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C)在2016年7月发布的报告《推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挑战与机遇》中指出,制定一项协调一致和有效的国家量子信息科学(QIS)研发政策需要政府、学术界和私营部门的通力合作,尤其需要解决机构壁垒、教育培训、技术转移、材料制造和资金稳定等关键领域的问题。这些关键领域随后又在能源部报告《基础科学、量子信息科学与计算交界处的量子传感器》以及国会听证会中被反复强调。2018年7月2日,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CRS)发布《联邦量子信息科学概况》报告,在概述各国QIS项目部署和研发状况的基础上,提出美国的政策考量。
机构壁垒:美国各科研机构和学科领域的QIS研究通常各自为政,缺乏协调与合作。创建多元化、跨领域的团队对成功至关重要,合作将带来更大的进展。
教育与人才培养:目前的学术教育和雇员培训尚不足以支撑QIS研发的持续推进,需要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的多元化、跨领域技能和专业知识支撑。应考虑在各所大学和国家实验室设立跨学科的QIS中心。
技术与知识转移:从大学获取的专利、强有力的风险投资环境、合格的毕业生与有经验的科学家,这些都是影响企业成功开发QIS商品的因素。虽然已有部分项目致力于解决此类问题,但依然存在挑战。
材料与制造:改进实现量子材料可信制造所需的工具(例如硬件小型化能力)是推进QIS研发与应用的决定性因素。
资金:政府资助的不稳定性会减缓QIS发展,不利于培养一支完全合格的人才队伍。资助不稳定的部分原因在于各机构间的协调不充分,这导致大学研究项目的不确定,从而导致优秀的研究人员去国外寻求机会,或是加入外国实体。
研发政策:美国目前缺乏统一的QIS国家政策,长期来看可能妨害到美国的QIS研发。然而,究竟应由谁牵头、该投入多少仍不明朗。
张娟(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编译自
https://fas.org/sgp/crs/misc/IF1087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