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途径探讨

2018-03-29 17:52宋述雄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生命体育教育

宋述雄

(安徽科技学院 体育部,安徽 滁州 233100)

引言

近些年教育改革工作一直在进行着,在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目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的体育教学依然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社会发展的现状,在生命教育的背景下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改革,是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高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教学改革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以及学习体育的重要性,从而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保持运动的热情.

1 生命教育的内涵

世纪90年代末出现了“生命教育”,随着世界教育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人们对体育学的研究逐渐扩大了范围,一部分学者从“哲学”角度进行研究,也有一部分学者从“生命”的角度对体育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到了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生命教育”,在体育界和教育界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国的素质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前身”.将教育上升至生命的境界,通过教育对学生的生命进行升华.1997我国的学者叶澜曾提出要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其着重强调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教育与生命发展之间的关系.其将生命作为教学思考的原点,同时强调教育应当向着人的生命本真回归.生命化教育首先要正视生命,其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进行良好的师生交流,通过沟通与交流使师生的生命得到良好体验,最后将所学经验体验内化,通过总结与反思形成对于生命价值的追求,进而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

2 生命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2.1 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落后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已经成为高校的教学目的,高校体育教育也在高等教育中逐渐提升了地位,在改革中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高校体育教学中仍旧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高校体育实施了一次又一次的课程改革,但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根深蒂固,传统教育思想想要与现代教育思想并存还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时期,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想要实现也存在着很多大的困难.高校的体育课程受到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导致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没有体现出高校体育课程的特点,使体育课丧失了实效性,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高校体育教学主体不明确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实效性差,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体育教育与学生的发展情况不契合,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被忽略,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并没有参考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征,使得最终的体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脱节.学校并没有将学生看作生命体来制定教育的计划,教学中存在着远离生命的实践问题,严重忽视学生主体的“生命主体”意义,影响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思考和实践.

2.3 体育教学目标缺失

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学内容脱离的生活,“关注个体差异”等理念力度不够,甚至是并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上课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大纲上的目标,倾向运动技术与技能的提升,并没有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与切身感受,使得高校的体育课程缺少一定的人文关怀,影响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突出人性化,明确体育的真义,将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学生对于体育文化的理解作为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全.

2.4 体育教学课程内容陈旧

近年来体育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也随之完善,很多高下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进入体验式教学.短时间内为体育教学增添了活力,拓展了新的发展方向,但这些教学内容的重点多数都是追求学生体质的增强,使得教育的目标性过重,并没有从根本上落实“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依然处在被动练习的地位,同时一部分学校在体育教育方面的投资过少,导致师资力量薄弱、课外活动欠缺等等,都对高校体育教育发展形成了阻碍.

2.5 教学方法不合理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很多教师受到其影响,无法将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新时期的教育背景将结合.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一味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和相关运用技能的训练,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任务局限于增强学生体质,与学生生命化教育的要求相悖.体育课成绩还多以结果对学生进行评定,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念,以及对体育学习的信心.

3 生命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途径

3.1 更新教学理念,丰富体育教学内涵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高校想要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转变体育教学观念的是体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社会对人才的发展要求.体育教育应该强调的是怎么学,而不是将课堂大量的时间都用在动作技能的训练上.通过体育课的训练与学习以及在练习中的不断的反思与自悟,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只是和技能进行内化,进而使动作要领和运动技巧达到熟练的程度,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生命要素达到平衡.体育教学的重点目标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能够得到智能的发展.同时体育教学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通过师生合作学习、能够引导学生对体育动作和精神共同探究,能够有效的提升师生之间的关系.结合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体育教学的重点也应适当的调整,从重视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转化为能够契合时代发展的锻造学生生命独立的人格力量,赋予每个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体育精神.使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提升其生命质量和人生境界.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结合时代的发展建立教师观和教学观,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关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帮助学生充分的张扬个性,使学生逐渐体会到自己的社会价值.

