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梅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高龄产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由此导致的产后出血,难产等并发症的发病率亦显著升高[1]。剖宫产手术可提高分娩的成功率,保证产妇和胎儿的安全。但是由于剖宫产手术结束后,随着产妇麻醉药效的消失,其腹部及手术切口极易出现疼痛,对疼痛耐受性较低的产妇,通常会影响到正常哺乳,且会影响子宫的康复[2]。如何做好剖宫产术后的护理,更好的保证母婴安全,特别是对高龄产妇,需要我们提出新的护理方法。近几年我们对剖宫产的高龄产妇给予术后盆底中医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9月到我院产科进行剖宫产术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排除严重精神疾病或异常、无行为能力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等疾病患者。其中选取 6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 (37.90±2.80) 岁;平均孕周时间(39.20±2.10)周。另外60例作为试验组:患者平均年龄(38.70±3.10) 岁;平均孕周时间(40.10±2.20) 周。均为二胎产妇。研究前均获得产妇及其家属同意。2组产妇的年龄、孕周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日常护理措施,对产妇出现的疼痛则采取传统的止痛方法处理,即对难以忍受疼痛的产妇进行肌注氯诺昔康8 mg肌注止痛处理。试验组患者采取的盆底中医护理,方法如下:艾灸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以纱布置于腹部,防止烫伤腹部皮肤,上放自制艾灸盒,艾灸20分钟,并配合腹部按摩,每日2次,上、下午各一次。
1.3疗效评价
1.3.12组产妇的术后疼痛情况比较 疼痛分为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四个等级[3]。其中无痛:产妇术后腹部及切口处无明显疼痛;轻度疼痛:产妇腹部及切口处有轻微疼痛,但是不影响到产妇的日常生活;中度疼痛:产妇腹部及切口处出现疼痛,产妇难以忍受,已经影响到产妇的日常生活,需要止痛药进行止痛;重度疼痛:产妇腹部及切口处剧烈疼痛,产妇的日常生活不能进行,需在医生指导下立即进行止痛处理[4]。疼痛率为轻度疼痛、中度疼痛和重度疼痛三者之和。
1.3.2护理满意度 依据患者对镇痛效果及护理服务个人感受,自行设计问卷调查[5],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3种。
1.4统计学方法 试验中所得数据利用SPSS 17.0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2组产妇术后疼痛比较 2组产妇术后疼痛比较由附表1显示,2组产妇术后疼痛差异显著(P<0.05),其中采取盆底个性化中医护理干预的试验组产妇疼痛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对剖宫产妇术后进行盆底个性化中医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产妇的疼痛。
表1 2组产妇术后疼痛比较 [例(%)]
2.22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率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5,P<0.05),见表2。
表2 2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例(%)]
近两年,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高龄剖腹产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剖宫产因采取经腹切开子宫的方式,手术伤口较大,创面广,其术后易产生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术后疼痛。常见疼痛原因主要为下两个方面:(1) 生理原因:手术机械损伤及子宫收缩。(2)产妇主观因素:性格、疼痛敏感度及心理状态。术后疼痛往往严重影响产妇休息睡眠不足,导致情绪低落,代谢紊乱,泌乳减少,从而影响其心理及身体健康及产后康复,陈萍[6]对80例剖宫产患者进行调查得出,护理干预组患者无痛及轻度疼痛百分比为70.00%,明显较常规组更多,且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提示其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产妇术后疼痛。王洪芬[7]通过对10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案,干预组产妇实施预防性疼痛护理,对照组实施疼痛无法忍受时给予镇痛药镇痛,结果表明:干预组产妇的疼痛缓解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患者初次泌乳时间 [(24±7) h] 短于对照组 [(31±5) h],提示其护理干预组效果良好。因而需对产妇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案以减轻其疼痛。护理的核心目的就是通过各种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在心理上、生理上达到愉悦的状态,并尽最大可能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由于创伤、疼痛等刺激所产生的不愉快感觉程度。使患者感受到治疗过程是一种舒适、愉快的体验,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8]。
中医认为,关元穴位于脐下,属任脉,邻近胞宫,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及有调理冲任,益气固胞作用[9],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产时损伤气血致产后气血亏虚,热敷或灸此穴,可具有温经止痛,补益肾气及疏通经络、调理气机的作用。结合剖宫产临床护理经验,采用自制艾盒艾灸关元穴并配合腹部按摩,不仅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发生,还能促进宫缩复旧,排除产后瘀血,清除恶漏,尽早促进产妇精力体力恢复。观察结果显示,艾灸关元穴并配合腹部按摩,患者自感舒适,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发生。避免了镇痛药的剂量依赖性和不良反应。
本研究显示:试验组产妇通过采取中医盆底护理干预,其疼痛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对高龄剖宫产妇术后进行中医盆底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产妇疼痛。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率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5,P<0.05),这表明,中医盆底护理相对传统护理,明显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患者易于接受,在临床治疗中,通过对高龄剖宫产妇采取个性中医盆底护理干预措施,能促进其伤口早日愈合,减轻疼痛并帮助产妇恢复健康,值得临床实践推广。
[1]耍春枝.剖宫产 50 例产后个体化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2):56-57.
[2]屈锦秀.舒适护理对择期剖宫产产妇舒适度及疼痛程度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2,25(7):113-114.
[3]王春凤.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对缓解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杂志,2015,53(20):150-152.
[4]张静,马恒珍.剖宫产术后疼痛的综合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11):1023.
[5]樊俊萍.基层医院优质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9(4):275.
[6]陈萍.护理干预对缓解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2014,8(18):220-221.
[7]王洪芬.护理干预对缓解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方法和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2(24):361-362.
[8]胡敏,吕红梅,陈晓芸,等.舒适护理模式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疼痛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2):68-69.
[9]张颖,赵纯.产褥期妇女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