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红波 王龙海 吕 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长久以来,济南民政人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宗旨,在救助困难群众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所有救助对象中,‘三无人员’是最难解决的‘硬骨头’,我们要让他们感到温暖,要让他们有口饭吃,有暖和的衣服穿,必须解决户籍问题。这些都解决了,才能体现出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内涵,才是‘加强人权法治保障’的体现。”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并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加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三无人员”的救助更是体现了党对于困难群众、对于人权的看重。
近日,通过深刻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对民政工作的要求以及自身努力,济南市民政局联合市人社、公安等部门,成功解决济南市133名长期滞站人员的户籍问题,使他们有了一个合法的身份,为下一步移交安置创造了条件,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人身权、生存权、人格权”。
这种办法也将在济南成为长效机制,为构建社会和谐氛围奠定基础,而济南民政人用自身的努力,走出了一条“济南模式”。
济南是个有温度的城市,对于困难群众的救助,不能等、靠,如何体现城市温度?首先要保障人民群众享受合法的人身权、生存权和人格权。
济南是华北地区交通枢纽,是政治、经济中心,这里汇聚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要让每一位来到济南的人都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而这,也一直是济南民政人所努力追求的。
对于贫困群体中的“特殊群体”,长期流浪的乞讨人员一直都是党和政府所关心的人群。救助管理站是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临时性救助服务的工作机构。随着救助范围不断扩大、救助方式不断拓展,因年老、年幼、残疾等原因无法查明监护人和户籍地的长期滞留受助人员不断增多,滞留最长的已有10年之久,安置问题一直难以得到妥善解决,给正常的救助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解决户籍问题是移交安置的前提,是解决申办“三无人员”的医保、救助、补贴问题的必要条件。
户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长期滞站人员的落户工作是救助站长期以来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讲政治、讲大局、通力协作的结果。无论何种原因造成这些特殊人群流浪街头,国家和社会并没有抛弃他们,而是选择了接纳与救助,并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这彰显了法律的温情以及一个城市的胸怀和温度。另外,对长期滞站人员本身来说,落户后不仅解决了这部分人员的合法身份、保障了他们作为公民应该享受的基本生活权益,更重要的是落户后受助人员可以入住福利院、精神病院、儿童福利院等公立的福利、卫生机构,从而得到更加专业的护理和训练;同时还可以依据本地户口的常住居民身份,享受城镇“三无人员”供养、医疗救助、惠民殡葬政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待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市救助站对于这项工作极为重视,并将其列入2017年重点工作,以实际行动来践行“不忘初心”的誓言。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户口问题的意见》及《民政部公安部关于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身份查询和照料安置工作的意见》精神,救助站调配工作时间长、业务能力精、协调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全面细致地抓好此项工作。同时联络市人社、公安等相关部门共同做好户籍工作,联手协作,保障“三无人员”户籍问题尽早解决。“骨头虽硬,坚决啃下!”济南民政人铮铮誓言落地有声。
由于长期滞站人员比较多、年份登记不统一,救助站按照入站时间(2016年前)选定了第一批人员共155人。民政局工作人员认真核对人员信息,全面准确地统计了市内各医院长期治疗人员、市优抚医院治疗人员、长清区精神卫生中心治疗人员、长清老年公寓代养人员、党家重汽颐养中心代养人员等7处安置地长期滞留不能返乡人员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每个人的媒体寻亲公告、寻亲网登载、DNA采集时间、查体时间、是否服药、身体状况等重新建立个人信息的详细档案。
什么是“济南模式”?怎样才能体现济南的“城市温度”?济南民政人在工作中积极探索新的方式,消除困难,营造良好的救助环境。部分受助人员由于存在智力障碍、精神残疾等各种原因无法获取真实姓名,入站时以入站编号、住院号、相貌特点命名的救助专用名不符合落户的相关规定。工作人员对所有受助人员以济为姓、天干地支千字文循环为名全部重新起名作为户籍申报用名(原名表格保留)。
2017年3月,经市民政局协调,救助站会同市公安局户政处初步达成为无户口长期滞站受助人员落户的工作意见并启动落户程序,救助站开始进行落户的全面准备工作。站内多科室配合、站外多部门联动,为落户工作的正规化、准确性奠定了基础。
2017年4月,重汽医院派出了3名专家携带相关设备前往救助站两处代养点(党家、长清)为全体受助人员再次全面体检,同时落实个人身体状况及服药情况。经多次与天桥分局、堤口路派出所的户籍民警反复研究,制定出一套简单可行且又符合受助人员情况、能够相互印证落户人员身份的户口申请材料141份。
5月,市公安局制证所干警前往党家、长清托养点为所有托养人员拍摄身份证标准照;6月,经工作人员进一步核对档案,向堤口路派出所递交了拟落户人员档案139人份;6月29日办理了集体户口卡3本共计150份;8月,首批136名长期滞站人员全部落户;10月,第一批申办落户的长期滞站人员133张身份证办理完毕。
2017年12月27日,这天对于济南民政救助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意义。在济南市社会福利院综合楼6楼的大厅内,部分在济南市的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落户,从此他们成为了地道的“济南人”,也标志着济南市救助事业开启了新时代的发展大幕。
首批长期滞站人员申办落户工作办理完毕,标志着长期滞站人员的安置工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与此同时,第二批长期滞站人员落户申报工作正式启动。
今后济南将逐步为已落户长期滞站人员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与社会福利、卫生机构形成定期移交制度,建立移交长效机制;并持续不间断地为受助人员做好寻亲工作,帮助他们早日回归家庭。同时,济南市也成为全国首个将“三无人员”落户享受民政救助政策定为长效机制的城市,让受救助的困难群众感受到了济南那份“贴心”的“城市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