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我经验”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探讨

2018-03-30 02:11:55
成才 2018年8期
关键词:研修校本经验

“自我经验”是潘海燕教授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而总结提炼的“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该理论主要是立足教师的“自我经验”,依托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力量和智慧,将其转化为成长的动力和独特的思想,促成其自主学习,灵锐思考,持续生长,并运用自己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实践及其他工作。这里的“自我经验”不是通常人们说的“经验”或望文生义所理解的“自己的”、“个人的”经验,而是指通过教师自己亲身实践体验(感受),然后对其进行反思后获得的“感悟”。这种通过“感受——反思——感悟”获得的“自我经验”,具有教师元认知的活动成分渗透其中。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复合型、技能型、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技能人才,需要一支综合素质高、技艺精湛、专兼结合、专业稳定发展的教师队伍。新的历史时期需要高职院校教师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实现自主专业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到2035年,要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的目标。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决定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是其中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本文主要是从“自我经验”视角探讨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高职院校教师“自我经验”的形成和转化动力不足

1.有从教“感受”和专业发展潜力,需要在实践中感悟成“自我经验”。高职院校教师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从高校本硕毕业生中引进的教师。他们经过层层选拔进入学校,素质高,可塑性强。新入职的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职业规划和成长需求,主观上希望在工作岗位上早出成绩,有专业发展的潜能。同时,他们历经了十几年的学生时代,也有企业实习和锻炼经历,对教学过程、学生需求、职业技能都有一定的了解,对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关于“教”和“学”积累了一定的“感受”。二是从企事业单位招聘或调入的教师。具有良好的一线工作经验,有相对成熟的“社会经验”和“操作技巧”,他们的课堂会因为有许多真实案例而深受学生喜爱,经过转型培训很快成为“双师”型教师。三是由中专教师转升为高职教师。这批教师学历层次不一,具有多年教学经验,教学理论、实践能力较强,其中不乏骨干教师、教学名师,但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经过专业学习和培训,部分教师能较快进行高职“双师”和科研型教师角色转换。这些教师有不同经历和实践“感受”,有个人发展需求,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快速感悟,形成自己的“自我经验”和专业思想,在个人专业发展方面有所建树,则需要有效的外部激励和自身因素躯动。自主生长式专业发展理论为教师提供了“接地气”的理论支撑和心理支持,是新手教师转化为经验教师、经验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的学习过程,对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

2.“自我经验”停滞在实践“感受”阶段,被动应对专业发展活动。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并追求成熟的过程,是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不断更新、演进和完善的过程”。高职院校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针对不同类型教师制订了一系列促进举措和激励办法,在“双师”型教师培养、职称评聘,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专家型教师、专业和学科带头人等方面都有明确教师培养计划和评聘条件,有一系列促进个人专业发展的研修活动,如教研活动、专业培训、精品课程建设、课题研究、企业进修等。但是,多方面因素导致教师参与专业发展活动不积极,被动应对。这些因素中除教师结构性缺失、标准和路径不清晰、“双师型”教师政策困惑等因素外,许多客观因素直接影响教师主动参与和实施专业发展。一是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认识不足。部分任课老师被动接受各类培训,自主学习、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意识不强,缺乏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认识。二是随着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张,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要完成每周多门课程、20个学时左右的教学任务,导致大部分教师无暇、无精力,甚至无兴趣参加其他的专业发展活动;部分教师家住校外、路途远或家庭负担重,无心无力参与外出培训、教学研究等研修活动,也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三是教师被动跟风,没有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入职到合格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再到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有体验、领悟、生长等慢长的发展过程。部分教师没有发展规划,盲目跟风,被动应对工作和研修,没有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和成长路径。四是教学感受缺乏有效的反思和提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感受”,没有经过反思、记录和感悟,成为一过性思维,前积后丢,不能形成自己的教育成果(自我经验)进行分享,专业能力停滞不前。例如,学校有些从教多年的教师,学生反映课上得好,遇到问题总能解决好,但是让他们推广交流却说不出来,原因就是缺乏反思和感悟,没有形成自己的“自我经验”。

