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静静
以网络为媒介的信息时代,以短暂、不全面、表象化为特色的“快餐文化”,受到大学生群体的强势追捧。这一追求速度与索取,忽视文化内涵的行为,势必深刻影响他们的心态、价值、观念与认知等多个方面。“快餐文化”以时代的新鲜感,迎合了大学生对社会文化的浅尝辄止心态,也以其丰富、善变、隐性的特征,占据并主宰了其思想与行为。事实上,“快餐文化”呈现出的开放、多元、自由,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储备;但是肤浅的文化观,过于张扬个性而无视团队合作的本位意识,甚至拜金、享乐、不求所以然的平庸心态,束缚了大学生的创造力,侵蚀了其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理念。为此,要正确、客观地解读“快餐文化”及特性,以省思文化的心态,以优秀、高雅、积极、上进的理想信念来鼓励大学生的精神斗志,重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体系。
百度百科上将“快餐”解释为“由商业机构提供的即可食用、价格合理,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大众化餐饮,具有高效、便捷、环保等特点”。[1]将文化形式比作一种“快餐”,以满足人们对文化的快速需求,如各类通俗、速成、流行类文化思潮及文化现象。“快餐文化”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进行快捷、迅速、广泛的传播。它表现为特殊的文化应用模式,不注重内涵与价值,只强调“快”的文化认知心态,虽具有丰富而多样的形式,却陷入无内涵、难以体现文化主流的俗文化。如各类网络漫画、泡沫剧、武侠虚幻小说、言情文字,浅陋、媚俗,片面追求娱乐性而缺乏深刻性。
“快餐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网络文化、休闲文化、草根文化、商业文化的共振与融合、交错与派生。在以网络、微信为载体的现代信息环境下,“快餐文化”快速蔓延并疯狂传播,似乎已经演变成一种“时尚文化”,对抗着传统文化。其特征,一是形式具有多样性。相较于传统文化更为简洁、多样、便捷、高效,尤其是在满足快节奏生活,减少接受冗长信息的耐心和精力上,消解了受众群体的“文化饥渴症”。[2]如网络快餐式新闻、在线式阅读、速成班文化教育等。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获取和传播丰富多样的文化信息。二是商品性、娱乐性,缺失应有的“文化营养”。“快餐文化”以其通俗适销的商业化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文化消费群体的需要。如一些网络选秀节目、商业化影视剧、娱乐性的流行音乐等,以“商品”的形式快速传播,以追求利润、片面迎合娱乐至上的文化心理。“快餐文化”产品仅限于对人的感官刺激,忽视情感与思想的熏陶,表现为“文化贫血”。
“快餐文化”虽表现出恶意炒作、急功近利的文化心态,但也不能忽视其贴近群众、以通俗化方式来满足受众文化需求的功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快餐文化”有积极与消极影响。
1.“快餐文化”拓宽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当今信息获取途径丰富多样,特别是藉由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微博、微信、即时通讯软件等现代网络通信技术,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更加广泛的信息途径。如网络影视剧文化、网络音乐文化、网络阅读文化等,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直观易懂,能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在信息爆炸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更快,“快餐文化”以其新鲜、贴近现实等特色,能够被大学生快速获取并理解应用,弥补了传统课堂学习的不足。另外,快节奏的生活,有限的时间,“快餐文化”以网络化、在线式阅读、耳机听读等,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大学生精神文化发展。
2.“快餐文化”让大学生课余生活更趋丰富多彩。“快餐文化”可缓解生活和学习压力,感受来自其中的乐趣,特别是在远离父母,独自面对生活学习难题时,能从“快餐文化”中寻找宣泄紧张情绪的途径,满足审美娱乐需求。[3]如很多大学生通过手机看电影、听音乐、各类娱乐性节目、文字。其中反映社会生活、具有思想性的节目,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辨识力,增进真善美的文化情感塑造。
“快餐文化”在追求利益最大化过程中,难免存在不健康的、缺失客观审视世界的价值观,虽然贴近了大学生生活,但弱化了他们的精神情志,甚至降低了文化格调。
1.过于强调功利性,对大学生误导价值选择。从“快餐文化”的价值倾向来看,以功利性为目标,过于强调个人主义,易误导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如在就业压力下,为迎合社会而压抑自己的精神需求,为获取某一职位而不惜脱离自身求知初衷,一些“考证族”不利于实现自我理想,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得失,忽视对社会应有的责任。
2.过于突出娱乐性,容易消磨大学生的斗志。大学生正处于确立人生价值追求的关键期,需要从知识文化的学习中树立理想信念,明确奋斗目标。但“快餐文化”以过度娱乐、低俗审美为主,干扰了大学生对生活价值的正确认知。诸如一些游戏、音乐、电影等,过于强调休闲娱乐生活体验,让一些大学生沉迷其中,丧失了学习的动力,松懈了奋斗精神,更荒废了宝贵的学习时间。一些大学生自制力缺失,极易被“快餐文化”左右。将偶像作为成功的典范,将名牌服装、豪华轿车、物质享受作为理想,消磨了应有的斗志。
3.过于媚俗而降低大学生的文化格调。“快餐文化”中的媚俗现象突出,大肆宣扬的非主流文化,以浅显、低俗、心灵鸡汤文化来迎合大学生的“文化饥渴”。如一些校园选秀活动、低俗的影视剧文化大行其道,甚至一些不健康的文化也在校园中泛滥。这些“快餐文化”,强调时尚的外表,忽视文化内涵,给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带来干扰。
“快餐文化”的功利性取向,容易误导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选择。因此,要从正确文化价值取向培养上,关注他们的文化识别与筛选能力,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学生认识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区别和厘清两者的内涵,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了解。同时,要贴近大学生实际,了解其心理诉求、文化需求,以积极的“快餐文化”来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对于消极的“快餐文化”,不良的思潮要给予抵制,特别是增强大学生对“快餐文化”的分辨意识。
人文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避免遭受“快餐文化”侵蚀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要加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学习,如“民生在勤,勤在不匮”中的勤勉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的奋斗精神,位卑未敢忘忧国中体现的担当精神等等。同时,加强德育环境建设,组织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如经典阅读活动、优秀影视剧作品赏析等,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格调。
要健全文化市场监督机制,特别是在净化网络文化、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上,要以主流文化来引导“快餐文化”,用经典文化来提升“快餐文化”,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优秀传统文化来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环境。同时,加强文化执法,尤其是对于腐朽的、有害的、不健康的糟粕文化,要给予严厉打击。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高校后勤管理及学生管理部门,要积极参与并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文化消费心理,利用校园网络、广播、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校园文化宣传社团等,向大学生宣传健康的、积极的、阳光的理念,增强大学生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抵制能力,特别是西方社会的腐朽思想、意识流文化等零散的、缺失深度、没有历史感、责任感、担当意识的消费文化,要以生动鲜活的案例来强化大学生的文化观。
“快餐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倡导个性,增强学生独立意识上,“快餐文化”有益处。但严格来讲,“快餐文化”并不都适宜大学生。要全面挖掘和提炼“快餐文化”的积极作用,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育德、文化育人,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思政环境,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文化鼓舞人,助推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