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孝四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5)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问题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党和国家对此也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思政课教学改革,关键在于教师。思政课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而且应该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能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开展教学;能否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科学有效地开展教学;能否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人格魅力,努力做到言传身教;能否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以下简称“四真”),都会直接影响思政课教学实效。
思政课教师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思政课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于其它任何课程,而教师队伍的现状离这种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2017年高校思政质量年期间专家听课发现的问题主要有:授课教师普遍存在缺乏知识、缺乏思想的问题[2];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难以满足课改要求[3];部分教师对教材内容吃得不透,教学目的不明晰,课程驾驭能力弱,教学计划性差,教学环节把握不当,过于讲究形式方法,冲淡了教学主题和目标等[4]。听课发现的问题属于显问题,背后还有潜问题。比如教师的再教育问题;教师积极性调动问题;教师的信仰问题;教师的素质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是思政课教师有没有做到“四真”的问题,凸显出培育“四真”思政课教师的必要性。
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真学”“真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时间不足,学习不够,理论功底不深,专业背景差异较大,教学难以讲清楚讲透彻。客观上广大思政课教师因为忙于备课、上课,没有多少时间用于学习、提升。目前几乎所有高校思政课教师师生比都没有达到最低1:350的要求,这导致思政课专任教师工作量非常饱满,周课表课时十二节以上属于常态。高校科研工作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职称评审的需要迫使思政课教师必须拿课题、发文章、编教材、写著作,每年各种培训也占用了教师大量假期时间。思政课教师专业背景多种多样、思政课教学内容涉及的学科十分宽泛是影响教师“真学”“真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受所学专业影响,不少教师在学习、研究和授课方面喜欢从自己的专业兴趣、特长出发,较少考虑思政课教学的需要。从主观方面看,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思政课教师能够沉下心来学习的也不多,即使是搞科研,不少也带有功利目的,不一定能对思政课教学有多大帮助。最后,教学压力大、困难多(主要是学生对思政课普遍不感兴趣)、待遇不高等也挫伤了不少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相比于理论学习,实践是一种更重要的学习。思政课本身就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如果没有对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深刻理解,没有对人民生活的深入了解,不可能讲好《思修》和《概论》等课程,不可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目前来看,思政课教师的实践研修活动大多是参观红色景点,这种实践的效果是有限的。由于在“真学”方面出了问题,“真懂”自然很难做到。“真学”“真懂”是思政课教师学术素养的具体体现。没有学术素养的支撑,教师必然缺乏思想的冲动;没有了思想的冲动,必然缺乏充沛的激情[5]。以上主客观原因导致的思政课教师学习不够、理论积淀不足严重影响了思政课教学效果。不少思政课教学显得非常肤浅,变成简单的政治宣讲或人生说教,没有任何激情和感染力,实效性从何谈起?
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真信”“真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不能按照课程中提出的素质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等素质均有待进一步提高。“真信”一般建立在“真学”“真懂”的基础上。“信”有很多层次,最低层次是在学习、认知的基础上相信理论的正确性,最高层次是在认知、情感基础上确立共产主义信仰。有了信仰才会坚定不移、满腔热情地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一个人信仰的确立受其所处的社会地位、所追求的利益、所接受的文化传统以及经历阅历等因素的影响。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中西方文化传统与信仰的巨大差异。中国人信仰的最大特点是指向现实而不是指向未来,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为了灵魂的安宁。思政课教师应树立的是共产主义信仰,其“信仰基点与其他信仰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从个人利益出发,而是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是以国家、民族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来体现共产党人高尚的精神境界和意志追求”。但是就现实状况而言,不少思政课教师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没有脱离追求个人利益的窠臼,普遍缺乏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即使“真学”“真懂”了,离“真信”也还有不小的差距。没有了“真信”,也就没有了“真用”。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等素质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很难看出和普通百姓有明显的区别,这是影响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关键原因。
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毋庸置疑。思政课对教师提出的高要求决定了对思政课教师进行再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再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四真”教师。只有培育“四真”思政课教师,才能发挥其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在“真学”和“真懂”方面,首先必须确保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去学习。教育主管部门必须督促高校按照1:350的师生比配齐思政课专任教师,鼓励在此基础上扩大师生比,尽量减少兼职兼课教师的数量。同时,在实行绩效工资背景下,高校要出台政策降低思政课教师教学工作量,保证思政课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提升,提高备课和教学质量,这是由思政课的特殊地位及其备课特点决定的。目前已经有高校实行半年教学、半年研修的政策,这对于促进思政课教师的学习提升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做法。