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司马迁借陈胜之口说出那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后,燕子便被贴上了无志的标签。
燕子看起来着实太普通了,它们没有漂亮的羽毛,没有动人的叫声,人们能看到的永远是它们为琐事忙忙碌碌的身影。即使是越冬,它们也仅仅是从北方飞到南方,怎么能和大雁、天鵝这些志在千里的鸟儿比呢?
其实,燕子的种类繁多,不同的种类有不同的秉性,有些种类的燕子人们知之甚少,比如北京颐和园里的燕子,便是最近几年才被人们逐渐了解的。
颐和园的燕子学名叫北京雨燕,与家燕不是同一个品种。雨燕其貌不扬,却有一个独特之处:它们一生从不落地,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飞行中度过,即使飞行累了,它们也可以睡在风里。研究发现,北京雨燕可以在海拔1000米至2200米的高空,以每秒8.5米的速度“枕着翅膀睡觉”。
北京雨燕从不落地,并不是它们不想,而是源于它们天生长了一双不适合落地的脚。和家燕四个脚趾三前一后,适合抓握树枝和电线不同,北京雨燕四个脚趾全部向前。这样的结构不仅不能抓握,而且没有足够的后蹬力。不能抓握,雨燕便无法落在树枝和电线上;脚没有足够的后蹬力,便无法落地,一旦落地便很难起飞。所以,除了偶尔攀附在古建筑物或者悬崖峭壁的垂直面上之外,雨燕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飞行。
在希腊语中,雨燕这个词是“无脚鸟”的意思。传说,无脚鸟一辈子都在飞翔,一生中唯一一次着陆的时候,便是死亡的时刻。这虽然听起来有些悲壮,但几百万年来,雨燕依然乐观地活着,它们在飞行中敏捷地捕捉昆虫,在飞行中灵巧地掠过湖面喝水,在飞行中自由自在地谈情说爱,人们从来没见过它们为不能停歇而烦恼。
北京雨燕虽然与古老的北京城朝夕相伴了千百年,但是人们每年只有在4月到8月才能看到它们的身影。过了8月,北京雨燕便会神秘消失,没有人知道它们去了哪里。为了解开北京雨燕的迁徙之谜,鸟类学家尝试了很多种办法,包括安装卫星定位发射器,但因为北京雨燕体积太小,而发射器又太重等原因,这些尝试都以失败告终。直到2015年,科学家用最新的光敏定位才最终解开了这个谜底。原来,北京雨燕去了非洲!
光敏定位发现,北京雨燕一般在7月底离开北京,经内蒙古往西飞行,沿着天山北麓到达中亚,然后穿越阿拉伯半岛,于11月上旬到达非洲南部的南非、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三国交界的卡拉哈里戈壁沙漠越冬。从北京到非洲往返约3.8万公里,按北京雨燕平均寿命5.5年来算,它们一生要飞越20万公里的路程,相当于地球到月球距离的一半。
一种重量仅为35克到40克的小鸟,居然能跨越千山万水,飞到遥远的非洲,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但北京雨燕的智慧就在于它们迁徙的路线像是精心选择的一样,它们避开了青藏高原和天山山脉的阻隔,一路向西,直到里海才朝南飞行,而且一路远离海洋,确保飞行安全。除了合理的路线,上万公里的路程还需要毅力和恒心,任何行进途中的杂念都会让旅途半途而废。无疑,北京雨燕完美地完成了它们的使命。
都说燕雀无志,岂不知,不是它们无志,而是我们没有发现。一只看似平凡的鸟儿,行程之远,其实毫不逊色于广受褒扬的大雁和天鹅。
(作者朱永波,选自《知识窗》2017年第9期,有改动)
思路导引
作者首先从北京雨燕脚趾的结构介绍了它们从不落地的原因,在这里,作者把北京雨燕的脚趾结构与家燕的脚趾结构相对比,使说明更具体。然后介绍了北京雨燕迁徙的路线,“20万公里的路”“相当于地球到月球距离的一半”,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让我们直观地认识到北京雨燕高超的飞行能力。至此,北京雨燕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飞行的独特习性介绍完毕,通俗易懂,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