置入腹腔内,补片直接与肠管接触。尽管补片的材料学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新的补片层出不穷,但就目前而言,补片相关并发症如粘连仍难以完全避免。同时,IPOM需要钉枪或缝线固定补片,又增加了粘连、内脏损伤的发生,而且会导致神经损伤、术后急慢性疼痛[7-8]。

1 开放Sublay技术

将补片置入肌后间隙与腹膜外间隙的优点是此间隙相对容易分离,不会引起血管、神经损伤,并避免了补片与内脏肠管等的直接接触,避免了粘连的发生,理论上,此术式可做到补片与肌层的充分接触,利于补片的血管长入[9]。

Sublay修补术最早于1995年由Stoppa提出[9],1998年后成为正中切口疝的首选术式,手术方式开始逐渐标准化。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在大的切口疝术后,采用此技术的复发率为14%[9]。梅奥诊所的一项研究包括254例复杂腹壁疝患者,采用Sublay修补术,进行了13年回顾性随访(中位随访时间5年),结果显示,总体复发率近5%[10]。近期一项关于切口疝采用腹直肌后间隙修补术的长期随访研究,报道了103例正中切口疝患者,包括临床查体项目,随访7年,复发率为8.1%,补片感染率为1.4%,但感染患者的补片不必取出,采用保守治疗治愈。临床结果表明,80%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其他患者对治疗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切口疝的复发及术后疼痛[11]。其他临床研究也表明,此技术的复发率为5%~24%[12-13],慢性疼痛发生率为20%与27%。患者满意度为77%~89%。

2 腹腔镜IPOM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IPOM的应用越来越广,与开放切口疝修补术相比,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也低,甚至可达到2%~3%[14-15],住院时间缩短,恢复正常活动、工作的时间也相对缩短[15-17]。但IPOM术后一个明显突出的问题是术后疼痛,早期疼痛的程度、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微创手术[18-19]。因而,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一般不作为日间手术。术后疼痛虽然多是自限性的,但仍有约四分之一的患者术后疼痛会持续两周以上[20-21]。而且,有些患者会发展为慢性疼痛[18,22]。因而,对于腹腔镜疝修补术开始重视术后疼痛。疼痛原因一般归结为术中补片的固定,其多采用钉枪固定或贯穿腹壁的缝线固定[23-24],或两者结合的固定方法。一项研究比较了三种固定方式,包括吸收钉枪固定、两圈钛钉钉枪固定及不可吸收缝线固定,随访时间分别为术后2周、6周、3个月,结果表明,三种固定方式的术后疼痛无明显差异。因而作者认为,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中钉枪、缝线固定不会导致疼痛,减轻疼痛的新固定方法值得探索。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开始重视切口疝修补术后的疼痛问题,并认为,应同腹股沟疝一样,术后疼痛较复发更值得关注。

临床资料及文献资料显示,补片置于筋膜层下方的Sublay技术优于置于筋膜层上方的Onlay术。Sublay修补术,补片长入更加有效,所需固定更少。正是鉴于腹腔镜疝手术的优点与弊端,将腹腔镜手术与肌后/腹膜前间隙手术结合起来,可扬长避短,即避免了补片与内脏肠管等接触,又可减少补片的固定及后期的疼痛。新的手术方式在不断探索中前进,这些进展包括微小切口开放Sublay(mini/less open sublay,MILOS)、eMILOS术、增强视野的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enhanced-view totally extraperitoneal,eTEP)及机器人eTEP等。手术目的即采用更加微创的方法将补片置于腹腔外的间隙。

3 MILOS

MILOS手术是指内镜辅助小切口(2~8 cm)Sublay术式。最早于2015年由Arita等[25]进行了报道,然后于2018年报道了采用Milos技术超过600例的多中心研究[2]。手术采用经疝囊小切口入路,但术中需特殊手术器械,包括带有光源的腹腔镜手术操作器械、特制拉钩等。MILOS的手术过程包括:游离疝囊,解剖粘连,术中需切开腹直肌后鞘,扩大腹直肌后间隙,腹膜外间隙分离范围需达到8 cm。关闭腹膜缺损,放置补片。也可行腹腔镜腹膜外手术。作者一般放置大网孔的聚丙烯补片或PVDF补片,补片需超过缺损边缘至少5 cm,甚至可放置更大的补片。大多数情况下,补片是无需额外固定的;特殊部位的疝,如剑突下疝、耻骨上疝,为防止疝复发,可采用可吸收缝线将补片固定于剑突旁的筋膜组织或Cooper韧带。补片与周边筋膜组织可不固定,但缺损关闭张力较大时,还是需要缝合固定的。术后需放置引流。这种MILOS术可实现:(1)分离暴露由剑突至耻骨后的整个腹膜外间隙;(2)小切口或腔镜辅助的后组织分离/腹横肌松解术;(3)分离外侧间隙;(4)用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作者采用这种方法治疗了615例切口疝患者,并与腹腔镜切口疝IPOM进行对比,结果表明,MILOS术后外科相关并发症低于IPOM(P<0.001),一般并发症也低于 IPOM(P<0.004),复发率低(P<0.001),而且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也低于IPOM(P<0.001)。这种方法将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结合,且补片放置在腹膜外,起到了微创的效果,患者复发率、术后慢性疼痛率明显降低。

