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鸿雁
【摘要】目的 探讨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慢性鼻-鼻窦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耳鼻喉科接收的9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分析对象,入选患者均经随机均分法进行分组,其中45例患者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命名为头孢组;另外的45例患者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治疗,命名为大环内酯类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大环内酯类组患者经治疗后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头孢组77.78%。结论 在慢性鼻-鼻窦炎治疗中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治疗,能有效降低当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鼻-鼻窦炎;大环内酯类;头孢类
【中图分类号】R76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01
慢性鼻-鼻窦炎泛指鼻-鼻窦黏膜处的一系列炎症反应,该疾病的发生率较高,病情持续时间较长,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是临床一直亟待解决的问题[1]。临床多选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2-3]。本次研究随机选取近两年医院耳鼻喉科接收的9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分析对象,探讨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慢性鼻-鼻窦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现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我院耳鼻喉科接收的9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分析对象,入选患者均经随机均分法进行分组,头孢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最大年龄52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38.5±2.3)岁;其中伴鼻息肉患者5例,鼻窦炎术后感染患者2例,伴有变应性鼻炎患者2例,单纯性鼻窦炎患者36例。大环内酯类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最大年龄54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38.8±2.2)岁,其中伴鼻息肉患者4例,鼻窦炎术后感染患者3例,伴有变应性鼻炎患者2例,单纯性鼻窦炎患者3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相仿,具有比较意义。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入院后经影像学检查,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相关病史,确定慢性鼻-鼻窦炎的诊断标准;②经视觉模拟(VAS)评分均在5分以上,表明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③患者及其家属均充分了解这次研究的目的,
排除标准:①患者的鼻窦外鼻腔、颅底出现持续性的炎症反应;②患者重要器质功能(心、肝、肾)伴有严重的功能障碍;③对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患者。
1.3 方法
头孢组:给予患者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指导患者口服头孢克肟分散片(生产厂家: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048),使用剂量是0.2 g/次,每天服药2次,连续服用两周,大环内酯类:应用大环内酯类类药物进行治疗。指导患者口服地红霉素肠溶片(生产厂家: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5176),使用剂量是250 mg次,每天服用1次,连续服用一个季度。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的变化状况。
1.4 指标观察
在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应用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
疗效判断:经治疗后,经CT扫描,结果显示鼻窦处无炎症存在,VAS评分<1分判断为显效;经治疗后,经CT扫描,结果显示鼻窦处炎症明显好转,但仍存在炎症,VAS评分降低≧6分判断为有效;经治疗后,经CT扫描,结果显示鼻窦处无炎症无减轻甚至加重,VAS评分降低<6分,判断为无效。
2 结 果
大环内酯类组患者经治疗后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头孢组77.78%。
3 討 论
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传统的观念中感染、解剖因素是重要的发病机制,由于真菌定植、细菌超抗原等引发炎性的免疫反应,导致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生以及进展,临床上主要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除此之外还有糖皮质激素、抗组胺类药物、肾上腺能药物。随着使用药物时间的延长,耐药菌的的产生,导致头孢菌素、青霉素等常用抗生素使用无效,提高疾病治疗的难度[4]。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生虽有细菌的感染作用,但最为重要的是机体的免疫调节机制,大环内脂类药物不仅具有抗菌作用,同时具备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
综上所述,在慢性鼻-鼻窦炎治疗中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治疗,能有效降低当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 宇,吴天杰.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随机对照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28(17):1289-1291.
[2] 周 浩,陈 兵.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观察[J].华西医学,2013,28(1):48-51.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