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杨
中国资本市场正在经历一场重大变化,它将使新经济企业能在国内上市。
有关于此的信号已日渐明确。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公开表示,证监会支持国家战略性新经济企业是一个导向,重点是支持创新型、引领型、示范型的企业,会从IPO等方面予以支持。
这是证监会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1月31日,证监会系统2018年工作会议明确,今年要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市场热情被激发起来,希望中国资本市场能改变“错失”BATJ的历史。受各种原因制约,新经济企业一直难以在国内上市,过去十几年百度、腾讯、阿里巴巴和京东等都远走海外。
为拥抱新经济企业,监管层正在积极“修路”。
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集中引发了大讨论:中国为何留不住新经济独角兽?“它们背靠中国市场,利润、增长主要来自中国,高估值也来自中国”,但国人却无法享受它们的增长红利。以腾讯为例,它今天的市值已经是13年前的500多倍。
3月9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回应,“我们会创造工具与制度安排,让企业自己选择。”
留住未来的BATJ,中国资本市场的相关改革已迫在眉睫。
这部分来源于外部的竞争压力。全球主要资本市场都在争取中国公司。阿里巴巴上市前后,有人提出中国内地甚至香港都要向美国好好学习。
香港已经行动起来了。春节前后港交所已经进一步披露了新兴及创新产业公司上市的第二轮市场咨询方案,可能将在4月份接纳同股不同权公司。港股不想再错过阿里巴巴。
更直接的动因,则是中国经济自身发展的需求。十九大以来,高质量发展被反复强调,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上交所副理事长张冬科此前公开表示,拥抱新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们国家经济优化升级的特别要求。
但新经济的成长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助力。中国资本市场拥抱新经济公司,意味着能为产业发展打通资本脉搏,创新公司能在国内融到钱、也会进一步推动资本的投资热情。
此前十几年,中国的新经济公司选择去海外上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们的投资人往往是外资背景的VC,上市主体也大多注册在国外。按照中国现有规定,这样的公司无法在国内上市。
这有可能掀起一波中概股回归热潮。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有至少十数位新经济领域的代表委员明确表示“愿意回归A股”。全国政协委员、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就表示:归国上市一直是百度的梦想。中国公司跑去海外其实有各种挑战:时差的问题、市场认知的问题,还有当地法律和观念认同的问题。
投资人能在国内就能买到创新公司股票、分享高速增长红利了。他们对此的热情,从分众、暴风、顺丰乃至近期的360上市中都能感受到。市场参与者,比如券商,已经在积极布局。
汹涌而至的热情之下,往往有种新经济公司明天就能排队上A股的错觉。乐观者在种种迹象中印证自己的判断。
比如交易所的表态。全国人大代表、深交所总经理王建军近期表示,深交所正在做制度上的准备,迎接新经济企业的上市。作为交易所,他们欢迎新经济企业,“我们一定会把深交所建设成为中国新经济的主场。”上交所也表示积极拥抱新经济是今年的重点任务,支持新一代BAT企业成长。
富士康股份36天过会的速度,更加深了“改革将迅速落地”的猜测。3月8日下午,富士康股份IPO审核获通过。从2月1日富士康股份申报股份招股书申报稿算起,过会仅仅用了36天。这创造了A股市场的IPO新速度。
不过也有人清醒地指出,富士康股份并不是新经济企业的典型代表。首先上市主体在境内,其次满足现有的上市要求,从2015年到2017年,富士康股份的利润分别为143.50亿、143.66亿和158.68亿。富士康股份和滴滴、今日头条、美团点评等新经济企业,更多被归类为“新蓝筹”。
作为新经济典型的京东,直到2017年才第一次盈利,此前持续亏损了12年。新经济企业普遍盈利很少甚至还在亏损并搭建了海外结构,同时也大量存在同股不同权的现象,除了阿里巴巴外,百度、京东都有AB股。要包容它们,涉及到上市通道、上市制度的改革。
这还不是唯一的挑战,新经济企业高增长的另一面是高风险,要如何搭建快速有效的淘汰机制,避免纯粹的题材炒作?
就在市场热议新经济上市时,3月2日,证监会宣布就修改《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公开征求意见。如果说这是为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创造条件,那么《关于IPO被否企业作为标的资产参与上市公司重组交易的相关问题与解答》,则进一步表达了监管层严控上市公司质量的态度。
另一个问题是:A股投资人准备好了么?新经济企业“与成熟的蓝筹公司不同”,对它们的评估体系也不尽相同。新经济企业有发展的过程,期间可能会有剧烈的市值动荡。
应对这些挑戰,都需要制度性安排。也因此,证监会副主席姜洋在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说,证监会的任务是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抓紧修路。而对于修路的时间表,他说这要看修什么样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