4 eMILOS

MILOS术需做经过疝囊的小切口,建立腹膜前间隙分离范围后,可在需要时转为内镜手术。内镜手术可使得分离更加容易。尽管在很多情况下,并不需要转为内镜手术。但MILOS手术毕竟属于开放手术,并且需要特殊研制的手术器械及带光源器械。而且文献报道,MILOS术中主刀医师可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但助手的视野非常受限,因而,MILOS术的开展存在一定限制。2017年Schwarz等报道了改良的eMILOS手术,相当于反向TEP[4],采用耻骨上可视性穿刺器与MILOS结合。报道中,25例腹壁疝患者采用eMILOS术修补,其中包括脐疝、上腹部正中切口疝及腹直肌分离症。其理想的手术适应证包括:原发性、继发性腹壁疝伴有腹直肌分离症。eMILOS术与MILOS术不同,无需特殊的手术器械。术者立于患者两腿之间,手术的前面步骤与MILOS相同,也是在疝囊上做小切口,直径 3~6 cm,游离疝囊,暴露腹直肌与后鞘,其中腔镜步骤由切开两侧腹直肌后鞘开始,在后鞘后方进入腹膜前间隙,术中借助自制的气囊装置。然后在耻骨上方置入12 mm腹腔镜穿刺器,开始反向的TEP,间隙分离好后,于肌后间隙放置一张大的聚丙烯补片。结果表明,切口长度平均5.2 cm,手术时间平均157 min,最后5例患者为122 min,平均住院3.2 d,患者在爬楼的情况下VAS疼痛评分为2.7。作者认为,该eMILOS术的优点是更适合需要整个腹壁中线部位需加强的患者,行腔镜下 eMILOS时,较MILOS简化、容易,而且与MOLIS时的单孔手术相比,费用低。手术时作者并未关闭切开的腹直肌后鞘,但保留了前鞘的完整性[4]。

5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也有作者采用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但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包括[26-27]:(1)腹腔内操作,增加了肠管损伤的风险;(2)技术上难度增加;(3)需要线性切割器,费用增加;(4)应用tack钉,增加了疼痛的风险。(5)补片大小受限,术后复发率增加。

6 eTEP

2017年Belyansky等[1]报道了多中心的eTEP的临床研究,通过完全腔镜施行后腹膜前修补术。该研究始于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回顾了4个国家、5个中心的数据,包含79例腹壁疝患者,手术时间平均219 min,平均住院1.8 d,平均随访(332±122)d,无一例复发。作者认为eTEP可行、有效,并且术后疼痛轻,是腹壁疝修补术的有益补充。而且,eTEP术中可借助中间放置穿刺器的摆放关闭疝缺损。临床资料及文献资料显示,一般复杂切口疝的住院时间为5 d以上[28-29],而通过eTEP,住院时间可缩短至1.8 d[1]。切口疝术后恢复中的主要问题是慢性疼痛与活动受限,这些会导致患者越来越不愿意活动、体重增加、功能减退的循环。作者观察到,通过eTEP手术,多数患者的疼痛较轻,活动受限改善。Colavita等[30]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切口疝修补术,他们的结果显示57%的患者术前有明显疼痛,术后4周56%的患者仍然有明显症状,随访半年后的结果表明,有明显症状的患者比例降至25%[30]。在Belyansky的研究中[1],同样有58.5%的患者有术前明显疼痛,在eTEP一个月、半年后,有同样疼痛的患者比例分别降为23.7%及18.8%。作者分析,eTEP术后疼痛轻,归因于将补片置于肌后间隙,不必应用贯穿缝合及钉枪固定。多数报道表明固定措施与慢性疼痛明显相关[31]。

2018年Belyansky等报道了机器人eTEP的手术结果[3],作者前瞻性地统计了37例疝患者,包括腹壁疝、切口疝、腰疝、造口疝,均行eTEP,并且根据情况选择性应用了腹横肌分离技术。手术时间平均198 min,平均住院0.7 d;术中无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发生浆液肿,穿刺治愈。因而,作者认为,机器人eTEP是可行的。但该研究术后随访时间较短(36 d),未发生早期复发。

7 我们的eTEP经验

近期我们也开始开展eTEP进行腹壁疝修补术,包括切口疝、脐疝、腰疝。初期结果表明,eTEP治疗腹壁疝是可行的,手术时间会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逐渐缩短,患者术后疼痛轻微,不限制活动,术后一般1~3 d可出院,无切口并发症发生。eTEP对于原发腹壁疝、脐疝、腰疝、半月线疝、腹直肌分离等操作容易,相对简单,但对于切口疝的手术难度增加。手术难度取决于术者的手术经验及疝的类型,较大的疝、粘连严重的切口疝,手术操作复杂,肠管损伤风险增加,这时采用小切口辅助或杂交手术更加安全。我们认为,对于eTEP,选择合适的患者是可行的,在切口并发症、术后恢复、疼痛方面可明显获益。eTEP具有微创优势,且将补片放置于腹膜外,选择合适的患者值得应用,长期临床效果尚待观察。

猜你喜欢
补片腹壁修补术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补片的选择与固定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3D-MAX补片在经腹腹膜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自固定补片与普通聚丙烯补片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对比研究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通知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再次剖宫产腹壁横纵切口150例分析
腹膜前Kugel补片法治疗股疝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