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2018-03-29 19:43邓妙卿刘联军
传媒论坛 2018年12期
关键词:思政大学生信息

邓妙卿 刘联军

(1.西安翻译学院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5 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其中就包括教育领域。高校作为思想引领、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也就显得举足轻重。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文化水平较高,对新鲜事物接受度更快。新媒体依托互联网络以其内存大容量、更新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正在全面走进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不仅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认知,也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新媒体借助互联网的开放性特点,对高校思政工作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同时存在,科学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提升、思想认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互联网也存在着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的信息,这些负面信息同样传播迅速、影响广泛,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

一、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新媒体的应用现状

数字化教育是如今教育事业改革重要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思政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来看,由于高校信息化建设与新媒体发展的不对称性,大多高校思政教学依然沿袭传统教学手段,即使是采用了新媒体技术,也只是替代了黑板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新媒体的众多功能。很多高校也基于互联网络建立了相应的学习、教育平台,因其内容陈旧、方法单一、用途受限等原因,导致访问人数较少、教育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处于搁置状态。

二、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一)负面信息传播

网络是一个开放性、综合性的平台,内容多、花样新,对大学生的吸引力非常强,特别是对于一些心智不成熟的大学生来说,过多的接触网络暴力、黄赌毒新闻这些负面消息严重影响他们的人格塑造。同时,大学校园虽是一个小型社会,但与真正的社会仍有较大差别,大学生心智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由于认知差异,使他们产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不能正确研判其欺骗性和诱惑性的一面,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基于网络平台,对照现实,他们更能找到趋于理想的自我与生活,这是大学生沉迷网络的主要原因,由于自控能力不足,也因此导致思想意识较薄弱的大学生走向了错误的道路。

(二)降低社交能力

从人类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人类最大的特点就是社会性。而社会就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沟通也是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由于网络交流更具便捷性,新媒体的出现,从而改变了人类的交流方法,人们沟通也从过去的打电话变成了发微信、发QQ,大学生的沟通方式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缺乏面对面的交流与交往活动。长期的网络沟通,使大学生的社交圈也变得越来越小,现实的情感交流逐渐淡化和萎缩,很多学生也因此变成了宅男宅女,甚至丧失了社交能力。

(三)网络道德丧失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大学生人数与日俱增,但每个大学生的社交圈变化不大,在熟人社会里,有较强的道德约束,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大学生的言谈举止。但在隐匿性强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道德方向可以不顾左右,甚至漠视法律,负面信息更是推进着他们内心朝向错误的方向前进,最终造成了道德责任丧失。还有些学生因为自身计算机水平能力高,以网络为媒介窃取他人隐私,通过制造网络病毒和木马,盗取他人财产和信息,从而走向了犯罪道路。

三、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创新

(一)构建新媒体平台,强化师生沟通

当今大学生都是新兴人类,日常生活更加趋于现代化,高校大学生习惯采用智能机、电脑等工具和亲朋好友进行沟通,双方不必面对面即可完成交流,但这减少了情感交流的机会。针对此类问题,高校需要跟上时代发展进程,采用现代化方法展开思政教育,通过创新新媒体教学方法构建大学生互动交流平台,并在平台上发布思政教育信息,加强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知。一方面能够采用新媒体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建言献策、发表言论的机会,教师通过大学生在平台上的发言掌握大学生的内心思想,并采用相应的措施引导学生的“三观”。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向学生发布思政教育学习资源,以及奖勤助贷、好人好事、优秀师生、就业招聘等信息,通过正向引导,帮助促进大学生树立学习意识,潜移默化地开展思政教育。

(二)加强教师对新媒体的驾驭能力

为了能够适应新媒体时代下思政教育的发展态势,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新媒体技术驾驭能力,采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引导和教育学生,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在新媒体平台上开展思政教育对教师发展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也要树立新意识,加强新技术的学习。高校有关部门需要对思政教师展开新媒体技术培训,摄取国内外高等思政教育经验和方法。与此同时,由于现代大学生的涉猎范围广,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够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喜好,将思政知识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更具乐趣、更富有艺术性。同时还可以利用社交软件,如微信、微博等,完善高校的社交体系,并在这些平台中发布与思想政治相关的内容,以艺术性提高学生的关注度,从多角度为学生发展搭建良好的思政教育平台。

(三)构建思政教育专门网站

新媒体技术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是因为大学生更愿意接受新的学习方法,很多高校也有针对性地开设了相应的网站,但是缺乏思政教育工作的模块。所以,对于高校思政工作者来说,需要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教学需求等内容,设置一个专门的思政教育板块,并派专人对信息进行管理与更新。从实际应用状况来看,也有部分高校采用了上述方法,但是模块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同时也存在着信息发布慢、覆盖范围有限等弊端。同时,同区域高校的应加强联系,相互沟通,开展思政教育合作,构建统一的思政教育网站,形成大思政平台,各高校结合自己特色丰富网站内容,采取信息分类发布方法,为学生提供形式多变、内容丰富的教育资源,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当今较为理想的网络授课方法就是微课,可以通过录制艺术性强、内容丰富的微课供大学生在网上观看。为了提高网络平台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可以在网站当中增设其他模块,包括新闻焦点、影视栏目等,这样即可在学习的前提下,提高网站娱乐性,减少开放网络中负面信息对学生的影响。

(四)丰富课堂的主题活动

当今大学生对新媒体的接受程度、依赖程度都非常高,大部分学生都习惯通过新媒体获取知识,学生外出活动变得非常少。所以,想要让大学生能够外出主动获取思政知识,活跃大学生思维,高校可以开展一些主题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降低对新媒体的依赖性。例如可以开展“你对‘比特币勒索病毒’的看法” “十九大精神的领悟与学习”等活动。主题活动由于更具参与性,学生也更愿意参与其中,让学生减少对新媒体的依赖,将新媒体作为提升自己的一项工具,为大学生之间加强沟通创造机会,主题活动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加强对思政知识的印象。不同主题活动的实施结果不同,例如通过社会热点话题开展辩论赛,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事件的真理;以国家大事普及中国国防、传统文化,以丰富的思政教育活动形式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完善的认知思维。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新媒体使大学生的沟通方式、交流方式、信息传播方式产生了很大改变。通过深度分析可以发现,新媒体的到来,对高校思政教育更多是一种激励。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让新媒体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帮助学生认识到如何正确使用网络,降低对新媒体的依赖性,充分发挥高校思政教育的效能。

猜你喜欢
思政大学生信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