3.2 改革课堂教学,建立特色教学模式

在生命教育的视域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全面的关注学生的发展,要想进行由题意教育的改革,应该尝试进行教学模式的改变.生命特色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将科学主义与人文精神进行融合.其中科学主义注重事实、将眼光投向普通水平,而忽视个别现象和特殊现象,对人的个体差异关注的较少.体育运动具有人文性,注重培养人格丰满的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掌握的不仅仅是某一项运动过得动作要领,还应该从运动中感受体育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运动感受生活,而不仅仅是注重技术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在对学生传达相关的技术要领之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织小组之间的游戏或者比赛,学生通过在小组内部进行游戏能够体会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比赛,使学生拥有正向的竞争意识,在体育竞技中感受运动的魅力和经济的魅力.体育教学不仅停留在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也逐渐从肉体过渡到心灵,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也要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寻求心灵自由,使学生保持身心和谐的良好状态.在生命特色教学模式中将认识生命、理解生命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帮助学生提升健全人格,体会生命教育的真谛.

3.3 打破教育困境,打造智慧型教师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地位常常被忽略,很多教师并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甚至一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欠缺,经常由有闲暇时间的教师进行代课,学校这样不重视体育教学的态度会逐渐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经常更换教师也会使学生的学习无法形成系统,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应结合当前的教育现状以及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逐渐意识到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并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相撞,建设智慧型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智慧水平能够从日常生活、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够充分的体现出来.传统体育教学体系对体育教师的提升已形成严重束缚.学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组织教师进行专业运动技巧、身体素质、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实习的机会,使教师在实习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充分的应用,教师要善于总结,高校中应让教师在每次培训后经验的分享,可以是口头的形式讲述给大家,或者是写成报告的形式对经验和心得进行总结.学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与培训的内容相似,对于通过考核的教师进行表扬,对于并没有通过考核的教师进行进一步的培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3.4 改善教学环境,树立体育生命意识

教学环境能够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作为体育教学的主阵地,能够对教学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让学生人人都有一个健康的生命.想要在生命教育的视角下对高线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就要充分意识到教学环境的重要性,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教师要用自身的生命活力带动学生,促进教师与学生都能够进行科学有序的运动,进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并将学生群体进行拆分,将每一位学生都作为教学的重点,注重个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正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环境,遇到意见分歧等现象要与学生积极的进行探讨,在提升学生对体育教育的认知程度的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收能力进行授课,在对学生进行相关运动技巧的指导后,可为学生讲述体育发展的历史,并让学生学会互相理解和互相尊重,使学生能够感受体育运动为人带来怎样的影响,进而树立一种体育生命的意识,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的热情,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升华自身的精神境界,能够以更好的心态应对体育锻炼.

3.5 建立发展性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指导纲要》提出了运动主线和发展主线,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了领域的划分.其中发展主线只要指的是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都提出了要求;而运动主线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以运动主线为载体,学生能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并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只有通过亲身参与体育运动才能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由著名教育家编写的《课程理论》、《体育教学论》等著作将体育运动归类于技艺类,记忆性也成为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过程中的最重要的特征,学生将以学习运动技能为主线,进行技艺性的体育锻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育教学会逐渐趋向生活化,学生也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存在.运动技术是体育教育的核心内容,决定了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程度.体育学科的基础也很大程度的体现在运动技术上,技艺性是体育教学生命力和文化力的体现,体育学科带有科学属性,与教育心理学、运动生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应注重体育学科的多元化发展,将体育学科与不同的场景相结合,在不同的场景下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对体育学习有更深的思考,在生命教育的背景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升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结语

在生命教育视角下进行体育教学的改革对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生命教育的内涵以及生命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入的探究得知,在生命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存在着教学指导思想落后、教学主体不明确、教学目标缺失、教学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不合理等问题,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打破教育困境、改善教学环境、建立发展性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有效的丰富体育教学内涵、建立特色教学模式、打造智慧型教师、树立体育生命意识,进而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价,提升学生的对于体育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平,刘会平.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救护教育的必要性与实施途径研究——基于生命教育的视角 [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10(02):93-94+98.

〔2〕井红艳,张胜华,李良胤.高校体育风险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基于生命安全教育的视角[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6,34(05):56-60.

〔3〕赵萌,王焱森.基于生命安全教育理念高校体育运动防护课程教学的常态化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4,32(02):66-69.

〔4〕戴红云,董永利,李晓明.生命教育视域下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2012,34(06):55-57+63.

〔5〕孙佳剑,井红艳,李良胤,李明慧.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10):114-116.

猜你喜欢
生命体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