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sC、RBP、NEFA在T2DN中的表达及价值研究

2018-03-29 08:32杨永章孙晓玲王宝琛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35期
关键词:视黄醇游离肾小球

杨永章 孙晓玲 王宝琛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游离脂肪酸(NEFA)在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中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7年6月科室收治的T2DN患者69例,设为T2DN组。选择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41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法测定各组NEFA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CysC、RBP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胱抑素C(1.55±0.41)mg/L、视黄醇结合蛋白(79.84±12.16)mg/L和游离脂肪酸(456.84±38.5)uEq/L,高于对照组(血清胱抑素C(0.83±0.13)mg/L、视黄醇结合蛋白(37.41±8.42)mg/L和游离脂肪酸(264.26±21.36)uEq/L)(P<0.05)。结论 将Cys C、RBP、NEFA联合诊断用于T2DN患者中效果理想,能评估糖尿病肾病的损害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清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游离脂肪酸;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5..02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临床上以慢性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而糖尿病肾病(DN)属于发病率较高的微血管并发症,发病后以微血管损害为主要特征,导致肾小球发生病变。本课题以科室收治的T2DN患者69例、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CysC、RBP和NEFA在T2DN患者中诊断效果及发生发展相关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7月~2017年6月科室收治的T2DN患者69例,设为T2DN组,男35例,女34例,年龄67~89岁,平均(74.53±5.79)岁,病程1~12年,平均(5.63±0.84)年。选择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41例,设为对照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64~88岁,平均(77.89±5.42)岁。本课题均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及家属对检查方案具备知情权。

1.2 方法

(1)标本的采集。观察组入院后日次早晨空腹取静脉血3 mL,对照组体检当天空腹取静脉血3 mL,将上述标本进行40 min离心,速度为5000 rpm,完成血清分离后将其放置在-20℃冰箱中,保存备用。(2)检测方法。采用酶法测定各组NEFA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CysC、RBP水平;采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组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Cys C、RBP、NEFA在T2DN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与T2DN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有关操作严格遵循仪器、试剂盒操作说明书完成。(3)参考值。根据仪器标本设置各个指标正常参考值。CysC男>1.25 mg/L,女性>1.15 mg/L;RBP>70 mg/L,NEFA>769 uEq/L,Scr>115 umol/L,BUN>7.2 mmol/L。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血清胱抑素C(1.55±0.41)mg/L、视黄醇结合蛋白(79.84±12.16)mg/L和游离脂肪酸(456.84±38.5)uEq/L,高于对照组血清胱抑素C(0.83±0.13)mg/L、視黄醇结合蛋白(37.41±8.42)mg/L和游离脂肪酸(264.26±21.36)uEq/L(P<0.05)。

3 讨 论

近年来,Cys C、RBP、NEFA联合诊断在T2DN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血清胱抑素C属于是一种非糖化蛋白,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一种,该指标能反应早期肾小球滤过率功能,属于临床上相对理想的内源性指标。但是,当机体肾小球发生轻微损伤时,血清胱抑素C水平将会出现升高。而Scr多发生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到正常参考值的1/3时方可测定,因此血清胱抑素C能作为患者早期诊断指标。视黄醇结合蛋白具有低分子量、半衰期短等特点,能准确的反应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对于正常人而言,视黄醇结合蛋白多表达于肾小球滤过,并且经过肾小管能被全部吸收、降解,并且以不同的形式RBP进行存储。因此,对于T2DN患者机体内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将出现升高趋势。游离脂肪酸主要是由于机体糖代谢紊乱引起的,导致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并且该指标能与白蛋白相互结合,经过肾小球滤过后被曲小管重吸收。文献报道显示:游离脂肪酸在T2DN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将Cys C、RBP、NEFA联合诊断用于T2DN患者中效果理想,能发挥不同指标的协同作用,有助于提高患者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帮助患者早期确诊,指导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将Cys C、RBP、NEFA联合诊断用于T2DN患者中效果理想,能发挥不同指标的协同作用,能评估糖尿病肾病的损害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文平,赵 群,赵海燕.血清Cys C、RBP、Hcy和hs-CRP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3):43-45.

[2] 赵书仙,尹佑东.尿RBP、KIM-1与血Cys-C联合检测预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肾损伤临床研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7,24(04):428-431+477.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视黄醇游离肾小球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联合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和膜联蛋白A2水平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日粮补充或限制维生素A及其时机对育肥猪视黄醇和α-生育酚的积累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游离血红蛋白室内质控物的制备及应用
视黄醇结合蛋白4检测在营养性疾病及肝肾损害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游离于翻译的精确与模糊之间——兼评第八届CASIO杯翻译竞赛获奖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