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题热点透视

2018-03-29 15:38沈华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文文作文题名著

沈华

纵观近年来的中考作文题,我们可以发现,作文题关注我们的生活经历与体验,考查我们的表达能力与思维水平,鼓励我们真实表达和创新表达。

具体言之,中考作文命题有以下趋势:

一、关注当下现实生活

当下的现实生活,既包括我们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也包括更为广阔的自然世界和社会生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从小生活走入大社会,关注当下的现实生活已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趋势。如2017年浙江湖州卷“有资格哭的孩子会更强壮”,在引导作文回归生活本源上下足了功夫。命题者以一首小诗引题:

孩子啊

每个人都有一双翅膀

可以在梦里飞翔

还有一双翅膀

可以在想象里飞翔

如果飞累了 孩子啊

那就躺下来无所事事

和露珠儿对唱

和小蚂蚁游戏

哭或者笑

有资格哭的孩子会更强壮

从读诗悟诗到作文,这道作文题启发我们思考:成长过程中有后退一步的时候,有经历风雨的时候,有停下来看风景的时候,也有暂时放弃的时候……懂得“哭”的孩子内心会更强大,成长会更稳健,生活会更精彩,生命会更丰富。

二、呈现浓烈的思辨性

近年来,各地中考作文题散发着浓烈的思辨气息。不论是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抑或半命题作文,都有着辩证思维痕迹。这源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如2017年浙江金华卷的命题材料就颇有创意:

一只蚂蚁爬到海岸边,望着一个接着一个的海浪涌到岸上,不禁忧愁起来:“海这么大,而我这么小,我一辈子也不可能看见大海的尽头……我还活在世上干什么呢?”

材料选自俄国作家安德烈·乌萨丘夫的《大海的尽头在哪里》。这则短小的故事,因为有了思辨的火种而散发出了哲理的光芒,一下子变得耀眼起来了。材料中“海之大”与“蚂蚁之小”之间的对比,不由得令人思考诸如“渺小”与“伟大”,“平凡”与“崇高”,“有限”与“无限”,“苟且”与“远方”等之间的关联。

三、探索生活交际写作

张志公先生曾说:“学作文是为了用。这一点必须明确起来。”作文本质上是为了交际,是为了用语言文字向他人、向社会传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面向生活交际的实用文体,写作时有明确的写作目的和对象。这种“针对特定读者”的作文题,突出写作的社会交际功能。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样的作文题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更强。如2017年浙江衢州卷:

你的两个好朋友最近都很烦恼。小强说:“爸爸妈妈总说我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好。”文文说:“爸爸妈妈要给我生个弟弟或妹妹了,可我不想要!”

请你设身处地想想他们的烦恼,给小强或文文写一封信,帮助他(她)化解烦恼,要说得入情入理,使人信服。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的结尾署名为“你的朋友”。

命题者给出具体的写作情境,以书信文体要求我们就“关注别人家的孩子”和“二胎现象”对朋友(小强或文文)进行劝说,化解其烦恼。命题者煞费苦心,考查我们运用书面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四、铺设阅读写作之路

中考作文题延续和深化了课内名著阅读的考查,这又是“新”的热点。如2017年浙江温州卷:

谁错过了这一瞬间,它绝不会再恩赐第二次。

——斯蒂芬·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一团火焰熄了,另一团火焰燃起。

——罗曼·罗兰《名人传》

经典名著中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话语总能激发读者思维的火花。以上两句话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读中思,读后写,先读后写,读写结合,以阅读涵养写作能力,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不二法门。两则材料出自两本名著,我们要领会名著中名句的含义就必须在阅读中有咀嚼、有辨析、有思考,而非囫囵吞枣、走马观花;而将阅读中的认识与感受、体验与思考表达出来,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样的命题导向难能可贵,既能给名著阅读抛砖引玉,又指出了今后语文阅读的方向——阅读与写作需要有机融合。

猜你喜欢
文文作文题名著
Breaking the Chain
Power Down
China’s Other Vaccine Drive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