二、基于“自我经验”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1.做好个人阶段定位,用好和争取利于专业发展的外部资源。无论哪所高职院校都会有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这些自上而下的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需要教师本人积极主动参与和实施。自主生长式专业发展理论主张调动教师自身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参与专业发展,强调教师参与各种专业发展活动,都应以主动参与者、自主发展设计者、合作研究者的心态参加,不能以学生的身份、接受者的角色出现,强调将个人的“自我经验”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因此,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中年教师、老年教师)要做好阶段定位,增强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构建自主能动的专业发展模式,结合国家政策和学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加深对专业发展内涵的认识,制定不同时期的专业发展计划。研究和用好用足学校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性资源,积极争取校外培训,参加校本培训、在线培训、到企业实践等,循序渐进地沿着教师→双师素质教师→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途径实现个人专业发展。

2.重视个人“自我经验”,通过“感受——反思——感悟”促进专业发展。教师的“自我经验”规整为事例经验、类经验、经验系统、实践智慧四大部分。教师在一堂课中获取的教学方法、一次实训中的操作要点、一次有效的学生谈话等,也可能是自己的“土办法”,这就是事例经验——“感悟”,可以把“事例经验”看成是教师众多经验中的一个个的点。如果把这些“事例经验”进行反思、总结归纳,分门别类,就会变成“类经验”,多个“类经验”就成了个人专业发展的一条一条的线汇聚成经验系统,最后生成自己的实践智慧。例如,教师上一堂课后反思有“感悟”,多次感悟串在一起反思、记录变成课堂教学经验(类经验),然后再将这些经验写成教学论文(经验系统),经过多次反思、探索,对自己教学专业领域进一步研究(科研),成为专业或领域的专家(升华成教育思想);又如,教师在实训操作中有实践感悟,经过反思、总结、记录,螺旋上升,积累的“感悟”串在一起就是“操作技巧”,培养的学生可能是“能工巧匠”,这些技巧在企业可能迅速变成优良产品。因此,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要学会总结,勤于反思和记录,发掘自身主观的、内隐的“自我经验”、“专业技巧”和教学亮点,通过“感受——反思——感悟”对自我专业发展状况进行评估和思考,在反复应用中“边教边悟”,在感悟中产生实践智慧,在感悟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适应高职教师集学术性和职业性于一体的专业发展需要。

3.融入以校本研修为主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实现专业发展。校本研修,即基于教师任教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学校资源,以问题为中心,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再发现,再分析,再解决……如此循环反复,螺旋上升。根据自主生长式专业发展理论,教师在研修过程中解决自己教育问题的同时,生发个人新的自我经验,进而建构自己的教育理论。由于高职教师具有“职业性”与“实践性”特点,加之“自我经验”是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统一。因此,校本研修是高职教师实现专业持续发展的普遍途径,研修培训的目标是发展“自我经验”。

高职院校经过几十年的办校历程,有成熟的教师校本研修组织管理机构,制定了关于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教师自修及“双师型”转化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研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是教研活动、科研、专业培训、教学公开课、技能竞赛、操作比武等,也可以是教师企业锻炼、网络平台建设等,教师可以校本研修活动为平台,主动参与每一个项目或阶段的研修。但是,个人的力量的有限的,教师要完成上述主题任务都需要团队合作,在“做中学、学中做”,必须融入以校本研修为主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例如某高职教师准备上好一堂实践课,不仅要有实践教学环境、器材,还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否则就是有最好的教学设计、最多经验的教师都难以完成;又如一个有“自我经验”的教师申报一项科研项目,如果没有团队合作、实践与配合,项目不可以有效完成。

同时,高职院校的育人模式需要教师主动参与团队研修。高职院校是为企业育人,培养模式主要是“校企合作”,需要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多位一体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共同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等,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和局限性导致其知识能力难以应对快速发展的人才市场,需要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参与研修。研修形式最好是“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团队合作。团队研修是教师自我经验生长的最高效方式,也是唤醒和激励教师坚定信念、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领导、专家之间秉承着相互关爱、合作共赢的理念,教师可以化被动研修为主动研修,实现同伴互助、合作探究。一个充满和谐与温馨的环境能够为教师实现自主学习以及个性化发展做好准备。这种以团队合作形式的校本研修让教师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合作共赢,实现专业化共同发展。

总之,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取决于高职教育的独特性、教师素质的特殊性。需要有来自学校层面的政策支持和专业成长机制,更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主动配合。教师只有挖掘自身潜能,拥有良好的专业发展计划,不断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自我经验”,不断反思中“自我更新”,才能实现提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质目标,让专业生长持续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研修校本经验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党课参考(2021年20期)2021-11-04 09:39:46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 00:41:26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49:30
经验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18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党课参考(2018年20期)2018-11-09 08: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