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东
【摘要】目的 讨论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频发室性早搏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52例,随机分成实验组26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此和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3.07%,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对Q-T间期变化影响均较小,但是实验组对Q-T间期变化影响比对照组影响较小,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频发室性早搏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胺碘酮;稳心颗粒;室性早搏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8..02
疗频发室性早搏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以及不同程度的心前区疼痛[1]。由于本病发病频率较高,经常会出头晕、乏力甚至发生晕厥[2],久而久之会降低心功能,甚至对生命造成威胁,为了讨论临床用药效果,本次调查中的治疗方法采取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方案,效果良好,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52例,随机分成实验组26例,对照组26例,实验组男20例,女6例,年龄45~62岁,平均年龄(53.5±5.3)岁;对照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42~60岁,平均年龄(51.2±4.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后符合诊断标准,并且在清醒安静的状态下心率大于60次/min,同时伴有心悸、心慌以及心前区不适的症状。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胺碘酮,3次/d,每次0.2 g,口服一周之后改成1次/d,每次0.2 g,持续用药一个月。如果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分别给予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稳心颗粒(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50026),3次/d,每次5 g,持续治疗一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临床症状:心悸、心前区疼痛、胸闷、乏力、头晕;②检测心电图,观察Q-T间期;③观察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④观察室性早搏次数变化以及下降程度。
1.5 疗效评定
通过观察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可分为有效:心悸、心前区疼痛、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完全消失,室性早搏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室性早搏发生频率在5次/min以下;显效:心悸、心前区疼痛、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大部分得到缓解,室性早搏次数减少30%~50%;无效:全部临床症状均无改善。治疗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分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有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 两组Q-T变化对比
实验组和对照组对Q-T间期变化影响均较小,但是实验组对Q-T间期变化影响比对照组影响较小,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室性早搏是心脏功能的一种体现形式,可以发生在健康人群中[3],也可以发生在有心脏器质性疾病患者中,但是频发的室性早搏可引起身体不适,出现心慌、心悸、胸闷等症状。针对本病的治疗临床上经常采用的药品是胺碘酮,它可以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4],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引起Q-T间期延长,引发心率不齐,为了加强治疗效果,本次治疗中加入了稳心颗粒,取得了良好效果,经过本次调查发现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3.07%,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说明稳心颗粒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有效患者疾病症状;实验组和对照组对Q-T间期变化影响均较小,但是实验组对Q-T间期变化影响比对照组影响较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频发室性早搏效果明显,不良反應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朝阳.步长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频发室性早博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149-150.
[2] 邱先辉,张 力.稳心颗粒与小剂量胺碘酮口服治疗频发性早搏[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2(3):8-9.
[3] 李 英.稳心颗粒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2,6(33):3652.
[4] 汪顺银,熊华锋.步长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疗效[J].医师报,2009,8(6):14.
本文编辑: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