其次,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培训力度。每位教师在上每门课之前都要接受系统的培训,要聘请有关领域的专家、思政课教学能手等把教材涉及的重点难点问题逐章讲清楚,这是快速提升思政课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要督促思政课教师加强日常学习,对相应课程教师要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比如必读经典原著、必读参考书目等。可以借鉴会计证年审的做法,加大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的力度,达不到要求不准上岗。第三,加强对思政课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以研促学。各级各类课题均可以设立思政专项,各相关学科的课题也可以向思政课教师倾斜,留出一定比例给思政课教师。课题的选题必须紧紧围绕思政课教学内容,重点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第四,加强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力度。改变把参观红色景点作为实践研修唯一途径的做法,采取有效措施让思政课教师走进企业、走向农村、走近先进模范人群、走进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接受实践的洗礼。社会调研、生活体验、挂职锻炼等是比较有效的实践途径。这些途径一般都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相应政策,保证思政课教师能够找到合适的实践去向。总之,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学与培训相结合、学习与研究相结合,才能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
有了这种“真学”,才可能做到“真懂”,有了“真懂”,才有可能把问题讲清楚。“真懂”除了指向思政课教学内容,还包括教学对象、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不了解教学对象,就无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不懂得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也难以吸引学生。虽然不少专家学者都强调思政课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但是如果工艺不够精湛、包装不够时尚,则难以激发95后00后大学生的兴趣。从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来看,本科院校更加重视内容,高职高专更加重视形式,两种倾向都走向了极端。正确做法是:对本科院校教师而言,要在发挥理论优势的同时,学会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主要是信息化教学手段,把先进的配方用精湛的工艺打造成精品,再包装成具有吸引力的思政课大餐,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和期待。对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而言,要在发挥工艺和包装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习和研究,掌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精髓,打造出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优质产品。
在“真信”和“真用”方面,首先要关注思政课教师的合理利益诉求。利益导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思政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自身也要接受思想政治再教育。“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就是这种再教育的结果。思政课的责任和使命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超出其它任何课程的高标准和高要求:不仅要有高深渊博的学识,而且要有优秀的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格魅力、崇高的信仰追求等。这既反映出对思政课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再教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反映出思政课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思政课教师的合理利益诉求主要表现在:福利待遇的提高,符合思政课特点的职称晋升通道。合理利益诉求的满足有助于思政课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否则思政课教学可能沦为教师谋生的手段,教学实效将大打折扣。目前教育部、地方政府和部分高校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北京市推行的思政课专任教师补贴制度,部分高校探索的思政课教师职称单独评审制度引起了广大思政课教师的共鸣。其次要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地位。要健全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管理制度,注重对思政课教师的人文关怀。对思政课教师的管理一定要坚持民主、公平、公正,否则会影响到其对党、对国家和对社会的信任,颠覆其对思政课不少内容的认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现在特别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思政课教师本身也需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他们需要被关心、被尊重。总而言之,从物质到精神的全面关怀能够实现思政课教师从物质到精神需要的全面满足,能够激发他们对事业、国家和社会的热爱,从而坚定他们的共产主义信仰。这种信仰会支撑他们把认知付诸行动,在塑造自身的同时塑造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培养“四真”思政课教师还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准入和退出机制。目前在准入方面唯一被重视的标准是要求新进思政课教师原则上必须是党员,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这一条也具有很大的弹性。在退出方面除了极个别教师因为师德问题被清退以外,高校基本上都没有建立针对思政课教师的退出机制。在准入方面,党员应该作为必备条件,此外,学历和学科背景(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学历)需要全面考察,政审也是必备的环节,同时要全面考察新进教师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教育教学能力等。在退出方面,师德红线是底线,教学实效性考察是重点,教学纪律是必要条件。
培养“四真”思政课教师不仅需要主管部门和高校创造条件,更需要思政课教师自觉投身到学习、研究、实践活动中去,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思政教育领域成绩突出的教师,一般都是克服各种困难,付出艰辛努力的结果。就当前思政课教师面临的客观问题来看,时间不够可以想办法挤时间;待遇不高不能太计较;学科背景可以靠学习去弥补等等。所以主观上愿不愿意付出努力,能不能把思政课教学当作事业来做,有没有责任心和使命感才是最重要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艰巨而崇高,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需要主管部门和高等教育界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广大思政课教师的辛勤付出。教师努力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思政课教学实效性难题就一定能得到有效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