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国为何屡次碰壁

2018-03-30 08:00段亚广
文史博览 2018年3期
关键词:周游列国鲁国国君

段亚广

孔子周游列国历来被大家认为是一次孔子主动向列国宣传自己治国主张,实现政治理想的游说活动。也有人认为孔子是因为不满鲁国国君荒淫朝政,不思进取而愤然离开鲁国的。但仔细考究孔子离开鲁国之时鲁国政坛的各种状况,以及孔子在周游列国时的种种遭遇,不难发现,孔子的这次周游其实并不是一次普通的游学问政,而是一次被迫离开鲁国,逃避政敌打击与报复的政治流亡。

孔子周游列国图(局部,孔维克画)

公元前501年,鲁国的国君鲁定公任命孔子为鲁国大司寇,负责掌管境内所有的司法诉讼。在孔子的治理下,鲁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各行各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外交方面,鲁国在与强大的齐国会盟时,凭借孔子从容不迫地据理力争,也取得了一定胜利,迫使齐国归还吞并鲁国的郓、汶阳、龟阴之田,最大限度地维护了鲁国的利益。

此时的鲁国国内,国君大权旁落,真正的权力掌握在以三桓为首的鲁国卿大夫手中。孔子为加强国君权力,开始着手削弱卿大夫的权力。在春秋时代,每个卿大夫都拥有自己的采邑,在采邑之内,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任意征收赋税,采邑实际上就是他们的私人领地。

卿大夫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把采邑的城墙修得坚固无比,规模和坚固程度都大大超过了鲁国的都城。《左传·隐公元年》里,郑国的卿大夫祭仲就曾向国君郑庄公一针见血地指出:“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地方城邑如果修筑的比都城还要坚固,特别容易造成地方势力的割据和分裂,严重地损害国家的利益。正巧在此时,鲁国国内爆发了一场动乱,给孔子削弱卿大夫权力提供了一次绝佳机会。

事情是这样的,三桓之一的叔孙氏有个家臣叫候犯,趁着叔孙氏在国都当政,无暇顾及采邑,便在他家的采邑郈起兵叛乱,凭借坚固的城池与叔孙氏展开对抗,叔孙氏的宗主武叔懿子费了很大的劲儿才逼迫候犯出国逃亡,收复该邑。家臣的叛乱让三桓感到十分困扰和不安,孔子趁机向三桓提出“堕三都”的建议,即拆除三桓的郈邑、费邑、成邑等三座采邑坚固高大的城池,以防止类似的家臣叛乱之事再起,最终达到“抑私家,强公室”的目的。三桓急于清除自身之患,于是欣然同意。

堕郈邑的时候比较顺利,堕费邑的时候,盘踞在城中的公山不狃和叔孙辄先发制人,偷袭鲁国都城,幸而孔子得到战报,派兵反攻,公山不狃和叔孙辄大败而逃,费邑顺利被堕。当孔子准备乘势堕掉三桓采邑中最后的成邑时,孟孙氏的家臣公敛处父向其宗主进言说:“拆除了成邑的城墙,齐国人必将进逼到我们的北大门。而且成邑是你们孟氏的屏障,没有成邑哪还有你们孟氏啊!”三桓这才恍然大悟,于是临时反悔。鲁定公单方面采取军事行动,围攻成邑而不克,“堕三都”的计划由此而失败。

此后,孔子引起了三桓的强烈不满,并失去了鲁国当权贵族的信任和支持。

与此同时,孔子治理鲁国,成绩显著,这让齐国感到很害怕。他们不愿意见到一个强大的鲁国出现,于是设计离间鲁国君臣。齐国国君派人给鲁国国君送去80名能歌善舞的齐国美女和120匹良马,鲁定公和三桓之一的季桓子收下了女乐和良马之后,从此沉溺于女乐之中,不理国事。鲁国的郊祭大典完毕之后,也没有分送祭肉给孔子。孔子由此离鲁去卫,开始了周游列国的历程。鲁国的大夫季桓子听到孔子离开的消息之后,长叹一声说:“先生是怪罪我们接受了齐国那一群女乐的缘故啊!”《史记》中关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原因的记载就是这一句简单的话:“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事情远没有季桓子说的那样简单。季桓子的话语回避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不给孔子送祭肉?这里面又包含着什么样的政治暗示呢?

郊祭大典之后向大夫们分送祭肉本是周礼的定制,季氏不给孔子分送祭肉意味着他要么是不承认孔子大夫的地位,要么是不接受孔子恢复周礼的主张。归结起来就是彻底否定孔子的政治生命。这对孔子这样一个政治人物来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假如他不在此时赶紧离开鲁国,接下来迎接他的很可能就是一系列的政治清算和政治迫害。

所以,孔子离开鲁国,并不仅仅是因为国君不理朝政那样简单。因为《史记》中并没有提到过孔子对鲁国国君的半句劝谏之辞,而这对于主张尽事谏君的孔子来说绝对是不应该的。他顾不上劝谏国君就急忙离开,肯定是有他的难言之隐。真正的原因是孔子“堕三都”的主张严重威胁了三桓的政治利益。如果孔子不尽快离开鲁国,就一定会遭到三桓的迫害。故而笔者认为,这是一次在周游名义下进行的政治流亡。

另外,纵览《史记》中记载,孔子在周游列国时,虽然各国君王都多加礼遇,但是并没有任何一个君主准备采纳孔子的治国主张。他周游的历程也是一个不断碰壁的历程,而且在路途之中遇到了很多挫折与磨难,非常之艰辛。例如他去陈国周游,经过匡地的时候,被当地人误认为是阳货,被围困了五天之久。去宋国的时候在大树下演习礼仪,被宋国的司马桓魋追杀。在郑国的时候与弟子走散,被宋国人讥笑为丧家之犬。在往返陈蔡之间时,粮草断绝,差点被饿死……既然在外飘零那么辛苦,为什么不早日回到鲁国去过自己的太平日子呢?很显然,他不是不想回去,而是回不去。他的周游是无奈的,他在本质上其实是流亡国外。

在孔子60岁的时候,鲁国的季桓子死了,临终前给儿子季康子说:“我死后你一定要把孔子召回来。”消息传到孔子耳朵里,孔子听了特别高兴。据《论语·公冶长》记载: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回去喽!回去喽!我家乡的那些小子志大才疏,文章花哨,不知道如何剪裁。可见孔子还是很愿意回国的,可是季康子并没有把孔子召回来,因为他们政治观点不同,召他回来,是用还是不用,这是一个很难办的问题。可是为了不落下一个违逆父命的名声,他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把孔子的弟子冉求召回来,帮他料理财政,结果在冉求的治理下,季康子家里变得越来越有钱。

冉求为虎作伥,替季康子盘剥百姓的事情让孔子感到非常生气,愤怒之下要把冉求逐出师门,由此可见孔子心系鲁国百姓之情。

公元前484年,冉求帮助鲁国在郎地击溃来犯的齐军,立下大功。在他的请求下,68岁的孔子终于被鲁国迎请回国,结束了长达14年的周游生活和政治流亡。晚年归国后,孔子无心从政,潜心著书,终老于鲁。但其周游列国,百折不挠,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追求的事迹永远被后人铭记与敬仰。

猜你喜欢
周游列国鲁国国君
周游列国
周游列国
周游列国
师旷劝学
柳季与岑鼎
狂泉
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狂泉
浅谈技工院校UG/NX4.0教学
周游列国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